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前言
本月初(6.6)易仁永澄老师在个人博客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个人成长的博文《个人成长的6条元规范》http://blog.hiddenwangcc.com/archives/2768,首次提出个人成长领域的6条元规范,并且在接下来的习惯养成活动#海比特训练营(初级)#中带领幸福进化俱乐部的小伙伴们实践了这些元规范。我认为这些元规范是个人成长中的“道”,言简意深,博大精深,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并指导和应用于新的实践。本文是本人将自己对6条元规范的初步的粗浅理解和过往的实践以及曾经的认识和实践误区梳理出来,供自己将来回顾,也供他人参考。
一、元规范的个人理解
1、概念
1.1 什么是元规范?
原文这样解释:
解释:什么是元规范?1976年,心理学家弗拉威尔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主要指反应或调解认知活动的任意方面的知识或认知活动。所以,我们可以把元认知理解为认知的认知。那么,借用元认知的这个概念,确定出元规范的定义:元规范就是规范的规范。
小生老师在解读文章《【解读元规范】之一-积极主动》http://www.jianshu.com/p/ec665811a996中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元规范是规范中“宪法”。我理解元规范就是成长之“道”,是个人成长领域规范、标准知识的根基,是行动的指南,是认识的本源,是习惯的习惯(元习惯)。
1.2 6条元规范从哪儿来?
文章中提到两点:①从作者长期个人成长领域的实践中来,符合学科知识的“最小”原则②从个体以及个体与环境的关系中得来,6条元规范之间关系已经打通。
1.3 6条元规范具体包括哪些?
包括:积极主动、刻意训练、作品声音、利他主义、同侪力量、本质导向
关于个人的规范有:积极主动、刻意训练、作品声音,
关于和环境关系的有:利他主义、同侪力量,
同时适用于个人和与环境关系的:本质导向。
1.4 元规范的用途(价值)
文章中提出是“为了帮助幸福进化俱乐部的Up+更好地成长”,其实这些规范具有广泛性、通用性,适用于所有人,所有事,是个人成长之“道”,是人生幸福的哲学。元规范的重要性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2、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经典著作中提到第一个习惯,书中提到主动是人性的本质“人性最根本的原则,即在刺激与回应之间,人有选择的自由”,积极主动的定义包括两层含义“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的态度,还意味着为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博客中提到积极主动是“成长者的第一个元规范”,是最基本的元规范,与其他元规范存在密切联系。博客把积极主动衍生出四层含义:意愿、资源、选择权、自我决定。
个人理解:
①意愿就是“我想要做”,是做事的先决条件,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发挥选择自由的基础。要做到意愿这个层次,需要运用人类的天赋之一“独立意志”,找到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对于个人成长,可问自己几个问题:我为什么要做改变(现状和目标之间的差距)?改变后对自己有什么价值(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改变后对他人有什么价值(他人会对自己怎么看,从中会有哪些益处)?
②资源就是“我能做“,是自己拥有的外界和内在条件。人们做事能否成功,目标能否达成,往往受制于外界和自身的客观条件限制,客观的分析自己的资源,有利于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就如那句名言:做自己能够做的,而不是想做的。以往我认为每个人资源是有限的,个人成功与否很大部分是取决于自己的人脉关系,有时很羡慕哪些平台好,资源多的人,抱怨自己没有出生在条件好的家庭,没有进更好的单位,没有拥有更优秀的妻子和朋友。当我加入俱乐部后,对资源的认识有了改变,永澄老师给俱乐部中小伙伴的一个信念是:其实每个人的资源都是充足的,只要想要就说出来,说出来资源就会到你的身边。我理解是指人应该有营造有利外在环境的积极性,有创造条件的责任感。
③选择权就是”我如何做“,是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有选择的自由。面对刺激我们是选择消极被动还是积极主动,完全取决于自己,效果也有天壤之别。选择消极被动是放弃选择的自由,被外界环境或条件控制,表现为易受外界环境影响,逆来顺受、得过且过、被动应付,结果是自己成为环境或别人的奴隶,个人发展受阻,受制于人,一事无成,就像一个没有免疫力(免疫缺陷)的人,遇到一点细菌或病毒都可能使他患病甚至要了他的命。选择积极主动是人能按照自己选定的价值观,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还能主动创造有利环境,表现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管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结果是不但自己成长快速,事业有成,实现自身价值,而且能影响周围的人,改变小环境。永澄老师常说的一句名言:你设定的标准,决定了你的人生!
