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蓝凌联合ITValue发起的以“连接•融合•创生”为题的企业转型论道峰会暨蓝凌15周年客户答谢会圆满举办!期间众大咖上演巅峰对话,《商业价值》出版人刘湘明+联众高级副总裁蒋晨虹+恒大集团副总裁陈东锋+松禾资本合伙人厉伟+中国远大集团CIO曾祥云+蓝凌副总裁夏敬华就《传统企业如何转型、突围?》,激情碰撞,妙论频出,以下为精华摘要。
转型,与其等死不如大胆做
刘湘明:厉总,您是投资圈的,刚才我们在谈传统企业的转型,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传统企业转型,投资的机会有多大?
厉伟:因为我是做投资的,接触了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第一要大胆做,第二要慎重做,就是不转等死,转找死,所以这意味着与其等死不如大胆做,找死是说要慎重,很多企业一定要跟专业的人士结合,不能自己盲目转,尤其是在一些相对比较传统的产业里面,我们给他的建议是在企业的外围相对独立的搞一个企业。因为原有的企业体系,新的IT人士、85后、90后,跟你传统管的完全不是一类人。如果盲目地纳入你原来的体系,第一留不住这些人,第二如果轻易地让这批人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个办公室工作的话很可能引发非常不必要的矛盾,最终把你原有的体制打乱,这边没转成功,那边已经乱掉了。这是传统企业特别要注意的。
我们最近在做的一个企业,是做快餐的,赛会餐饮的供应商,安全性、食品的质量都是非常有保障的。他也在借助互联网,我们给他的建议是充分利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不要自己轻易开平台,跟人家合作,把利益分出去,我做好我的专业。互联网实际上是我们的工具,千万不要把工具变目的,工具变成目的只会死得更快,而且会让自己完全迷失方向。当它是工具的时候,谁能帮你把这个工具用得最好,你就用谁,不一定说自己一定要造这个车,一定要自己亲自开这个车。我们要去一个地方找一个代驾就可以,不一定非要自己开。能够给传统企业提供非常好的互联网转型的所谓toB的投资机会对我们来讲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企业转型的道、法、术
刘湘明:谢谢厉总,您谈到的也是存量和增量的思维,两个团队一定要分开运营。夏总,我们今天听了很多的干货,对蓝凌来说有两个问题,第一你们自己也面临转型,十五年的公司肯定意味着要做调整。另外,你们怎么去帮助客户转型,客户的需求也在变。
夏敬华:对,您说得特别好,蓝凌这几年也面临转型的压力,我们也有焦虑的时候。但是在转型过程中,很重要的出发点,我们要通过一些领先的用户,跟他们一起成长,一起找到转型的逻辑。包括美的信息化,包括很多传统企业转型的成果,让我们有了更大的信心,我们可以做转型的产品和服务,帮助更多的企业转型。
核心的是逻辑,对任何一个转型都有三个层面:道、法、术。道可能五年、十年不会变的,或者不会大变的,法可能会一年、两年、五年就会变的,术可能变化得非常快。所以在转型过程中我们要从道、法、术三个层面思考。
什么是过程中不变的道呢?我觉得不变的道,有两个中心一个基点: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然后以产品为基点。这对于企业来讲本质是不会大变的,但是内涵会有变化,比如以员工为中心,现在我们不仅有在册的员工,还有很多外部众包人员,不求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员工的形态变了。以客户为中心可能更要求从客户的角度思考,从整个生态的角度思考,把客户的价值链延长。以产品为中心,现在更重要的,以往的产品可能更强调内部做研发,就做创造,但现在这种产品更强调怎么样连接外部,叫研发。道的层面是不变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做不了他们的画像就做不到以他们为中心。
