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合格

青少年时代,最怕遇见那种书香世家出来的孩子,总感觉,他的脑瓜里藏着我不知道的很多东西。这种感觉,像我每次听《晓松奇谈》,心里就嘀咕:他怎么懂那么多呢?

与这样的人相比,轻轻松松就被甩出好几条街。好像你后期怎么恶补红楼,三国,都永远赶不上,于是,你一直在后面捧着一本书,使劲地追,但是,怎么也追不上。这是我永远的噩梦。

大学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系,进去一看,我惊呆了:怎么没什么人看书呢?上课一堆人讲话的讲话,抄笔记的抄笔记,就是没什么人在听。课后,在图书馆,平时很少看见本班的同学来看书。到期末考了,一堆人聚集在图书馆,一通背,都轻轻松松过关了。天,这是大学中文系吗?还有,书香世家的孩子基本消失了。好不容易,在一年之后,找到了两个一起读书的书友,这样的大学生活,才见到了一点光亮和盼头。

我不明白,一个文科生,学的还是师范专业,如果不看书,将来教给孩子什么?如何去做阅读理解?如何写文章?如何让课堂生气灌注?如果没有人文素养的注入,还剩下什么?做题的技巧还是阅读理解的套路?

周泉根教授在《大学的病与文科的命》中写道:

作为人文批判中心的大学慢慢死掉了。

广义的文字能力,应该涵盖时代感,文史知识,历史情怀,问题意识,诗性思维,人文底蕴,审美判断力,创造想象力,学术综合处理等等诸多范围。

而我们庞大而背时的大学中文专业及其他人文学科必将没落,无论愿意与否。因为它既没有灵魂,也不好卖。

所以无怪乎有门《鲁迅研究》的那位痛心疾首的老师,在课堂上严肃地对我们说:“作为中国的大学生,你们,你们大部分都不合格。”那一刻,很多人都低下了头。

那时候,第一次感觉自己作为一个文科生的悲哀和无力。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尚且不在读书,况乎其他人?作为这不合格的大多数,又该怎样面对未来的人生?未来的学子?我不知道答案。但是,我知道我能做什么:谦逊地读书。

暑假里,一个刚当上私立中学老师的同学来跟我组队读书,她说:“上了一些课,发现自己缺了好多东西,想让课堂生动,想带给孩子们新的东西,所以只能不停地读书。”我深表赞同,向她推介了微信读书。到最近,她依旧不停地给我送书。我看她的读书记录,每周的时长让我惊叹。我说:“读书不要读疯了。”她回答:“时间紧迫,马上就要开学了。”那一刻,我确信以及深信她会是一个好老师。

另有一个考上研究生的研友,暑假里一直互相推介书籍。有次她推介了一本《语言的第七功能》,我一查发现,是法国最近出版的小说。我问她:“这么小众的书都看?”她回答:“无论是经典还是新的书,都要看,新的思想汇入,多让头脑产生碰撞。”

这两位,是大学里我找到的一起读书的书友。无论有多长时间不联系,只要聊起书,便有源源不断的话题。

《将来的事》里饰演女主的于佩尔阿姨无论是坐地铁还是去哪里,手中都会拿着一本书。青春已经逝去的中年阿姨,在拿书的时候,特美!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合格_第1张图片

陈道明为江一燕的书《我是爬行者小江》写的序言中说:“我希望你再忙,也要有时间读书学习。韶光易逝,刹那芳华,皮相给你的充其量是数年的光鲜,但除此之外,你更需要的是你在一生中都能源源不断给你带来优雅和安静的力量。”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合格_第2张图片

我是一个文科生,读书是我应当做的。但是,对于大多数的你们,也许没有那么迫切和必要。但是,如果还有可能,你对书还有兴趣,还能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为什么不呢?

一代英雄拿破仑在分配自己财产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的金钱给自己的孩子。而是自己曾经看过的书籍和曾经在重大战役中佩戴过的物件,他想传承给自己孩子的是思想,是精神。我没有什么财富,或可留下几本书,给我的孩子。

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合格,但是我在努力,你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作为一个文科生,我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