④自我决定就是”我为何做“,是做事的动机。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动机两种。内部动机最重要。海比特训练营就是让大家根据内在动机设定属于自己的核心习惯。博客中建议大家“按照积极主动的要求来对自我进行决定,并帮助自己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样子”
总之,积极主动不仅是行动上,更上心态上的主动,是一种对自我的高度责任感,是其他元规范的基础。
3、刻意训练
刻意训练的定义和目的,博客中提出“刻意训练就是能力提升中最小化的训练方式。刻意训练的目的就是让恐慌区变成学习区,让学习区变成舒适区。”
刻意训练的关键要素,博客中提出5条:精细分解、放慢速度、重复训练、强化反馈、拒绝自动完成。
个人理解:
①精细分解:是将整个技能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动作环节,并针对每个动作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小生老师在解读文章《【解读元规范】之二-刻意训练》http://www.jianshu.com/p/204f43befa29中以体育运动和武术举例,形象的说明了精细分解与实战的区别。医学技能培训中也常常用到精细分解,如练习心肺复苏时,老师会把整个过程分解成不同的小的动作如:观察环境、观察病人意识、找到心脏按压位置并施行按压、打开病人气道并施行人工呼吸,分别演示,大家跟着一步步重复练习,最后再串联成一套连贯动作。
②放慢速度:刻意训练中需要精细分解每个环节,每次训练只针对一个环节训练,必然会花费大量时间,看似放慢了速度,但一旦将每个动作练熟后,整体技能必将提升,效率会越来越高,速度会越来快。博客中将刻意训练比喻成火箭发射,开始10千米的高空时需要耗费一节燃料,而到了更高的高度,基本上就不用耗费燃料了。永澄老师曾说他曾用几个月的时间读一本书,看似很慢,但为以后的阅读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幸福进化俱乐部内流行一句话:慢慢来,持续做,慢就是快。
③重复训练:是反复训练一个技能动作,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精准地体验、感知该技能环节的所有细节。俗话说:熟能生巧,说的就是重复训练能带来的质的提升。中学课文《卖油翁》讲述就是一个重复训练而使技能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故事。当然这里的重复训练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复,而是主动的用心的重复。
④强化反馈:是有意识强化体验、觉察并给出反馈。刻意训练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持续改进的过程,反馈是对训练结果的回顾,让我们不断做出调整、改进,强化反馈是持续精进,掌握精通的基础。管理上常用PDCA模型中的C(check)就是检查反馈。
⑤拒绝自动完成:自动完成,是一种偷懒的心态,是小我面对困难时的放弃退缩、降低标准。要做到拒绝自动完成,需要保持自律感,对刻意训练选择高标准,还要保持警觉心态,提升自我觉察能力。我背单词和背书时有时会自动完成,认为自己已经会背了,但合上书,却发现脑子里还很模糊。
4、作品声音
博客首先提出一个观点:影响力>注意力。然后提出提升影响力的很好手段是:作品声音元规范。关于这项规范包括4点:先想后做,成果导向,作品效应。
个人理解:
①影响力>注意力。现代社会是一个注意力消费时代,网络、电视、广播、报纸等新旧媒体为吸引人们眼球,各出奇招,各显神通,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涌现各种标题党,网络上各种网红、各类写手、各种社群层出不穷,但是消遣式的肤浅的各类资讯,很快会被人们忘记,一夜成名的网红或靠炒作出名的明星或靠满足人们低级趣味的所谓作家、写手很快就销声匿迹。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还是有价值的作品和内容。大浪淘沙显真金,内容为王。注意力是一时的喧嚣,影响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②先想后做。就是做事情之前先搞清概念,明确目的、目标,避免盲动。就如博客所说“目的不清、标准不定,这样不稳定的成长很难带来成果。”海比特训练营(初级)在第一天和以后的每天课程训练开始之前都要让大家先明确本次课的目的、目标、概念,目标越清晰,动力越足,效果越好。博客对于做事情之前思考方案给出了PORT(purpose-objective-result-task,目的、目标、成果、任务)模型和复杂任务分解方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永澄老师的博客相关文章。