怎么样以他们为中心呢?就到法的层面,今天的主题“连接·融合·创生”,本身就是转型的方法论,说得更通俗一点连接是怎么样把员工、客户连接进来,杨总讲的蓝桥是我们连接的工具。连接进来更多的是融合,融合是圈,怎么样结合业务,结合企业的管理,现在很多场景,怎么用场景圈住我的员工、客户做产品创新。现在的知识管理的概念不是简单地把专家的经验总结出来,更需要对大数据总结。信息不对称的时代,我们有知识不对称的能力很重要。怎么样基于大数据做知识画像很重要,有了大数据可以做更多的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在技术层面,核心就是移动端的创新,我们在产品上做了很大的投入,跟钉钉、微信的整合,多入口。圈更多的是场景创新。我们做协同门户、办公平台、知识管理,这是跟客户共创的。但我们更希望的一定是与大数据相关的,大数据怎么样做更多的知识画像、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今天在谷总的分享当中发现了很多场景和应用,包括大数据的创新,他们也通过这样的方式推动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中心,以产品为基点不断地推动他们的发展。这样的逻辑对客户是适用的,对蓝凌本身的转型升级也是相通的。这是我简单的理解。
蓝凌副总裁 夏敬华
重新发现你的客户与员工
刘湘明:转型很重要一点是重新认识自己,到底自己真正核心的资产和核心的能力是什么?我想核心资产和核心能力是跟时代的变化有关系的,可能这时候没有那么重要,但是下一个时期就变得很重要了。怎么评估自己的核心资产和核心能力?
蒋晨虹:我觉得联众首先是自己在棋牌类耕耘的品牌和这方面运作的能力,一个互联网的棋牌公司经营了十八年到现在还有,这是他的根基。大家看一下游戏,大家都在做棋牌,尤其去年有很多公司倒闭了,有什么可以让你的企业支撑,并且走得更远,怎么把我刚才所说的生态圈的东西很有效地整合,一环套一环,它都是有连接性的。这样子的话互相都有促进作用,有传承作用,互相支撑作用,这是我从联众的角度看到转型的一个关键。
联众高级副总裁 蒋晨虹
陈东锋:过去恒大认为最重要的资产,一个是公司的品牌,特别是通过足球,我们的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有很大的提升。第二个是我们的管理模式,我们叫标准化,总部集权管理,这种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是我们一个很大的优势。这几年我们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有两个重新认识的很重要的资源,一个是客户,我们的业主,我们的球迷,还有我们酒店的会员,我们把用户资源提到很大的高度。我们过去是提供有限的服务,比如住宅、酒店服务,或者看一场球,但他们的需求很专业化,我们把资源用好了,他们有金融的需求,像社区还有从生活到医疗服务各种需求。我们这几年有一个想法,一定要把我们的业主、会员、客户多方位地依托恒大已经有的资源平台,借助互联网提供更多的,我们能做得更好的服务,比如社区医疗健康、金融服务、养老服务。还有影院、酒店、快消品等提供很好的服务。第二个是员工资源也很重要,我们发现员工每个人都有朋友圈子,每个人都有创新想法。去年12月恒大人寿,我们发动全体员工做创新,各种营销方法,各种推介,光员工推介就几个亿的保费收入。还有在海南旅游度假这块的销售,一天卖120亿,大部分东西通过我们员工各想各法,通过推介、宣传等做出来的。加上我们的恒大金服,很多员工通过他们的创造力,从产品的设计,参照行业做法,到营销推广,发挥员工的潜力,管理、创新、连接外面,员工朋友圈资源的带入,把这些资源更好地发扬光大。
恒大集团副总裁 陈东锋
曾祥云:如果说远大的核心资产在哪,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第一是有一批十分爱岗敬业和很有创造力的企业领军人物。哈尔滨有一个远大购物中心,一个店能做到将近30亿的年销售收入,有将近100多个品牌在全国所有的店里面年销售都是排名第一的,这应该说是一个奇迹,这与领导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企业家精神是分不开的。比如他在宁波还有一个远大地产物业公司,他是做大宗商品贸易的,现在全国也是排名第二、第三的。第二是有一批真诚的客户,这也是远大以后能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资源。还是哈尔滨远大购物中心,现在有23万会员,光白银会员一天的购买额就达到1亿。因此我觉得这块也是他重要的资源。第三个是远大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他提倡八个字的企业文化:真诚、朴实、勤奋、创新,这里面注入了很多远大员工的思想,这些人是远大以后很重要的资源。
中国远大集团CIO 曾祥云
封装我们的核心能力
