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迪士尼的新一部动画电影再次在全球掀起狂澜。《疯狂动物城》自上映以来,疯狂席卷全球票房。不仅仅是票房,烂番茄等影评网上也是好评如潮。这部动画电影,让自《冰雪奇缘》以来佳作不断鲜有杰作的迪士尼,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除了过硬的3D技术,《疯狂动物城》的成功脱不开他优质的剧本。这部老少皆宜的电影,有能牢牢抓住小朋友的眼球的可爱动物,有鼓舞年轻人的爱与梦想,还有让大人们在笑过之后不禁陷入深思的深刻剧情。
《疯狂动物城》原名Zootopia,按照字面意思应翻译成“动物乌托邦”。但我认为,这不是乌托邦,这就是我们现在生活着的地方。
以下评论涉及部分剧透,另外也有笔者过度解读之嫌,在此抛砖引玉,还望各位看客们不要深究。
这是动物城,也是美国。
动物城是一个平等的城市,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习性的动物们,全都生活在一起。良好的市政设施为每一种动物提供便捷的服务。兔子朱迪坐着火车进入城市,颇有新移民们带着美国梦前往纽约之风。
另外,各式广告牌与日常用度都像是在告诉观众——这里是美国。鼩鼱教父的女儿逛街时背后是Mousey's (Macy's)百货手里还拎着Target的袋子,长颈鹿手里拿着Logo疑似星巴克的咖啡,由树懒们管理的车辆管理局差点令朱迪崩溃,和现实中的DMV如出一辙。
和现实中的美国一样,这个看似平等的社会,也处处存在着偏见甚至歧视。
先是水牛局长看不起身形瘦小的女警员朱迪,大象店员拒绝卖冷饮给狐狸,再到后来的食草动物驱逐食肉动物……
偏见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即使知道不能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但在真正遇到事件时,人们的偏见与歧视便会爆发出来。就像兔子朱迪,她充满活力满载梦想,但在看到狐狸进入冷饮店时,便立即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要去干坏事。随着剧情发展,她甚至不小心爆出歧视言论——“食肉动物的残暴,是他们的本能,是深刻在他们的基因中的。”
这不就是种族歧视中常见的基因优劣论吗?朱迪本是偏见的受害者,却无意识的变成了偏见的加害者。
何谓“食草动物”,又何谓“食肉动物”?
动物城中有90%的食草动物与10%的食肉动物。食肉动物便是相当于现实中的少数群体,而食草动物在处于多数群体的同时,又属于弱势群体。在这样的背景下,迪士尼给我们讲了一个正义终究战胜邪恶的故事。但剥去那层浪漫与童话编制而成的外衣后,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现实中,我们总是强调要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同样的岗位,公司会考虑聘请有色人种来彰显自己的平等待人。同样的案件,若涉案人员中有少数群体,势必掀起轩然大波。在人们呼吁平等的同时,其实已亲手造就了新一轮的不平等。要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与权利,那么强势群体的呢?因为是强势群体,就可以肆意践踏了么?
警察局里的胖豹子,温柔的对待着每一个走进警察局的人。他喜欢吃甜甜圈,没事儿还追追星。但却因为他是只豹子,就这样被炒了鱿鱼。
现实中正值美国大选,不少惧怕着恐怖主义与极端宗教主义的美国人民纷纷拥戴“绵羊市长”。但绵羊当选后的世界,真的是我们所期冀的么?
Anyone, can be anything.
迪士尼没有让朱迪用爱来唤回恢复野性的狐狸尼克,除了回避了烂俗的狗血煽情戏,种族差异的问题也一起被回避掉了。
因为,不同种族之间的差异是无法消除的。
狐狸就是狐狸,而兔子就是兔子。
有差异就势必会有矛盾,那么,为了减少矛盾就要消除差异么?让所有人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一般?当然不是。
每个人,生来就是不同的,但靠着自己的努力,你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样子。正因如此,在这个城市中,小小的鼩鼱也可以成为令人闻风丧胆的教父,巨大的大象也可以成为瑜伽高手,而淳朴的兔子与狡黠的狐狸也可以成为正义的警察。
现实中的矛盾比影片中尖锐许多,许多事情并不是靠一句话就可以解决的。但解决之道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如果不希望自己被人用偏见看待,不想被人无端打上标签扣上帽子,那就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己!不是要求对方摘掉有色眼镜,而是靠着自己的努力与奋斗,让对方不知不觉间忘却了对你所处人群的偏见。毕竟,我们是身处于一个“Anyone, can be anything.”的国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