③成果导向。成果导向也可称为结果导向,是指做事情要以终为始,产出成果。成果导向有两个层次:做到底(做完)、产生成果。做到底,是做事情首先要坚持做完,先完成,再完美。我以前就因为完美主义,导致很多事情和计划半途而废或者一再拖延。能够养成做到底的习惯以后,可以不断向新的高度-出成果甚至出作品迈进。
④作品效应。个人感觉这个层次是最高的层次,在社会上和在行业内真正能够引起他人尊敬,具有很高威望的人都是不断给出高质量作品(论文、著作、影视作品等)的人。行业内的牛人是靠实打实的成果来奠定自己的位置的。
总之作品声音元规范包括四个连续的递增的过程:想清楚、做到底、出成果、有作品。不要期待一步完美,一蹴而就,高手是一步步炼成的,与其羡慕别人,不让踏踏实实走好自己每一步,安静而支持的投入。
5、利他主义
关于利他主义元规范,博客提出包括6条内容:我能为你做点什么、照亮盲区、用绝对坐标沟通、一次性交流、避免甲方思维、认真提问。
个人理解:
①为什么要利他?因为利他就是利己,利他主义对应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的双赢思维,是取得公众领域成功的基础。正如博客中所说“帮助他人实现价值的过程就是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最佳途径”。小生老师在解读这条元规范是也说:利他是人类社会的本质。我觉得利他双赢是大到国家间外交,小到朋友间相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一个现代社会人的基本素养。
②怎样利他?要从行为上体现。具体就是上面说的6条内容。个人体会比较深的是照亮盲区(学会搜索)、用绝对坐标沟通(站在听者的角度谈问题,具体可参考俱乐部的各种提问模板)、一次性交流(用一段完整的话表达)。
总之,利他主义是个人和环境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是社会化活动中一个人修养的体现,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唯一途径。
6、同侪力量
①什么是同侪力量?同侪,在博客中给出的定义是指和自己志趣差不多的同辈 、伙伴。我的理解就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也可以是虚拟网络上的。因为志同道合,所以沟通成本最低,产出效能最高。
同侪力量类似于以前人们常说的集体力量或团队力量,但还是有区别的,同侪力量更具指代性。同侪力量的具体内涵,博客中给出了4点内容:导师指引、成长小圈子、榜样力量、社群策展。这些内容在幸福进化俱乐部组织的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3721活动、海比特训练营活动,都是导师和运维组指导并定期答疑,参加活动的小伙伴们组成一个个小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前的老学员可以通过输出作品,具体指导成为大家的榜样,也可以参加运维组,组织活动,帮助新人生长的同时,自己更快的成长。
②为什么要使用同侪力量?博客中提出在现代的社会化学习时代“社会化学习的效用就是同侪力量”“使用同侪力量,可以获得团体的身份定位、彼此的承担和支持、拥有归属感和认同感、获得积极正向的影响、创造更大的成功感并拥有内心的力量,这些优势一个人是得不到的!”。小生老师在解读这条元规范时说同侪力量的好处是:能量集合、不同视角、经验叠加。
总之,用俱乐部常说的一句话表达就是: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7、本质导向
①什么是本质导向?是指做事情要抓本质(要事第一),思考问题要看本质(站在价值角度思考)。博客中以个人成长的本质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如果抓住了成长的本质——个人价值积累的过程,那么,所有和成长有关的话题都有了出发点。阳志平老师曾经定义过学科的三要素:最小问题、核心话语体系、二级推演体系,如果站在本质导向的角度思考,如何更好地成长就是最小问题、核心话语体系应该是价值,二级推演体系就是和价值有关的各种事项!
