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从衣着、容颜、语言开始

新的一年,如何去改变?莫过于细小处着手,更有些意思,便想到了这个话题。

元旦前的一天,友人T到我办公室聊天,无意中谈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讲了观察到的两种现象:

第一种,地方党政机关公务人员更讲究。举一例,常见一市级机关的朋友,平时一身正装,蓝西服、白衬衣,神清气爽,办事干练。如今,接待群众也更文明了。

第二种,出身因素在部队层次感更明显。大体又分三类,一是干部出身或城市长大的,大部分有涵养衣着得体,二是城镇籍的或有些条件家庭出身的,大部分有礼节稍修边幅,三是农村出身特别是贫困农村走出来的,大部分不太讲究不修边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交朋识友也就有了所谓的“圈子”,这大体是现实。

讲究出层次,层次成风格。问题出来了,讲究什么呢?

先说衣着。凡是有点条件的,大都喜新厌旧。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怎么说有职业的人,也得有几套象样的衣服。有衣服也不一定行,还要懂搭配有格调。有的人穿衣出气质,有的人着衣显土气,人靠衣装,就是这个理儿。

再说容颜。对现在年轻人来说,颜值代表价值,价值彰显地位。尽管有先天性,有时也是可以改变的,比如整容,多美啊。

机关人员有几个胡子拉渣的,又有几个出去让人指指点点的,现今极少见。

又说语言。有次去西柏坡,看到一个标语牌上书:文明是最美的语言。同理,语言也是文明的外化。新华社公布了如草泥马、傻B等一批“禁用词”,己给不文明现象敲响了警钟。现实中,他妈的、去球吧、我操……,很快就会被挂起。

风格与性情,又往往从具体事上体现,像衣着,像容颜,像语言,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映射出文明的影像与光芒。

文明,标识人类进步的高度,是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人的素质建设的核心要素。从这样的层级来认识,每一件与文明相关的事情,其意义和影响都非同小可。

所以,文明的改变,从衣着、容颜和语言开始,也就有了更实际的考量和喻义。

因此,穿衣吃饭,整容修边,说话办事,待人接物,都成了“小事不小”、“不可小视”、“小视无益”和“小事细做”、“小事精耕”、“小事出彩”、“小事成大”。

改变,显得迫切;我们,尤须从容。

文明,由此一步一步走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从衣着、容颜、语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