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史 瓶花谱》复盘

      一直以来我很喜欢花花草草,自己也从花店买来鲜切花或者从田埂边摘一小把野花野草回来假模假样地插小瓶子里,但是都很随意,总想着知道插花背后的规律和规则,让我的花不经意间流露出自然的和谐状态。

      我曾经看过盆景,那种被铁丝扭曲到变形的小松树、榕树之类,深深地吓到我了,太残忍,感觉玩儿这些简直是心理变态,以将其他生物的生命状态扭曲非正常为乐,甚至都已经发展成了艺术!翻阅了一些插花的资料,知道了剑山用来固定位置,知道了往花茎里穿铁丝好掌握整个花枝的形状……我花了很大的力气才说服自己接受这些残忍的真相。

      2018年2月份的某一天,我在一席APP上看了一场演讲《日日是好日》,中式插花师林爱卿的分享。我才知道插花不仅仅是日本的,中式插花更悠久,方式也更自然。最主要的是,中式插花注重对花材的关照,没有剑山,却是用萝卜、莲藕、麦秆这些非常自然的材料固定位置,也不用铁丝,按照花材本身的形状去做造型。这简直太棒了!

      于是我开始寻找关于中式插花的信息,据说最著名的就是明朝袁宏道《瓶史》和张得谦的《瓶花谱》,图书馆找了很久都没有,当当网上也是等了很久才有货,我手里这本书是两本著作的合集,插图典藏本。这么难得,读起来自然小心翼翼的。

      本书的装帧、纸张和印刷自然功夫到位,插图精美,随手翻翻都是愉悦感十足。每篇文章按照原文、注释、译文和闲说四部分展示,其中闲说部分是校注者左丽对于每篇文章的个人理解,结合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因为时代不同、环境不同,已经无法原模原样按照原著的方法去实践了,如插花用水最好是雨水,今人插花,多取用自来水,只能把自来水静放三日再用,等等诸如此类。

      袁宏道的《瓶史》涉及到插花的一些技术上的操作,如花目、器具、择水、洗沐,更多的是品花时的态度,如好事、清赏、鉴戒等。插花,源于对花的喜爱。本书的可贵之处更在于作者提倡以花木为本的插花理念,“两相悦,两相合”,赏花也要因时因地,使花和人都处于最佳的状态,才能静心凝神,领略天地花我的浑然妙境,感受自然造化的真意。

同时,中国文人心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山水情结,上起庙堂之高,下至山林之远。结合袁宏道的平生,才晓得插花也是他精神慰藉之一,或许也是对诸多无可奈何之事的逃避和温和抗争。

      较之于前者,张德谦的《瓶花谱》就理性多了,虽然全书不足2000字,但内容并不单薄,是实枝插花的经典著作,涉及到品瓶、品花、折枝、插贮、滋养、事宜、花忌和护瓶八篇,看篇名就知道,干货满满。前四节分别是对瓶器的选择、花卉的评品、花枝的择取、花材的插贮,其后的四节是从维系花命的角度进行讲述,而即使择瓶和折枝,也考虑了对花材的养护因素。这些无不表现出插花者对花卉的呵护之心。

      其中有些方法,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比如冬天往水里加硫磺以保温、用火烧梅花和牡丹折处、用发丝缠绑荷花折处、牡丹花用蜂蜜替代水来供养,甚至有些花需要用沸水烫一下折断处,再移入瓶中,这样叶片就不会很快枯萎了。

      古人插花,极为重视对花命的养护延续,不论是花器选择、折取的时间地点及方法、供养的水质,还是花枝折取后的不同处理方式,都是为了达到延长花期、使花材鲜活的目的。

      如此好书,要多读多思考,才能真正融入自己的思想,提升认知,一遍略读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读书,只是第一步,自勉。另外,有一点小遗憾,原以为书中会有些教科书式的直接教人插花的技巧,看完后就能马上照猫画虎出作品的内容,通篇没有,但是恍然大悟,这就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啊!都是更实质的方法,仔细琢磨后出的作品更具自我风格,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如昨晚对摄影中“构图”的认识也是如此,有些书直接教人三分法、居中法、引导线等等,有的却是在分析构图的意义、因素、其它方面与构图的关系和影响,进而启发学习者自己对构图的认知和领悟。其实没有好坏,简单的也直接有效,两者结合,加入自己的思考,学得更深刻。

      一场愉悦的学习体验。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瓶史 瓶花谱》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