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

现在的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精明的商家又花样百出,喜欢用大幅的海报、醒目的图片和夸张的语言吸引你,时时采取减价、优惠、促销等手段,有时特价商品的价格还会用醒目的颜色标出,并在原价上打个“X”,让你感到无比的实惠。这让很多人都在这种实惠的假象中误把“想要”当“需要”,掏钱购买了一大堆对自己无用的东西。

如果你面对诱惑蠢蠢欲动,但是又发现物品的价钱超出你的承受能力,那么你应该分析“想要”和“需要”之间的差别,并在购物时提醒自己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那就是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

把钱和注意力集中在有意义的或是有用的东西上才值得,如果真的“需要”,那么可以在其他支出方面节省一些,在你的预算范围内,还能抽出钱来购买所需的东西;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想一想那些因你冲动购买而仍被置冷宫的物品吧,你还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吗?

其实,人们对物品的占有欲与对物品的需求没有什么关联,你可能并不是因为需要某样东西才想去拥有它。此时不妨先冷静一下,转移注意力,当你隔几天再回头看时,说不定发现你已经不想要那个东西了。这样,尽管你买的东西比想要的少,但是能收益更多,并逐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圣地亚哥国家理财教育中心提出了“选择性消费”的观念,就像下列情况,你不应该对自己说:“我该不该买这东西?”而应该问:“这东西所值的价钱,是不是在我这个月的预算内?是否正是我所要花的钱?”换句话说,你要问问自己,这东西到底是不是必须得买的,而不是仅仅告诉自己这笔钱能不能花。

不要误以为这种选择性消费很简单,其实它并不简单,需要我们不断地练习。首先你要给自己一些选择,先列出物品的优先顺序,然后再列出一个购物清单。问问自己,用同样的金额,还可以购买哪些东西?至少去比较3个不同商品的价格、服务和品质,你将会看到,你的消费是可以掌控的,你要远离错误的习惯、冲动或者是广告,你将能够购买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养成了这个习惯,就能够聪明地消费,并结余更多的钱进行储蓄或其他投资。

在你养成选择性消费的习惯之前,必须先知道怎么处理你的金钱。通常人们在还没改变消费习惯之前,是不会开始储蓄的。除非你能增加所得,否则要多存一点,就必须少吃一点。为了克服花钱随心所欲的习惯,首先在消费前问自己几个要的问题:

1.为什么要买

一般说来,月收入首先要保证生活开支,而后才能考虑发展消费与享受消费。杜绝攀比跟风要贯彻始终,否则,以人之入量己之出,势必使消费结构偏离健康态势,导致捉襟见肘。任何一个人在添置物品之前,尤其是购买那些价值较高、属于发展性需要的大件时,总是会郑重地权衡一下是否必须购置、是否符合我们的需求、是否为我们的经济收人和财力状况所允许。

2.买什么

从生存需求来看,柴米油盐等属于非买不可的物品;从享受性需求来看,美味可口的高档食品、做工考究的精美服饰要与自己的经济实力挂钩;从发展性需求来看,音响是否高级进口、彩电是否超平面屏幕、沙发是否真皮等,虽是生活所需,但也并非“必需”,孩子的教育开支则应列人常备必要项。因此,添置物品应该进行周密的考虑,切不可脱离现实,盲目攀高,超前消费。

3.什么时间去买

买东西选择时机是十分重要的。如在夏天的时候买冬天用的东西,冬天时买夏天用的东西,反季购买往往价格便宜又能从容地挑选。有时有的新产品刚投人市场,属试产阶段,往往质量上还不够稳定,如为了先“有”为快或为了赶时髦而事先购买,就有可能带来烦恼和损失。不急用的物品,也不要“赶热闹”盲目消费,不妨把闲散的钱存人银行以应急,等到新产品成熟或市场饱和时再购买,就能一块钱当作两块钱花,大大提高家庭消费的经济效益。

4.到什么地方去买

一般情况下,土特产品在产地购买,不仅价格低廉,而且货真价实;进口货、舶来品在沿海地区购买,往往比内地花费要少。即使在同一地方的几家商店内,也有一个“货比三家不吃亏”的原则,购物时应多走几家商店,对商品进行对比、鉴别,力争以便宜的价格买到称心的商品,只要不怕费精力、花时间。

花钱没有错,花钱可以买到你需要的东西,可以让你充分享受人生,但也不要随心所欲地挥霍,在花钱时先问自己一些问题,时常保持清醒的头脑,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有选择性地消费,这样,你会享受到更多花钱的乐趣。

欢迎关注蜂硕金融微信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买需要的,不买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