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Flipboard
编辑 史记
橙子 DrG科学育儿 昨天
undefined
DrG科学育儿
右侧关注,置顶公众号。回复:分月龄,有惊喜
undefined
合作转载来源:说说咱家娃;ID:mykidsstory (原标题:如何破坏宝宝的安全感?虐待你自己就可以了)
作为新手父母,对于哇哇大哭的宝宝,总是会陷入一种纠结,叫做——抱了怕惯坏,不抱怕伤害安全感。
“惯坏”是个比较传统的词儿,也是一个比较古老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认为抱得多了,孩子就会得寸进尺的控制父母。
我亲妈就曾经告诉我说,“小奶娃千万不要总抱他,能不抱就不抱,要不然以后总哭着要抱累死你!”也不知道我小时候她是不是这么执行的……
当然啦,这个观点已经遭到了现代新兴的新理论的批驳:小婴儿的除了需要吃的生存下去,感受到爱与温暖的需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小宝宝经常遭遇冷漠甚至苛刻的对待,会破坏他们的安全感,从而影响他们对整个世界的认知,影响他们对他人的信任,乃至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后果非常严重。
所以呢,行为主义的那套驯兽一样简单粗暴的“不哭就抱,哭了不抱”的方式,绝对是大大的不妥。
但是,满腔温柔和爱心,奉行亲密育儿的新妈妈,往往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宝宝一哭就不由分说赶紧去抱,无论宝宝有什么需求都去第一时间满足,就算是宝宝一宿要醒七八次,也不敢有一次怠慢,因为怕破坏宝宝的“安全感”,伤害宝宝和自己的亲密关系。
感觉宝宝的安全感是个易碎的瓷器,当亲妈的就得战战兢兢的捧着,保护得不周到就摔个粉碎,娃儿这辈子不幸福了。
对此,想说,大家对“安全感”这个东东,到底是有什么误会呢?
今天,就来好好谈谈婴儿的“安全感”这码事,它真的比你想象的要复杂一些。
01
“安全感”说法的起源——依恋理论(attachment theory)
依附理论最早是由约翰.鲍比(John Bowlby)提出来的。
根据鲍比的看法,依附是演化上留存下来的产物:宝宝一出生就会在心理上去依赖身边的一个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成人(通常是妈妈),并通过和这个成人的关系,发展出一套自我和外在互动的方式,用来探索这个世界。
如果妈妈能够总是在宝宝身边(available),对宝宝的需求敏感(sensitive),并且经常表示支持(supportive),那么宝宝就会感到自己是被爱和被保护的,认为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可靠的,然后更好的去探索这个世界。
心理学将这样获得足够安全感的宝宝叫做安全型依恋。
但是如果这个宝宝总是受到冷漠的,混乱的,不稳定的对待,他对自己接下来遭遇什么无法预测,从而无法很好的处理自己和他人,乃至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这样缺乏安全感的宝宝,就叫做非安全型依恋。
非安全依恋类型包括焦虑型和回避型,焦虑型的宝宝会经常激动乃至愤怒,回避型的宝宝会封闭自己、非常冷漠。
02
迷思:满足一切需求=安全感?
从以上的叙述来理解,依恋理论看起来好像很简单,好像就是无条件的满足宝宝的一切需求,就可以让宝宝充满安全感。
其实这个理解是非常片面的。
因为建立宝宝安全依附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简单的“他要求,你满足”,而是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交流——
不光是妈妈要经常通过宝宝的各种表现,读懂宝宝的意图,宝宝也在时时刻刻的读取妈妈的各种信息,其实母婴之间无时不刻不在沟通与交流,只是用的是非语言的方式。
宝宝无论是哭闹,还是欢笑,还是喊叫,都是他对妈妈说出的话;妈妈的表情,语气,动作,都是对宝宝的回答,妈妈的每一个细微的反应对宝宝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举个栗子,当宝宝哭闹,向妈妈发出了一个信号,妈妈的回应可不仅仅是“抱与不抱”这么简单,宝宝会感受到妈妈在抱他的时候,眼神是充满慈爱还是满不在乎,语气是柔和的还是不耐烦的,表情是愉悦的还是烦躁的,乃至妈妈的手劲儿大不大,肌肉是否僵硬……所有一切的细节,都是宝宝能够感受到的反馈信息。
宝宝的感受是如此的复杂而且多维度,所以对他来说,抱和抱是不一样的,到底是一个温柔充满爱意的抱,还是一个敷衍应付不走心甚至嫌弃的抱,宝宝心里是一清二楚。
只有当妈妈在精力充沛,心情愉快情况下,才能用饱含深情的眼神看着宝宝,用愉悦的表情回应宝宝,用温柔的手势抚摸宝宝,让宝宝感受到被爱着被保护着,才能增加宝宝的安全感。
如果妈妈处于抑郁和压力之下,从眼神,表情,语气,肢体接触,都冰冷僵硬,无法让宝宝感受到爱意,就算你出于责任或者恐惧而整天抱着,宝宝依然会缺乏安全感。
其实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依恋关系,非常类似成年人恋人之间的关系。
想象一下,你男票虽然按规矩每天陪在你身边,但是他不喜欢注视你,触碰你的时候就浑身僵硬,一和你说话就一副不耐烦的语气,你要如何对这段恋情抱有安全感呢?
