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陆续放榜,各省文理科状元和分数线正接连出炉。对于准大学生们而言,接下来最重要的事就是填报志愿。
分数大致决定能够填报的学校范围,但具体学什么专业是一道大难题。“找工作时流下的汗,可能就是当时报志愿时脑子里进的水”,过来人的这番话时刻为考生敲响警钟。
专业本没有优劣高低之分,但就业率、薪金、社会地位、工作压力等指标就摆在那里,选一个“得宠”专业,也许毕业投简历时就能多些选择。可现在的热门专业,四年后也许就冷了,还真是防不胜防。
前几日发布的《就业蓝皮书:2017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因为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较低,部分给人印象不错、分数不低的热门专业已连续多年成为“就业红牌专业”。结合其他公开资料和媒体报道,可以总结出十大“看起来很美实际上有点坑”的专业。
1、生物工程--国内市场缺乏用武之地
生物工程是一个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还很高,但就业率非常低,已连续多年成为红牌专业。毕业五年薪酬仅超过18%的其他专业。
原因是国内生物科研制药行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甚至没有像样的生物公司。有人说年,“生物工程专业在国内名校念到博士都没出路,就算是海龟,也只能教教书。 ”
大多人毕业后选择去药厂,干的活和专业所学差不多也是八竿子打不着。在一些高校,生物工程专业的就业率常年排倒数。
法学:能当律师、法官的只是少部分人
《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法学专业已连续3年就业率最低。
原本,法学是一个很不错的专业。但现在由于其门槛很低,不分级别、不分教学质量,所有高校都一哄而上地开设法学专业,造成供大于求。从事法律行业的公务员由于职位极其有限而且"热度"很高,一个岗位就有成百上千个报考者争抢。
另一方面,盲目培养下,培养质量也达不到岗位需求。要是没有死磕司法考试的勇气与耐心,与法律专业关系密切的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律顾问等工作就难以胜任。
对于很多想学法学的人来说,律师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光鲜职业。可律师行业非常看重资历和业绩。不同的事务所,不同级别、领域的律师收入差别很大,新人入行要熬很长一阵子,是先苦后甜而后胜者通吃的长线专业。
2、会计--十年前就供大于求
不可否认的是,会计行业正在走下坡路,会计人才市场已经饱和。
早在2000年就有统计结果表明,会计人才已经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加之这几年注册会计师认证深受从业人员的青睐,财会类人员的数量激增,这也直接导致了普通财务人员的工作越来越难找。
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对高级财务管理人员求贤若渴,内地人才却满足不了这部分需求。从地域来看,目前内地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香港和海外,很少有内地培养的高级会计人才。
找工作时高不成低不就,找到了又苦于会计工作本身不能创造价值,发展基本靠经验和履历。越来越多大学生,不愿意选择这样拿健康和青春换钱的无趣行当。
3、医学--失业率最高的专业
调查数据显示,在毕业半年后失业率排名前十位的本科专业中,临床医学以23.1%排首位,中医学以18.4%排第六,前十名的本科专业中仅医学就占据了两名。
专家分析,医学类就业率迅速下滑,与近年来专业的扩招有关。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中医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只有10%,事实上,目前有约20%的中医学生选择了从事服务业作为谋生的手段。
糟糕的医患关系、不明朗的收入、高强度的工作、过大的心理压力以及高水准的专业要求,都是让医学毕业生不当医生的原因。
4、新闻--你的活儿谁都能干
新闻记者曾是“无冕之王”,具有至高无上的话语权,可在当下“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年代”,谁都能当记录者,不是新闻专业的人也能当记者、编辑甚至能做得最好。
随着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时代来临,需要的是有想法、有活力、有激情的媒体从业人员。面对海量信息,在巨大的时效性压力下,这个行当还是最容易“过劳死”的职业之一。
新闻行业的人喜欢以“新闻民工"自嘲,其中一层意思是,我们不生产新闻,只是新闻的搬运工。囿于我国的舆论环境和媒体生态,学新闻赚不了多少钱,新闻理想也不可能持续高涨。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定位“杂而不精”
听起来高大上的国际经贸专业,却因失业率较高、就业率较低、薪资较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被列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连续数年被亮红牌。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工业外贸等专业迅速成为热门专业。1998年原国家教委将上述四个专业调整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如此合并而来的专业,学习内容纷繁庞杂,包括经济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会计学等等。2001年,中国加入WTO,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一时大热,吸引大量的学生涌入。
50%的本科院校设置了这个专业,设置的院校数量仅次于英语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排所有专业的第三位。
但这个专业并没有持续坚挺,一来从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并不景气;二来在20世纪90年代各高校纷纷跟风开设该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量大质堪忧,在HR心中的评价普遍偏低。
5、小语种--就业面日趋狭窄
选择小语种肯定要比英语好就业,但小语种的就业也没传说中的那么吃香,一切取决于你学得怎么样以及学校所在城市外企多不多。
随着英语的普及,小语种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少,就业面也在不断缩小。找工作并不难,但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并且“幸福指数”比较高的工作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小语种毕业的人,不是去援建非洲就是敲键盘做翻译。
工商管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较大
前几年一直受到企业青睐的MBA、EMBA,就是工商管理硕士。
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特别容易让人联想到未来将成为管理界的精英,干着最轻松的事,拿着高额的薪资,所以填报的考生非常多,大部分学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偏高,是一个非常热门的专业。
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较大。38.52%的本科院校设置了工商管理专业,输出了大量的工商管理人才,企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却并没有这么大。
虽然各种调查结果都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缺口非常大,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管理人才,而大学学习的这方面知识仅限于理论,较难付之于实际。
6、旅游管理--学校学的似乎并不重要
旅游管理是一个重经验不怎么看重学历的专业。都是起点不高,慢慢一步一步往上走的。
据iPIN.com数据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五年平均薪酬仅为5393元,该薪资水平仅超过16%的专业。iPIN强调,旅游行业竞争激烈,是严重的红海,从业者很难从中得到高额回报。
就业主要是从事导游。工作看似是前往各处旅游,但每个景点都要玩几十遍、甚至上百遍就真的醉了。再加上常年在外奔波风吹日晒,舟车劳顿,导致经常不能顾家。
就算不从事导游无需出差在外,而是选择驻守酒店的工作,也要从服务员、接待、礼仪等做起,工作要求就是站着,腰椎劳损成了职业病,并且还要全力服务客户,免遭投诉,长期下来精神压力也很大。
7、应用心理学--出国深造是主要策略
在几年前的一份报告中,心理学被列为了未来十年最热门专业的第五位,随后就读心理学专业的考生也越来越多,成为非常熟悉的热门专业之一。
心理学专业的趋势虽然向好,但我国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整体水平相对较低,加上国人目前对心理学方面的需求也相对较少,使得心理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
同时,工资增长幅度和平均工资也在近几年中列倒数前几位,2015年和2016年连续被《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亮红牌,出国深造是这个专业目前阶段的主要策略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十个专业只是相对而言没有传说中那么“吃香”,报考时需要多加考虑,但不代表完全不能报考。数据显示,69%的考生在报考志愿时,并不清楚自己所填专业的学习内容和未来就业方向。导致很多人在志愿填报时盲目选择一些热门专业,比如之前的金融、法学、国际贸易,如今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等。
对多数刚从题海中爬出来的学生而言,无论是在社会认识还是人生规划方面都没有一个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此时,决定自己今后可能从事的行业并不容易,那些选择新兴专业的学生更是懵懂和迷茫。
兴趣比黄金还重要。这句话在考生选择专业时,显得尤为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