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
图|源于网络
时间|20170505
****1.****
今天误打误撞看了场印度的电影,是阿米尔拍的。阿米尔是我一直超级喜欢的印度演员,之前看过他演的《三傻》以及《未知死亡》等等,不由衷的感叹,真的是印度国宝级的演员。之前在今年的时候就听说他为了演《摔跤吧》,为了拍这部片子,51岁的阿米尔·汗差点没把自己折腾死。也听闻在印度,这部电影上映了N次了,在电影院看电影的印度人,还全部站起来向国家致敬了。
电影中,阿米尔·汗一人饰演饰演男主角19岁、29岁、55岁三个人生段。他首先完成了19岁的戏份,对一直保持着不老童颜和健硕肌肉的阿米尔·汗来说,简直轻轻松松。
然后他疯狂增肥,一个月时间,从138斤的美男子摇身一变成了体重194斤、体脂含量37%的55岁胖大爷……
拍完老年时代的戏份后,阿米尔·汗花了整整5个月的时间疯狂减肥,才回归体重144斤、体脂9.8%的肌肉男神,这才回去拍完29岁的戏份……
我觉得有点网红励志减肥的赶脚。
****所谓——论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再看看咱们中国,都是拿小鲜肉来蹭热度,一堆脑残粉就在底下观看,完了,再比个“Y”的pose。写下“到此一游,xxx太帅了,我超爱的噢”。
更值得一提的就是我今天想要说的,——反性别歧视,也可以是谈论一下这部电影的女权主义。首先,我们不妨来理一理整个故事的脉络。(故事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
****2.****
****剧情:****故事一开始,马哈维亚(阿米尔汗演)这个退役摔跤手就在办公室里,和同事进行了一场即兴摔跤,不出意外他赢了,这叫英雄的亮相,随后由旁人说起了他的过往辉煌战绩,这叫英雄过去的传奇,然后迎来的就是英雄现在的传奇,马哈维亚如何顶住邻居的非议和女儿的顽皮,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训练两个女儿成为优秀摔跤手,女儿进入国家队之后,他又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训练方式和策略,要优于国家队,最后顺利护送女儿赢得金牌......我看完后是真的感动哭了,因阿米尔演得很入戏。
****3.****
其实看完之后吧,我有点想不明白的就是,为什么名字不叫《摔跤吧,女儿》,而是《摔跤吧,爸爸》。。。中文翻译也不怎么样。刚开始看的时候是以为是他爸爸和四个儿子摔跤的故事,哈,其实不是,是女儿。后来才知道是一部女权主义的高分电影。
我们设想一下,这部电影真的可以改变印度人吗?我们不说别的,就以女性为主讨论一下。
我们荧屏上看到的印度女性,特别是宝莱坞的印度女性大多是美丽的:眉间红、环佩叮当、炫彩纱丽、曼妙舞姿……外国人鲜少看到她们纱丽背后的泪水……
但是,其实真正的现实是:****印度是全球女性危险程度第四的国家****,比索马里还糟,略好于战乱不断的阿富汗。对大多数女性来说,出生在印度就是一场梦魇。之前看过一个新闻不就是一个印度的明星在街上被司机和其他社会上不好的人抓走了吗。不过挺佩服这明星的,维权意识很强,这要换做印度其他女性,又有多少个愿意站出来发声?这种事在印度比比皆是。
在电影里面,阿米尔因为四个孩子都不是男孩子而收到嘲笑,在印度,可能生个女孩子大家都是想把她嫁出去罢了,电影里面有个小女孩就是,即使看到阿米尔这么严厉对待他们的亲生女儿,她也觉得比她好多了,她说:****我多想也有你们那样的父亲,至少你们不用在14岁就嫁给不认识的男人,生孩子洗衣做饭。****
一想到这些,突然觉得心情很沉重。在一个没有女权的社会下面生存,无法想象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是挺好的,女儿获得了世界冠军,父亲的愿望实现了。女儿拥有自己的权利,村里的人因为女儿获得了世界冠军而感到高兴。教会了女儿,即使没有爸爸的帮助,也要学会自己去思考问题。在一个没有女权的社会下播放这种电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在社会上坏风气那么多的时候,有人会选择逃避,有人会站出来,有人发声,出来改变,如果改变成功了,所有人都会欢呼,如果失败了,别人就会把你遗忘。就好像电影里面,阿米尔说的:如果你拿到金牌,别人(指的是村里的人)会为了感到高兴,而且你是作为一个榜样。如果你只是拿到银牌,就会被遗忘;。心中很快闪过一个画面,的确啊,如果你成功了,会促进国民深思,至少有些人会因此而改变,这并不是坏事。
有几个瞬间,我看这部电影是真的一直在深思的。就在它最后响起了印度的国歌,我都热泪盈眶。不是为了她们能拿到冠军了,而是看到她们为了女权的进步而做出的努力。
阿米尔曾说:
****批判自己和自己的国家是我们进步的第一步。没必要为自己祖国被放在聚光灯下而羞耻,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国家在那一方面还有欠缺。
因为知道自己的祖国有太多问题,所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祖国变得好一点、再好一点。****
写到这里,我觉得改变印度是有可能的。至少我看到了****真诚****。
****4.****
每次看完电影我都习惯在电影下方写影评,除了那些没什么看头的电影之外。接着,我看了几个认为值得思考的影评:
****A说:****
人都是有惰性的,自悟自觉的人终究是少数。更别说小孩子了,贪玩是天性,比起刻苦训练某项技能,东游西荡自然舒爽得多。而且小孩子还认识不到问题的利害关系,等长大了之后也基本上晚了,或者是在同龄人面前丧失了太多优势。想要拼命追赶上去,说说容易,那是需要一番艰苦的付出与痛苦的折磨的。在我的印象中,很多影视作品或者名人自传中都有传达这样一个概念:从小被爸妈逼着学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其实是一种矫情更是一种误导,要知道多少人想有这样的机会而不得,要知道没有父母督促着学、逼着学,你肯定顺着自己的天性东游西逛去了~那肯定容易也是非常爽的......
