《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1张图片

作者什么来头

刘军育,腾讯P4产品经理,腾讯众创空间产品总监。

移动话费充值:从万到亿

201207 6w用户

201310 600w用户

201406 6000w用户

201501 1e用户

201601 ne用户

为什么做移动话费充值

2012年的话费充值方式:营业厅/电脑/充值卡/打电话/实体店。充值卡密码容易输错,体验差。

2012年智能机开始普及,我们觉得用手机充值是最自然和快捷的方式。这就是我们做产品最核心的用户价值,这件事对用户有价值所以我们才做。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2张图片

起步时的三座大山

只有WAP,移动端唯一产品形态,每天流水几万元。

支付率不到10%,移动支付方式欠缺,用户支付能力欠缺。

没有资源,营销资源0,产品0.5人,开发0人。

我们怎么做的

我们首先去了解用户(调查问卷),看用户是什么样的人。发现早期主流用户:学生/保洁/保姆/保安。

因为2012年智能机已经开始普及,只有功能机是WAP,所以低收入用户较多。用户主要诉求:希望有更多优惠/希望话费及时到账/希望支付更方便/希望WAP做得更好点。

是不是要满足用户的需求呢?经过激烈讨论后,我们决定不按用户需求去做。因为我们调研的用户并不是充话费的主流用户,他们只是受产品形态限制的部分用户,代表不了主流用户的诉求。调研时要注意:你调研的用户是不是产品的主流用户。

破局之计

产品:放弃WAP,研发HS,不做APP,简单,再简单。

服务:给用户秒冲的快感,人性化。

渠道:与各产品展开广泛合作,为合作方提供价值。

抱过的大腿

腾讯手机管家用户复用低,我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平均每个用户每个月要充值2.1次,平均每个用户要给1.8个号充值。借此与其展开合作。

秒冲背后

用户界面简单,背后逻辑复杂。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3张图片

我们做对的事情

不做APP,考虑用户为了花费多少去使用你的产品呢?用户愿意为了充值而下载一个APP吗?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4张图片

一个失败的案例

08年的项目,品牌专区相当于天猫。天猫是08年7月上线,拍拍品牌专区是08年10月上线,09年1月下线。当时产品经理直有2个人,研发10多人,UI1个人,交互1个人,测试4个人。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5张图片

产品印象原目的是为了收集用户对产品的印象,不但可以根据大数据给产品打标签,而且可以根据用户经常打的标签了解用户的喜好,精准推荐相应标签产品给用户。但要去穷举所有的标签,几乎是不可能的。后来上线后,用户留言最多的是:有美女吗/能用Q币买吗。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6张图片

电商的核心诉求是什么呢?产品印象是嘛?牛逼的架构师吗?解决了用户的什么问题呢?我们没有在商家上花费更多时间,以至于平台没有好货。电商平台的体验是用户整个购买流程的体验,而不是互联网产品体验那薄薄的一层。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7张图片

总结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8张图片

推荐阅读《赢在用户》

《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蚂蚁到大象》丨NO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