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羊

迷羊_第1张图片

“因为我们都是迷了路的羊,在迷路上有危险,有恐惧,是免不了的。只有赤裸裸的把我们所负担的危险恐惧告诉给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牧羊人,使他为我们负担了去,我们才能够安身立命。”

                                                                                                                                                         ——郁达夫

在小城单调闲散的日子里,失意的书生王介成邂逅并爱上了一位情窦初开的女优谢月英。两个人为了追求所谓的自由生活,私奔到了南京。在南京的日子里,他们过得很是幸福,但是时间一久,谢月英对新生活便生产了厌倦,对爱一往情深的介成只好与她一起到上海另寻开心。

上海的繁华唤醒了月英的兴致,同时也埋葬了他对介成所谓的爱意。在几次三番的强烈占有欲和性冲动的支撑下,月英最终还是离开了介成。介成在人海茫茫的上海苦苦地找寻着月英……正在绝望之时,突然收到谢月英从南京发来的信,叫他赶回南京见面。喜出望外的他买上了月英喜欢的物什赶回南京时,谢月英又走了。

介成哪里知道这一次她是真正地离他而去。已经麻木的介成只好沿江而上回到初识月英的安庆,而月英却在一月前随戏班离开了安庆。绝望之下的他最终一病不起,后来他由传教士的口中听到了牧人与迷羊的关系,茅塞顿开,明白了人终究不能做一头在爱情里迷失的羔羊。

故事的最后,介成最后并没有找到月英,一个26岁的男孩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懦弱,就像是镜中月水中花的幻境,匆匆忙忙的跌倒在所谓爱情的鲜红帷幕下,迷失、无助,孤苦迎面袭来。

这是我第一次读郁达夫的书产生这么强烈的共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那些所谓的爱情,只不过是我们生存灭亡里值得玩味的插曲。

生性懦弱的王先生对爱情的渴望固然让我们生出许多同情,但仔细想想那个比他小上九岁的月英是不是更值得同情呢?

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颠沛流离、卖艺为生当上了被世人所鄙夷的戏子。她所引以为傲努力证明的身份到头来只不过是那些纨绔子弟把玩的艺术品,始终经不起社会的半点推敲。

也许在介成和月英的失败是一个没有爱情土壤的社会所造成的,但是这并不能弥补介成把的爱情滑向性爱的事实。

类比一下,迷羊里的主人公多么像我们现在这些奔波忙碌于城市之间的求生者。我们从生命最开始处遗传而来的纯净的爱情,在患得患失、现实压榨下一点点的滑向性爱的边缘,然后以一种让别人无法反驳的形式站立起来。我们由此变成了爱情中、生活中迷失的羔羊。

当然,我们可以把这些变化归结于无所不能的现实,典当给让人窒息的社会。可是,真正的迷失难道只是因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能决定的嘛?就像月英最后离开介成一样,你会相信全部是因为社会背景的缘故吗?会觉得是因为社会的压迫导致看似美好的一段感情分崩离析吗?

你当然会说“不”,因为你会发现那个看似比月英大上九岁的介成竟然完完全全像是个巨婴,没有什么本事更没有收入来源,有的只是一个靠一点点关系得到的只用来挥霍的钱财。这样的性格,在从小受苦受累的月英眼中,她是看不到未来的。换作是任何一个当今的女性,估计都会安静的离开,不留下任何痕迹。

然而,介成不懂,就像是大多数陷入泥沼而不自知的感情智障,心中永远想到的是所谓的陪伴,俨然不知道生活这盘大棋我们需要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当月英在上海表露想要再次登台演出的时候,介成用一种让人感到无奈的回应阻挡了她的梦想,月英想要陪着他一起长久的阀门就这样关上了。

月英喜欢别人艳羡的目光,也喜欢在人前的展示自己,这本来是十几岁女孩子的天性,却遭到了介成的嫉妒、不满。他用近乎变态的性爱想要束缚这个比他小了八九岁的女孩,却在过程中身形枯槁,变得让人不忍直视。这也使得他们的结局变得看起来并不美好。

介成扮演成受害者的角色想必一定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也唤起了许多人不忍回忆的过往。那些长大后哭得最惨的时刻,是你成长中最为坚硬的部分。

归根到底,《迷羊》是人家的忏悔录,是别人对于爱情对于当时社会所呈现出来的一种感悟,于我们而言,有的只是坚强的活下去,不让自己成为令人厌弃的只有性爱的寄生虫。

每个人都不可能一辈子做迷失的羔羊!

你可能感兴趣的:(迷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