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孝"了呢?

最近听朋友说“愚孝”的人很可怕。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我是佳音,先跟着佳姐(姑且先委屈大家这么称呼我吧)看几个小故事哈。

Ok, follow me.

1、小A33岁了,24岁的一个年轻姑娘与小A两情相悦,但小A妈不答应,说人家是农村的,家庭条件不好。小A从小到大在大事上都听他妈的,在婚姻问题上觉得妈的意志自然高于自己的意志,于是这桩婚事像以前一样终究没成。

2、小B28岁,在某市国税局工作,工作了5年,家里有个得癌症的父亲。小B毕业时没坚持创业理想,选择国税局公务员这种稳定的工作也是为了有稳定的工资来源给父亲看病,5年来她所有的积蓄都接济了家里,个人问题一直顾不上考虑。小B有个弟弟,比小B小几岁,天天无所事事,很不懂事,小B还得照顾他。结果,小B累得也进医院了。

3、小C婚后刚开始很幸福。老婆在市医院工作,小C的工资挣得不如老婆多。小C父母是双职工,并不缺钱,但小C在母亲的撺掇下,不仅工资全都接济了家里,还总偷偷把老婆的工资拿来“孝敬”自己的父母。之后,小C的小家经济日渐拮据,老婆知情后忍无可忍选择与他离婚。

4、小D老婆婚后怀孕,生了第一胎是个女孩,小D母亲前来照看,满脸不悦。之后又生了一胎还是女孩,这次小D妈没来,这次小D老婆因照看不周导致身体终身不能生育。有一天小D妈把一个身强力壮的女孩带到了他们家。小D拗不过母亲,劝老婆说和人家不会发生真感情,只是为了要个男孩。小D和这个女孩同居。老婆实在忍不了了,婚姻处于濒临破裂的边缘。

Ok,请大家先思考下,以上四个主人公的行为哪几个属于愚孝呢?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我问了几个朋友,大多觉得四个主人公都是愚孝。有的朋友最直接的反应是他们的结果不太好是愚孝所致。有的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他们本质上都是愚孝,他们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形式和程度方面上,而且事情的结果也证明了一切。

嗯,有道理。

可是故事还没结束。

小A于前年也就是在他36岁的那年结婚了。小A的结婚对象是另一个女孩,婚后过得很幸福。

小B出院后依旧精心照顾父亲,父亲病情渐渐好转。

小C离婚后和父母住在了一起,父母依旧对他像对待小孩子般,小C很享受,天天兴高采烈。

小D婚姻破裂了,男孩生出来之后,小D和前妻又复合了。

请问,如果按结果导向论,这四个主人公又都不是愚孝了吗?

我们通常很在意结果指向,但愚孝和事件结果却往往木有没有半毛钱关系。

Ok, 我的观点是小C、小D属于愚孝,而小A、小B的行为即使没有之后的结局也不好判断其为“愚孝”。

那么依据何在呢?究竟何为愚孝呢?

愚孝不是真正的孝顺,愚孝的共同点是对父母言听计从,盲目孝顺,没有原则和底线,而愚孝行为往往伴随着对自己或自己妻子、孩子利益的一味牺牲。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小C典型属于娇生惯养未断奶型,在婚后的生活中极易听从父母摆布从而损害夫妻关系。小C和老婆在婚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依据为《婚姻法》第17条),小C这种做法属于打着“孝敬”的幌子,在没与老婆商量的情况下恣意处置自己和老婆的工资,明显违反婚姻法规定。“偷拿老婆的钱”的行为如果符合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小C行为还可能构成盗窃(典型的婚内盗窃)。

小D母亲有着严重的重男轻女思想,小D却全然顺从母亲,违背夫妻关系存续之间对妻子忠诚的义务,有可能触犯法律。我国《婚姻法》立法宗旨保护现行的一夫一妻制度,如果小C以夫妻名义公开同居关系的,涉嫌构成重婚罪。

小C、小D愚孝行为的确愚得很到位。再来看小A、小B。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我们总喜欢以一种“看客”的姿态来看待他们。比如,小A的亲戚朋友在小A放弃24岁的女孩时都很惋惜,担心他这样下去别成老光棍了;小B闺蜜为她鸣不平,凭什么你天天累死累活,你弟弟就可以那么不懂事,无所事事、逍遥自在。

殊不知,在小A、小B看来,那样就是最好的办法。

小A在婚姻择偶问题上选择完全顺服母亲的意志,哪怕牺牲自己的想法。小A的做法并没有损害国家、集体、他人的利益,属于个人“三观”范畴,能谈得上“愚”吗?

小B父亲病重,小B选择最稳妥的工作保障父亲看病的支出。在小B看来,照顾父亲比自己找对象、教育弟弟更紧迫。何况,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弟弟的情况一时半会能改变的吗?她考虑的是我要孝顺,就不能不管。

那么“愚孝”到底如何衡量?可能不同的结局造就了不同的看法,站的立场不一样也定局了您心目中的“愚”和“孝”。

但是“孝”总是与“家”联系在一起的。

人家打翻了家里的调味瓶,是什么滋味咱们一个外人真的能分得清楚吗?

假使让我分,我肯定傻傻分不清楚,再者,搅和进人家的家长里短,也不是佳姐我的作风哈。

不过,我还是给几个tips。

1、要有信心,凡事都有定时。你的坚持不一定是“愚孝”,你的坚持极有可能会迎来春天。参看小A故事。

2、分清事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解决主要矛盾为出发点的不一定为愚孝。参看小B故事。

3、我们要学会放弃参照别人的经验。“孝”一般都牵扯在家长里短中,我们还是别操心到底别人的孝是愚还是智了。如果情况临到自己身上,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嘛。

根据第3点,以上1、2点仅供参照。

最后,佳姐和大家再分享个小故事。

某周六晚,我到北京GBD村的“孝悌园”溜达,蓦然回首,在路口的一个雕塑跟我打招呼,走进一看,一只大老虎,嘴边躺着一大人,背上骑着一个娃,吓得我好一哆嗦。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原来这个雕塑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二十四孝中的“扼虎救父”的故事。大概“剧情”是晋朝年仅十四岁的杨香和老爸一起到田间劳作,突然窜出一只猛虎,把老爸拽了去。当是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全然不顾自己安危,使出吃奶的劲儿掐住老虎的咽喉,结果老虎竟然放掉老爸逃走了。

先不论这故事当时的可操作性,要搁在现在,恐怕早被老虎拖了去吧,八达岭老虎伤人事件恐怕就轮不上头条了吧。

佳姐点评:“孝”精神固然可贵,但雕塑旁边的解读牌能否和实际结合起来,阐释清楚,以达到真正的孝文化传播教育目的呢?

好了,该到结束的时间了。

这个话题关键不在“孝”字,而在“愚”字。

那什么是愚、什么是智,您清楚了吗?

箴10:14  智慧人积存知识,愚妄人的口速致败坏。

箴11:12  藐视邻舍的,毫无智慧,明哲人却静默不言。

箴12:15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为正直,惟智慧人肯听人的劝教。

箴13:20  与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亏损。

箴14:16  智慧人惧怕,就远离恶事,愚妄人却狂傲自恃。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愚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愚。

“愚孝”不可怕,可怕的是愚“孝”(愚弄别人的孝)哦。

Over.欢迎关注"偶遇佳音"公众号哦

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时候,您“愚孝”还是愚"孝"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