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记者 冉学东 徐晓梅 北京报道
网贷行业经历了野蛮生长、跑路、清退潮,在穿透式监管下,行业逐渐回归冷静。
随着网贷出清加速,湖南、山东、重庆、四川、河南、河北、云南、甘肃8地的网贷机构全部予以取缔退出,另有安徽、辽宁、济南、宁夏、天津、新疆、广州、浙江、深圳、北京、湖北、贵州等地先后对外公布所在辖区内的网贷机构清退名单,涉及P2P平台近千家。
2019年,更多的P2P平台黯然离场,有的转型寻找新出路。转型的方向主要为消费金融和小贷公司等,转型的结果都是持牌经营。
今年11月27日,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转型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称“83号文”)为网贷机构转型小贷公司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方针,引导部分符合规定的网贷机构转型为小贷公司。
目前,已有多家P2P平台宣布转型为小贷公司,如贵阳的信通袋和金筑财富,杭上市公司微贷网和51信用卡也宣布正在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
对于中小型P2P平台多数转型地方小贷公司,头部上市平台则转型为网络小贷公司,这也被认为是能够成功上岸的机会。
但并不是所有的P2P平台都能转型为全国小贷公司,这取决于公司的盈利能力、管理团队、金融科技背景等。
资金造血能力抵过注册资本
自2017年11月互联网小贷牌照被叫停后,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83号文的发布有望于互联网小贷牌照重新开闸,吸引了更多的网贷机构向小贷公司转型。
网贷机构转型小贷公司也有准入门槛。
83号文明确规定,拟转型网贷机构设立的单一省级区域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出资形式为货币);拟转型网贷机构设立的全国经营的小贷公司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出资形式为货币),首期实缴货币资本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且首期实缴货币资本还应同时满足不低于转型时网贷机构借贷余额1/10的要求。
也就是说,若一个P2P平台的借贷余额为50亿元,那么首期实缴货币资本是5亿元。借贷余额比较大的平台,首期实缴资本也相应增加。
从已经申请互联网小贷牌照的微贷网和51信用卡(P2P平台51人品)来看,其注册实缴资本分别是1.28亿元和1.2亿元。这离83号文规定转型全国小贷公司的资本要求还很远。
不过,从近几年公司的盈利情况来看,微贷网和51信用卡都有一定的资金造血能力。
财务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微贷网净收入39.135亿元,同比增长10.4%,其中借贷服务费31.557亿元,贷后服务费3.421亿元。全年经调整后实现净利润7.112亿元,盈利实现三连涨,2016年和2017年的这一金额分别为3.23亿元和5.16亿元。
根据2019年其财报数据,第一季度,微贷网实现净收入9.50亿元,同比上升1.6%,经调整的净利润为1.35亿元,较上季度的1.33亿元同比基本持平;2019年第二季度,经调整的净利润为1.301亿元,与第一季度基本持平。且据先前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6月底,微贷网存量货币资金余额已达22.82亿元。
在网贷行业面临寒冬的情况下,微贷网在2019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仍保持持续盈利,整体盈利能力稳定。监管严控“三降”的行业背景下,主动压缩业务规模是各家公司响应监管导向的必然举动。在这种环境下仍然能保持平稳的营收水平,微贷网的成本管控能力和合规运营的水平自不必多说。
而51信用卡的业务则相对单一,主要依靠信贷撮合及服务费获得盈利。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51信用卡营收达14亿元,同比增长9.8%,经调整净利润为3.0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9%。在网贷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51信用卡仍能保持净利润持续增长,资金造血能力也可见一斑。
能否成功转型为小贷公司,靠的还是平台自身的实力。
较强的金融科技能力
“微贷网一直在实施各种举措,以满足政府的合规和转型要求。”微贷网创始人、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姚宏在12月12日发布的转型公告中说。并表示,会随着市场波动情况,调整自身的应对战略。
其中,在科技上的投入就是微贷网做出的一大举措,一定的科技能力可以降低信贷风险。
财报数据显示,微贷网2018年第四季度研发费用为3780万元,较上季度增长10%,全年研发费用为1.39亿元,较2017年的1.01亿元增长38.0%。2019年第一季度,微贷网研发投入4368万元,较上季度增长15.6%,实现连续增长。研发费用主要用于技术人员数量的增长及公司技术基础设施开发和升级。
目前,微贷网自主研发的智能森林决策系统、伯乐分、智能视频面审等金融科技产品已开始对外输出。
51信用卡在12月6日发布的《内幕消息及盈利警告》公告中也表示,会进一步加大集团与金融机构在信贷撮合业务合作中的科技输出占比,以减少集团在该等合作中的信贷风险承担。目前,51信用卡研发了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费马”以及风控大数据解决方案“光锥”。据财报披露,其机构合作伙伴已超过100家,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等。
事实上,很多上市P2P平台借助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转型做了助贷业务,机构资金占比不断提高。据悉,微贷网从2019年第四季度开始,新增业务中助贷占比已达到100%。
微贷网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毕竟现在助贷本身的监管尚不明确,且监管也越来越严格,相比较而言,转型互联网小贷公司更有可行性。
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助贷只是一种业务模式,监管发放牌照的可能性并不大。按照监管逻辑,开展相关金融业务还得需要持牌。如果拿到了互联网小贷牌照,开展助贷业务就可以心安理得了。
综合来看,上市P2P平台转型互联网小贷公司是比较好的选择,最终能否成功转型和平台自身的资金能力、金融科技能力等是脱离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