具体怎样做,博客给出的5条方案:站在价值的角度思考、要事优先、抓手思维、谨慎吃药、不满足于有效性。博客中还列出了一些抓本质的工具如What提问工具、五个Why、结构性思维,并且建议大家多往外在世界的内在根基走走,不要停留于表面枝叶。
②为什么要用本质导向?本质导向有什么意义?对个人成长领域来说,博客中提到“成长就是这样,我们并不是要做简单或者困难的,而是要做重要的,本质导向就是最重要的”。“个人成长和价值有关……掌握了价值的要义和不同层次的策略,试错的成功性就会大幅度提高,对应消耗的时间就会不断减少。”小生老师解读这条规范时说:本质导向是最高效、最彻底、最广泛的规范。
二、元规范的过往实践
我以前没认识到6条元规范时,也曾无意识的应用过元规范,但更多的是认识和实践的误区(掉“坑”),更多的是教训,详见下面第三条。我有意识的应用元规范是从参加3721活动和打倒纸老虎答疑会,特别是参加海比特训练营开始。海比特训练营共进行了5天,7次分享会,我每次都坚持参加了(积极主动)并且及时写出感受,注册了并输出文章(作品声音、利他主义),从开始的找伙伴组队报名,相互鼓励,到每次认真听导师讲课,到后来的大胆向高手求助、加微信好友,学习他们的分享文章,深切体会到了同侪力量。我在活动中找到了自己的核心习惯(早睡早起),找到了目标和内在动机,并开始每天打卡,短期内投入120%的努力(刻意训练)。我在活动中学会了用本质导向来分析现状和问题,站在价值的角度看待习惯养成和自我管理,并且在工作、学习和教学中开始应用。
下面是我参加海比特训练营的输出文章
“好习惯,为啥你总是不能坚持”分享会主要内容和感受http://www.jianshu.com/p/ea711fe95946
#海比特训练营#第1天课程笔记及答疑http://www.jianshu.com/p/737fe9969c91
#海比特训练营#第2天课程笔记及答疑http://www.jianshu.com/p/24c2d97b08a6
#海比特训练营#第3天课程笔记及答疑http://www.jianshu.com/p/f53586afce99
#海比特训练营#第4天课程-计划 笔记及答疑http://www.jianshu.com/p/9e26bf1ad6eb
#海比特训练营#第5天课程-启程 笔记及答疑http://www.jianshu.com/p/12e2805bbec0
启程,我们一起同行-【海比特训练营】结营感受http://www.jianshu.com/p/2393bd6a821a
海比特训练营(初级)结营会笔记及感受http://www.jianshu.com/p/d1db32037a94
三、那些曾经掉过的“坑”
我曾经是个重度的自卑症和拖延症患者,在成长的道路上掉过无数大“坑”内。我曾说:我的成长经验多数是从以往的教训中得来的。下面列出一些我曾掉过的大“坑”,供后来者借鉴,避免走弯路。
①第1个大“坑”:消极被动,自卑。因为从小的自卑,学习上被动地自学,在学校不敢问老师、同学问题,不会的问题多是自己想,耗费了很多时间,有时别人只需要一点就通的问题,我要想很长时间才能明白。参加工作后,因为消极被动,曾错过很多发展机遇,以至于上班多年仍是一位普通的工作人员(执行者)。因为消极应付,不会拒绝别人,常常替被人做事,帮忙,把时间耗费在对自己无意义的事情上,不重视对自己的承诺,自己的事情,重要的事情总是拖到最后,不重视对家人的承诺,长期忽视了亲情的投入。
②第2个大“坑”:做事不能善始善终,常常半途而废。从习惯养成,到列计划、执行计划,常常只有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做完,更别说出成果、出作品了。记得高中一位班主任曾给我们说他的座右铭是:做什么事,不做则已,做则要做好。做好一则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二则自己的价值会得到承认。现在看这不就是作品声音元规范嘛!做事不能仅凭打鸡血的三分钟热度,靠意志只能开始而不能持久。
③第3个大“坑”:有点倔强,只知埋头苦干,不知抬头思考。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只知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结果是有时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不到南墙不回头。
④第4个大“坑”:有点孤僻,不重视同侪力量,喜欢单打独斗。工作中,我喜欢自己一个人面面俱到,事必躬亲地干,不会也不愿分配别人干活,结果是自己累得够呛,别人得不到锻炼。
⑤第5个大“坑”:做事不喜欢动脑子,看问题表面化,过于纠结细枝末节。高中时就有一位诤友提到过我的这个缺点。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就是做事不能要事优先,易受环境干扰而中断或转移,工作效率低下。我现在想一则是我习惯了消极被动,二则是做事没有抓本质。
⑥第6个大“坑”:完美主义,行动力差。因为完美主义,常常拖延。表现为想的多,做的少;学的多,实践少。永澄老师曾说过:知道做不到,不如不知道。我以往热衷于收集各种文献、电子书,却很少看文献,看书;热衷于逛论坛,看QQ、刷微信,听各种讲座,却很少回顾,很少实践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