****B说:****
父亲价值观简直令人作呕,以梦想、金钱、冠军强制女儿人生,所谓父女情不如说是满足私欲后的奖励。电影讲述打破性别偏见,其实自己已经偏见得无可救药。纵然父权被击倒在地,也要用整个后半部分将其再次扶到最高位。
****C说:****
电影沉溺于“女变男”的戏谑和奇观中,女人无力反抗命运固然可悲,成为父亲梦想的奴隶也丝毫不值得骄傲。本片传递的家庭观、男女观、国家观和体育观都封建且迂腐,连鸡汤都算不上只是直男癌的呕吐物。
****D说:****
不放在具体语境下,以西方女权衡量一切本来就是一种偏见和武断。在整体状况还不如中国的印度,本片已经适当地展现了一种进步的女性生活方式,即便在父权的引导之下。让符号化的解读蒙蔽影片传达的真情实感,令人感到可悲。
****E说:****
好看死了。拜托大家认真看完电影再做评论。爸爸有约定一年为期,不行就不勉强。吉塔在赢得了第一场摔跤比赛之后,也主动请爸爸带自己参赛。她们已经自己选择了自己的道路,被父母逼着选了专业还怂着不敢转型的朋友,你跟人家根本没有半点共鸣的好吧。另外,女性就是那样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权不权。
****F说:****
有不少宣传文说《摔跤吧!爸爸》好看到,让印度观众最后起立看完......我必须辟谣,大家看奥运会就知道,印度人很少有机会拿金牌,甚至奖牌,而印度人又极其爱国,所以当荧幕上出现印度国旗和国歌时,他们的爱国热情瞬间被点燃了,他们的确是起立了,但是向国家致敬,而不是向影片致敬。
****G说:****
几乎都是中国的西方化人物,他们总喜欢站在制高点对其他非欧美电影指指点点,我甚至可以毫不怀疑的断定,他们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带着很深的偏见了。而且在没有思考电影全篇的和核心思想以及放在印度特定的社会背景下,就抓住某些点将问题曲解化并放大化。反观他们观看欧美电影时倒是喜欢对电影的社会背景点头平足,说白了,还是他们的主观偏见在作祟。 其实这些人的思想甚至赶不上自己追求的西方人士。
****H说:****
驳得好!热评那种人打着女权主义的幌子哗众取宠,用牵强的理由误导大众,真是可怕。《摔跤吧,爸爸》这种振奋人心的影片,看完给人努力的力量的影片,我们平时能看到多少呢?像我这种平时从来不看任何比赛的人,在影片的感染下,也想着去关注运动会,观看各类比赛。能给人这样积极的改变,这部电影就已经成功了。
****4.****
我就看他们互怼,看得挺乐呵的。各种议论众说纷纭。我这个人天生不喜欢吵架,所以我也不会抨击那么多。看了那么多骂街的,也有夸的,我觉得阿米尔看了之后,有种:“成也萧何败萧何”的既视感。不过话说回来,我举个自己生活中的几个简单的例子吧。
-我有一个朋友,她妈妈是体育很厉害的人,英语自然而然就不好了,她希望他女儿英语方面很优秀,当然就是为了弥补她年轻的遗憾,英语不好所以我想让我女儿学,但是她女儿很抗拒学英语,她女儿喜欢学文学,很喜欢写东西,但是到最后,她还是因在妈妈的逼迫下学了英语专业,后来呢,过了几年,他读懂了国外的文学,读懂了很多国外的书籍。所以写作也自然而然更加好了,她很感谢她妈妈。
-另外我还有一朋友,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是专业不一样,最后因为不喜欢所以导致自己得了抑郁症。
-再有另外的一个朋友,女的,早早就背起家里的重担,家里想把她嫁出去,嫁出去后都以为生活会好一点,谁知道男生很坏,出轨了,自己一个个带着自己的孩子生活。
-再有一个和上面例子是一样的,但是男生很疼爱她,她过上了很好的生活。
****5.****
这部作品能改变印度吗?这样的思索下去,恐怕有点力不从心。我觉得吧,女权主义,关键是看印度人的反思以及女人自我意识的觉醒,而不是“被安排”。批判也好,赞赏也好,不需要扣各种帽子。简单点:以阿米尔在电影里面说的一句话结束:
****“我不要男人选她们,我要她们选男人。”****
这是在印度国度上的一种良心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