同样的道理,决定宝宝安全感的,不光是照料宝宝的行为方式,抱或者不抱,其实是次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在照料宝宝的过程中流露出来的精神状态!
如果情绪一直很稳定,心情总是很美丽,每次看见娃儿都像看到了小情人儿,她就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
03
有“安全感”的宝宝不需要“完美父母”
依恋理论是对的,尽量满足宝宝的需求也是对的。
但是,建立安全型依恋,并不等于要求你搞懂宝宝的每一个要求,并且满足他。
事实上,建立安全型依恋最重要的是,妈妈与宝宝互动过程的质量和反应能力。
你需要和宝宝的连接能够保持通畅,可以通过和宝宝的各种非语言的交流中,不断的修正自己的做法。
譬如说,宝宝在哭,你尝试喂奶,可是他吃了几口还是哭,你尝试逗他哄她,可是他笑了几下之后哭得更厉害了,然后你确定他应该是需要睡觉,于是尝试哄他睡觉,他哭了一会儿,睡着了。
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虽然一直在哭,并不会丧失安全感,因为你始终在尝试与他沟通,即便可能猜错了许多次,但是就是这个不断尝试的过程,加强了你和宝宝的沟通能力,你们一起解决了一个沟通的难题,依恋关系只会更加紧密。
事实上,只要有三分之一的机会,你可以猜对并且满足宝宝的需求,你们就可以建立非常好的安全依恋关系。
04
如何更好的和宝宝建立安全型依恋
妈妈和宝宝之间如果能建立安全型依恋,不光是会让宝宝安全感满满,情绪稳定,有能力从不良体验中恢复,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而且也会让妈妈感受到更多的力量,妈妈会因为这种互相的依恋,而对宝宝“坠入爱河”,看到宝宝就感受到快乐,从而大大减轻睡眠不足和压力所带来的疲劳。
那么,如何和宝宝建立一个安全的依恋,让你和宝宝的互动形成良性的循环呢?
1、先保重自己,照顾自己,让自己能够拥有充足的睡眠,能够得到家人的帮助,能够有时间单独出去喘一口气,让自己能够心情舒畅,你的精神状态稳定,是建立安全依恋的前提;
2、尽量去读懂宝宝的需求,多做尝试,而不只是用“喂奶”打发一切哭闹,你越懂宝宝,宝宝也就越依恋你,越有安全感;
3、和宝宝多多的互动,和他说话,拥抱他,抚摸他,和他做小游戏,和他一起笑,把开心和快乐的情绪传递给宝宝。
只要你的精力充沛,心情愉悦,和宝宝建立安全型的依恋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怕就怕,你明明状态已经很糟糕了,还咬着牙死撑,情绪很不稳定,甚至看见宝宝哭闹会明显流露出厌烦,那就真是打着满足宝宝安全感的旗号,却在做破坏宝宝安全感的事情!
中国的育儿界现在已经隐隐然分裂成两大派系:亲密育儿派,和睡眠训练派,互相攻击,互相瞧不起。
在我看来,这两派其实并不矛盾。
如果你坚定的相信亲密育儿理论,让你可以尽情的“娇惯”宝宝,没有任何负罪感,并且在精神上得到极大满足,超越了肉体上的疲劳,用信念维持一个比较好的精神状态,那亲密育儿理论就是对你和宝宝有效的。
我家果果6个月的时候夜里还是要醒两次,但是我并不觉得疲劳,每天看到她都觉得好开心,那就没有任何理由训练她或者给她断夜奶。
但是,如果你的精神状态非常不好,听到哭声就害怕,不想抱宝宝,也不想逗宝宝,那你和宝宝之间的依恋关系是无论如何都处于危机当中了。
当务之急,就是调整你自己,让你重新回到一个好的状态!有条件的,找人顶替你,让你能放松休息,恢复精神。
没条件找人顶替的,那就只有一种选择——训练宝宝让他睡好,妈妈才能喘得上来这口气。
是的,让宝宝改变现在的睡眠模式,可能会让他丧失一些安全感,但是只要当妈妈的精神状态好,情绪稳定,宝宝的安全感是可以修复的。
如果妈妈的凭着一口仙气吊着,没有能量和宝宝互动,没有精力和宝宝玩耍,没有心情对着宝宝笑,时不时莫名其妙的发脾气,这才是最破坏宝宝安全感的事情。
依恋理论其实告诉我们,每个妈妈,都是宝宝的精神家园,宝宝的安全感,其实是依附在妈妈精神强大的基础之上。
所以,妈妈对自己好,就是对宝宝好,妈妈和宝宝之间并不是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而是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愿每个每个家庭都能多关爱妈妈,每个妈妈都能多关爱自己。不要动不动就牺牲自己。
妈妈好,宝宝才能真的好啊!
参考资料:
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parenting-family/building-a-secure-attachment-bond-with-your-baby.htm
合作授权转载:橙子:教育硕士,旅美全职带俩娃,对宝宝哭闹永远有办法的妈妈。本文已获得作者授权,欢迎分享~
叨叨说
每个家庭中,宝妈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宝妈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哦!如果连仙气都吊不住了,还谈啥有高质量的陪伴呢?
你正在看的是其他妈妈们正需要的
欢迎分享妈妈群~
更多问题,
请在下方公众号会话框回复 “ 关键词 ”~
新手爸妈,
请在下方公众号会话框回复 “ 分月龄 ”
可获得更多科普
推 荐 阅 读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