夏敬华:对于蓝凌来讲,我们最核心的资产无疑是我们的客户。但关键怎么样更好地经营我们的客户,而且是经营用户里面的每一个客户,这也是蓝凌这两年转型当中做的很多思考。比如美的、恒大这种大的企业,我们以前一般是针对IT部门,但是企业里面有很多用户,我们怎么样挖掘用户的需求延伸我们的服务。比如我们做的爱关怀,企业需要员工工作,也需要支持,也需要关怀,马斯洛说爱与关怀不可辜负。从员工第一天报道的时候,从他转正的时候,从他进入专业岗位的时候,从他完成第一个项目的时候,从他过生日、节日的时候,有很多场景可以涉及到关怀的环节,后面再链接一些关怀的内容给他们,这是可以延伸的。从toB到to C,这是延伸到用户身上怎么挖掘。
第二个核心资产无疑是我们内部的员工,而且现在员工也是广义的,在册的员工,这两年我们在推合伙人的机制,整个行业都在谈合伙人机制,合伙人的时代到来,这也是时代的一种趋势。怎么样通过合伙人机制激发合伙人包括员工的战斗力,这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激发他的战斗力,最终给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三个核心的资产是我们的产品和服务,产品和服务怎么样可持续地创新。我最近也在做一个思考,我们以往做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时候,还是会面向一个大客户,怎么样整合客户所需要的产品,比如滴滴打车的服务、餐饮的服务。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方向,怎么样把我们的核心能力能够封装,我们的核心能力和核心服务封装被别的合作伙伴调用,把我们的生态做得更大。把我们十五年积累的核心技术、核心的方法论再做一些强化,能够被更多的同行和伙伴调用。这样的想象空间会更大,所以从客户、内部员工和产品三个方向来谈。
传统方式控制新业态是大忌
刘湘明:厉总,问您一个比较技术的问题,刚才谈到增量,包括新的团队,其实资本的确在转型里面提到很大的作用,我也接触到很多企业,增量的设计里面,到底股权的结构应该怎么样合理,比如说一个传统企业,他到底是应该控股还是成为一个大股东,还是包括资本在里面的力量,包括管理团队在里面,通常什么样的原则是应该遵守的,您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厉伟:您谈到的问题牵涉到价值判断的问题,有一句话,世界上有两件事是说不清楚的,第一件事是爱情,第二件事情是价值,说出来的都是价格。做转型你首先要面临各方在其中起的最主要作用,我现在谈资本。资本,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就像一幅画一样,资本的持有者更多的是台下看这幅画的欣赏者,操盘者,那个画家是企业家。如果我有本事画那幅画我干嘛要跟他分享,我有钱,又有能力画,我自己画就完了,干嘛还要跟别人分。齐白石作画,你在上面画一笔,本来是一千万的,结果变一千了。
传统企业和新兴的业态从业者,他们之间的关系,其实这里面很多时候是一个谈判的结构。传统企业在过程中重要的是什么,在前期阶段你要想清楚要给人家充分的自由,我们接触了大量有创造性的年轻人,他们不像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的人,我们为什么要工作?是因为我们要生存,而现在80后、90后为什么要工作?他们是为了快乐,他们可以啃老,我们那时候是无老可啃,所以必须工作。所以当人的心态发生变化的时候,管理模式,包括跟他合作的方式都必须发生变化。
一个典型的笑话:一个富翁在加勒比海见到一个穷困潦倒的渔民跑到岛上,他说你别挡我的阳光,我干了一圈跟你一样在这里晒太阳。很多年轻人也是心态。第一要赋予他更大的权力,更大的自主性,甚至要赋予他更大的股权,不要想控股。其实控制会扼杀创造力,因为他不是为生存而工作的时候,为乐趣而工作的时候创造力会发挥到最大化,他的创造力得到最大化发挥,你跟他的合作就能不断前进,而且能不断提升你的价值。很多企业找了一批年轻人来,最后两败俱伤的收场,连朋友都没得做,就是太想用传统的方式来控制新的业态,这是大忌。投资人在投资过程中经常是作为协调人,我们也是在协调过程中得出来的结论。在这里跟大家探讨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既然你决定在体制外独立出来以外,这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跟原来的不同,包括管理方式、持股比例和措施上的改变。
从“业务+互联网”到“互联网+用户”
刘湘明:东锋,你觉得怎么启动转型,第一步是怎么迈出去的?这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大家都在谈转型,但怎么开始?
