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友谊的小翻船”看内容如何全民传播

产品经理:帮我做个推荐系统吧,简单点的就行,明天上线吧。
程序员:...
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等等,产品跟开发有友谊吗...

一、小船哪里来

最近大家朋友圈里都发起了大水,有那么一批人上了了救生船。谁知这船说翻就翻,这就是友谊的小船。,
那这个梗是从哪里来的呢?无缘无故这艘船成为重量级杀手,不断在各个朋友圈里淹死各种人。
其实,“友谊”的英文是“friendship”,而ship就是小船。

最早出现的梗在《老友记》中:

what's the one kind of boat that can never ever sink?
what kind? A friendship

《破产姐妹》中,了不起的翻译团队已为互联网传播热点埋下了一个神奇的梗。


从“友谊的小翻船”看内容如何全民传播_第1张图片
Friendship

二、小船怎么划

对于一个短时间内病毒式传播的热点,有其偶然性、而有其必然性。除了推手推的有具体载体的话题事件外,我们来看看这种自来水的全民事件翻船事件有哪些特质

传播,是从一个节点将信息传递到下一个节点的一个动作。在一个传播网中,节点间是相互独立,而相邻节点间又是存在一定的连接与权重。
从信息的接收、认知、分享三方面进行分析:

2.1 信息接收

从传播中的某一个节点截断来分析整个传播链中的关系,当这个节点接受到上一个节点传递过来的信息,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获取该节点用户的注意力并使其成功获取关键内容信息?

  1. 轻内容:在信息爆炸、注意力分散的今天,一次传达一个简单信息已经是够了。快速传播之所以能快速广泛传播,其本体大小是关键。一个包裹搞不了飞鸽传书,一箱金银财宝装不上快马的背无法日行千里。紧急时刻,只能收拾细软敏捷行动。脑白金洗脑的话变化很多种场景画面,这么多年传递的只有一个信息;内容轻的另一个意思是不能太过专业细分,轻得内容的覆盖群体是全量的。
  • 好载体:信息的载体也是很重要。微博、朋友圈等地方的轻内容促使其在快餐信息的今天占住了自己的位置。好载体有两方面要求。一是传递全量信息,然而单纯的文字又传递不了太多信息,那么简单的图片加文案搭配更容易。如之前的“主要看气质”等梗的传播。那视频不是能承载更多信息展现更富媒体化?我们再来看看第二方面。二是接收成本低,如果是一个长时的视频,用户需要花费大流量、注意力,所以如果是个大视频,诸多考虑可能就直接略过了。这就是小视频应用火热的低门槛优势。

友谊小船便是具有极轻的内容、合适的载体。然而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2.2 节点认知

当载体合适,内容合适时,节点用户便会尝试对其内容信息进行阅读认知。


从“友谊的小翻船”看内容如何全民传播_第2张图片
矛盾冲突
  1. 场景代入:当人获取新的信息时,会在已有的认知范围内寻找可匹配代入的场景。在现有的认知场景内进行搜索,包括信息背景、社会关系、语义上下文等。若信息场景与自己的身份认知匹配,则会将自己进行身份代入。而“朋友”的关系场景适用很多人,很多背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对应的员工-老板,老公-老婆,同事-同事等关系,每种身份都可以找到可代入的身份场景与具体矛盾细节。从而能引起用户共鸣。
  • 冲突创造:场景引入、身份代入只是把客人引进门而已。对故事的共鸣程度还需要看内容的质量。看小说的经验告诉我们,营造各种矛盾冲突是让人爱不释手的主要关键点。各种矛盾冲突的起伏重叠、绵延不绝,才构建了小说的故事性。没人喜欢看公主与王子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总要有个刻薄的皇后,或者奸险的大臣出现。所以传播的内容中的冲突越大,与自身的代入重合度越高,则能更好地获得用户的认知认同。而“朋友小船”的各种身份代入后的冲突制造能以一种调侃的方式,既表达了冲突的吐槽之意,又轻松有趣非正式!能让人沟通表达冲突的同时又带有较小的心理负担。

  • 话题性:话题是指谈论的主题。自己一人是形成不了话题(除非精分了),话题是需要社交环境与群体的。而话题性需要1.点所提到的“场景代入”具有群体受众,而且是该群体内普遍存在的冲突矛盾,最好是主要矛盾,才能引起一个群体的共同认知认可。前两者的前提再加上对群体的覆盖形成话题性。以“小船翻”的具象情景概括描述各种冲突场景,很好地将各种细分具体的情况统一成一个话题“小船翻”。可以想想,如果各个行业描述各自的冲突都是“产品经理与程序员的撕逼”、“老板与员工的死逼”、“测试与开发的互掐”......那无论在具体的身份场景中如何热门传播,都无法在大覆盖范围内形成话题!

