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邵恒头条》里提到最近美国有181位CEO联合发布了一个重磅声明,声称要改变“企业的目的”。在声明里,这些CEO们承诺要让企业不再只追求股东的利益,而要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比如说投资员工的成长、保护环境、支持社区发展等等。美国媒体认为这是一种自救行为,因为美国人越来越对美国的收入不均感到不满。
我们现在对公司这种组织形式非常熟悉,但是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通常认为成立于1602年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司,作为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公司,政府为其第一大股东,向全体国民集资,在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垄断东西方贸易。
公司有一种本能就是追求营业额的增长,追求利润的增长,不断扩大业务,从一个城市到更多城市,甚至跨越国境在众多国家开展业务,在服务客户的同时不断攫取更多的利润。
虽然公司本质上是为了解决社会上存在的问题或者满足社会上的需求而产生和存在的,但是因为公司内在本能的冲动,他除了满足其客户正常的需求之外,还可能向客户提供过剩的产品或者服务。
例如现在的移动端的APP,为了让使用者更多的使用,以及更长时间的留在自己的APP上,可谓无所不用其极。通过将对心理学,人类行为学的研究应用在APP的设计和服务上,一方面更好的满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另一方面过渡的使用这些技术,让人过渡依赖这些APP,对于开发的公司来说,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用户来说长期的使用,就像上瘾一样,对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是不利的。
为什么公司会有不断扩张自己的冲动呢?我觉得这是因为投资公司的资本,资本的本性就是要求资本不断增值,这就必然要求由资本所驱动的企业必须不断的扩大规模,增长营业和利润,这样才能够留住资本。
那资本的这种本性来自何处呢?我认为资本的这种本性来自于掌握资本的人,也就是人的欲望。人总是欲壑难填,作为投资方你肯定要求资本的使用者能够不断的让资本增值,否则你就不会投资给他们,而且这种增值的欲望是不会停止的。
所以总的来看,公司不断的扩张和追逐更快的增长本质上是因为投资者没有边际的欲望所致。但是人员和各种自然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公司虽然想无限的扩张下去,但是它一定会碰到天花板,要么是因为有某种需求的人群毕竟是有限的,要么是因为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公司不可能永远扩张下去。
很久之前,人们的生意规模都还非常小,需要的其实资本也很少,因此也不需大规模的融资,基本都是做生意的人自己积累,或者找亲朋好友凑的。过去交通和通讯也没有现在的这么发达,活动半径有限,因此这种生意能够服务的人员也非常有限,而且通常都是熟人之间,例如一个村里,或者几个村子之间。
所以做生意的人不太可能去作恶,另一方面过去的生产力也非常不发达,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把人的心理和行为研究的这么透,因此也很难去主动的去做这种过渡的服务于人的产品,让人上瘾。
现在的公司存在这样不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是片面追求扩张和利润的问题,我认为是现代经济的一种结构性的问题,最为显著的就是跨国公司。这是什么样一个结构呢?投资人也就是资本的出资方,公司的运营和管理人员,以及公司所服务的客户,这三者通常没有太多交集,也就是说这三个群体是相互独立的。
正因为如此,作为投资者才有无限的冲动追求资本的增值,而公司的运营者为了实现股东的利益从而获得自己的利益,就会想尽办法去扩张公司的业务,把客户作为自己变现的工具,最后客户的利益可能因此会被扭曲。
要把客户的利益放在首位,改变目前这种情况,我觉得必须要改变目前这样一种三元结构,也就是投资者,管理者和消费者分离的状况,而是变成这三者融为一体,也就是投资者也可能是管理者,投资者也可能是消费者,消费者也可能会参与管理,三者的统一就会让三方的利益统一到一起,而不会为了片面追求利润和扩张和损害消费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