陈东锋:我觉得对于传统企业转型,我比较同意苏宁集团跟京东的意见,基于我们的现状适合先从业务+互联网,有个基础了,再成为互联网+。也就是我们可以把互联网先作为我们业务创新的延伸,但不一定要颠覆掉现在的业务。我们有一定经验了,有成功的信心了,内部从高层到基层有更多认识了,你再逐步加大步伐,从局部创新到全面创新,到颠覆。从人性的角度,从企业的惯性思维,也许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我们恒大也是从房地产,从营销做起,通过球迷营销,APP、微信号,让更多的代理商、业主、个人帮我们推介销售做起,很多的社会资源。我们的微信号上线一年就有20多亿的销售。从我们的快消品、恒大冰泉、奶粉到恒大粮油,我们通过各种微商城,通过会员管理,通过一瓶一码的促销方式,怎么用移动互联网做销售,做会员积累和管理。再到酒店,我们现在有20多个酒店,从品牌宣传到预定,到餐饮的订餐以及各种服务,我们也通过一期、两期互联网营销和服务。有了这几个好的铺垫,我们现在各个产业都很积极,都想一步就要进入互联网。我们最近有一个文化集团里面的影院公司,我们有四五十家影院了,到今年可能会到155家影院,都想一步到位,建立恒大影院的营销微信、APP平台,把我们项目所在地周围几公里的商圈都覆盖了。
通过我们的影院宣传、票务销售到会员管理,做成一个很大的平台。加上我们的快消品、地产销售作为很重要的入口。恒大各个产业都主动进入到互联网。最近有几个依托社区业主,医疗健康也在试点,互联网金融也在试点。我个人认为转型对大部分企业来讲,从业务+互联网,然后到互联网+用户这个道路可能是一条比较好的道路。
企业转型,换脑又换心
夏敬华:我补充一下,蓝凌也面临转型,换脑又换心,一种转型是要换脑,存量业务的转型在换脑的过程,对方法论要做一些优化,对已有的队伍和团队怎么样开拓新的视野,推进渐进式的转型和创新。增量更多的是换心的过程,对心智模式的打开,这种挑战更大。对我们这样不是很大,也不是很小的公司,这种创新更多的是高层驱动,这种转型的成功率会更高。有的转型要换脑,有的转型要换心,这是我的感受。
厉伟:我觉得大家都注意到一定要多合作,我们最近发了两个基金,深圳市创投办刚刚通过了两个基金,一个是30亿的基金,另外一个是2.5亿的基金,其实我们都是找行业里某个领域专家合作,2.5亿的智能硬件基金,找了国内最好的智能硬件领域的企业来合作。就算是智能硬件,我们选定了两个非常窄的方向,机器人和智能雏形。我跟徐霞比,我比她做很多,她站起来拿一根针刺我一下,我可能起不来了,这就是聚焦。企业转型的时候一定要聚焦,别想什么都做,先打开突破口,先加互联网,之后再叠加业务。不要想转型过程中一下子就做到跟原来规模一样大的,不要有这种想法,在一个突破口去突破。
点击此处,了解蓝凌更多产品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