当群体对信息进行感知认可后,其认可程度直接影响其分享传播的欲望。

从“友谊的小翻船”看内容如何全民传播_第3张图片
网络传播
2.3 分享传播

分享有诸多原因,该动作其实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分享的本体,一个是分享的受众。从架构上我们简单从这两个角度讨论转发内容至朋友圈有可能有如下几个典型原因:

  1. 益己——自我标签:想告诉其他人,我跟转发的内容有关联。如鸡汤励志、炫酷装X等;亦或者对某些内容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想告诉别人我是有思想的人。诸如此类,无非是想告诉朋友们,我是XXX样的人;
  • 益己——情感宣泄:有一类人,没那么多心机。他们出发点不在于他人,只是简单的情感宣泄。多见于一些新闻内容、娱乐八卦等。
  • 益己——知识管理:也有很多人用转发代替“Mark”的方式进行有用知识的收藏,包括技能内容、各种干货。
  • 益己——对话沟通:“老公应该为老婆最的XXX件事”,“优秀的老公是这样的”等等,其转发具有社交指向性,实质是转发给某些目标群体看、实现非即时非强迫非正式的沟通交流;
  • 利他——转发一些觉得对他人有用的东西。此类在老年人的朋友圈尤为突出。如各种养生知识,如帮转各种“XXX一定要知道”、“为了你的XXX,转发给他们看就能救他们一条命”等等。

小船的主人们,更加倾向于情感的宣泄与对话沟通。特别当这种矛盾冲突是职业中典型的、生活中常见的!当这种吐槽能以轻松愉快的方式表达出来,传递一种沟通的信息给对立的一方时,似乎这种话题更加轻松了,从而在满足传播欲望时又不带有包袱。

三、小船如何不翻——协作上下游

说起事件的传播,成功的案例有很多共性。然而不是满足所有成功共性的就能成功。就像很多成功的人,若让他从来一遍从一开始走起,也不一定会一样成功。特别是信息文化性质的内容,更多地会受人类复杂心理动态影响。所以内容的质量与大众心理把握等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上述的内容,更多的是讨论传播中的各种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说完小船的传播,不如讲讲“如何防止友谊小船说翻就翻”更实用?

小船内容描述的双方无论是职场的、生活的,都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对立的双方往往是群体分工协作中的上下游

如互联网中,分工协作明确,职位上下游间存在各种磨合碰撞点,特别以产品经理为中心。出现产品经理与设计、产品经理与开发、开发与测试、公司与个人等冲突点,都是在协作流中的关系连接。产品输出产品方案,而需要下游的设计进行UI设计输出,需要下游的开发、测试实现并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作为整体业务上游会将任务拆分后授权给个人去实施。

如家庭关系中,为了维护家庭稳定、后代繁衍生息,长辈将上游的任务继续传递给下游的子孙们,完成传宗接代、壮大种群的重要工作,其实质也是处于同一个协作流中。

如具体的某种关系,如朋友或情侣,都是为完成两者间的关系稳定,提供心灵或生活上互助的协作流关系映射。只不过这种关系中,上下游关系不明显确定,根据不同具体的事情会变换上下游位置关系。

甚至看到不同种群中的领地争夺冲突,似乎一开始就是处于对立面而不是一个协作群体中?其实从整个物种的进化中,两个物种间的交叉,其实是自然通过协作冲突的方式优化种群间的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促使整体生态的有益发展。

综上,矛盾冲突源于协作,源于上下游协作时对接的摩擦。若在具体的场景里,可进行尝试如下方式:

  1. 增加非正式协作:做事前,先做人。双方的接触熟悉程度,能直接影响沟通成本。不熟悉的双方,首先在沟通上就会存在不同的心理抗拒门槛。熟人一句话能搞定的事,陌生人可能需要通过各种正式的流程规则进行约束;另外,不同的熟悉程度,沟通效率也不同。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差异总会使得沟通双方不能准确快速获得必要信息而导致信息不对称;最后,非正式协作中,能让人感受到具体个人的魅力,从而决定他是否愿意跟你在工作之外有一份情谊或一份尊重。
  • 优化协作:无论从协作质量,还是顺畅度上,都能进行优化使得上下游的协作者感到你的工作诚意与能力。首先是职责范围内要做好,协作上的工作是对方对你工作对接的直接内容。比如你没做好产品功能设计的本职工作,到处留坑,那就算你对UI的工作指点评判多有贡献也是于事无补的;另外,在本职完成的基础上,换位思考也是极为重要。如产品方案在实现功能的同时、也要为开发考虑实现的难以程度。可以通过与开发的沟通交流讨论从各个方面衡量都较优的方案。
  • 上帝视角:脱离具体分工的视角,去看整体协作流程是否有哪些衔接不合理或可优化改进的工作流程、方法等。当你不在从自己职位本职上去思考而有更多大局角度时,会不再计较具体工作的得失而着重于整体协作的优化掌控上来,那么你不再只是在建造“友谊的小船”,很可能是一个航空母舰不再会那么轻易地翻,抑或者是艘潜水艇,永无翻船之日!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说不翻就不翻!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友谊的小翻船”看内容如何全民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