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有家长在群里请我帮忙,在教室里找找孩子“遗落”的东西,说实在东西丢了好几天了,再找真的很难——我很为难,时过境迁再去扮演警察的角色难为所有的孩子,想想都觉得自己干的是一件毫无效果又伤害彼此情感的蠢事。
我不想给孩子从小订上“小偷”的标签。
如果在孩子懵懵懂懂的心里留下小偷的阴影,这个可怜的孩子久而久之就很可能成为“汪洋大盗”;或许我把事情看得太严重了,可我内心真的是这么去思考的。
柔弱的孩子不小心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无助的他更需要的是我们不露声色的疏导,而不是一味指手画脚的指责。
经过两三天的观察,我发现书柜里自由借阅的书籍少了一些。
我不会去妄加揣测某个孩子,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灵动可爱。
(班上)54个用书籍喂养大的孩子,再坏也不会坏到是非不分、黑白不论吧,我还得用书籍的力量引导他们走上正道。
夜深人静的时候,脑子里闪过一道灵光——用群文的方式阅读关于偷拿东西的绘本,用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处理这类事件,即给家长一个完美的交代又悄无声息的教育孩子,更是不会让自己的心难受。人家说双赢是最好的处事方式,我这三赢还说不定,说做就做。
于是,赶紧起床,打开电脑,“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的让我搜索到了,这下可以安心休息了。
今天的两节语文课,临时调整为我别有用心的群文绘本课。
很多时候都是这样,我一直在不断地反思:我这样教语文对不对?误人子弟相当于谋财害命,这个罪名我担待得起吗?
可是一说语文课改上绘本课,孩子们欢呼雀跃难掩心中的狂喜,那一刻我又感觉自己做的对。就在这样的矛盾中,我像苦行僧似的踽踽独行。
首先阅读的是《晴朗的一天》,文图作者是(美)霍格罗金。
出示封面,孩子们以往的阅读经验告诉他们这是关于狐狸的故事,他们不断地猜测晴朗的一天的原因,总结出来就两种情况:一是天气特别好,二是心情特别好。
我抛出问题:这个绘本故事更贴近哪一种呢,我们读了绘本故事再谈谈。因为今天的绘本阅读的重点是在讨论交流,所以我和孩子们用了18分钟的时间翻阅完故事,了解了故事内容和细节。
这下回到我抛出的问题,在阅读了故事之后,孩子们都能体会到作者用“晴朗的一天”作为题目的原因,不仅是那一天阳光明媚,更是小狐狸因为用自己的行为挽救了自己的尾巴弥补了自己的过失而感到心情舒畅。
在自由发问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故事有许多困惑和疑问。
先由一个孩子提出疑惑不解的地方,再请其余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直到提问的孩子满意为止,再进行下一轮质疑和解惑。
这个方法真的很好用!观察细腻的小翔提出了让我心头一震问题:“我不明白的是为什么老婆婆砍小狐狸的尾巴没有见到流血?”这是我预设好了的问题,如果没有孩子提出来,我就会给孩子提出这个疑惑。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此时我的头上飘过一团五彩的云。
针对小翔的问题,孩子们兴趣高涨。
有的说因为小狐狸是红色的,血流在皮毛上看不出来;有的说老婆婆用了止血药;有的说老婆婆只是为了教训一下小狐狸。
小翔对第三个解释比较满意,于是我追问:“为什么老婆婆只是为了教训它呢?”这孩子一时答不上来,我这个老将再次出马引导。
孩子们终于在回顾小狐狸偷喝牛奶止渴的情境下明白了,那是因为小狐狸不是故意偷喝,老奶奶砍掉他的尾巴只是希望它能汲取教训,善良的霍格罗金想给小狐狸弥补的机会所以不是会让血腥沾满读者的眼睛的……
后来还有孩子问道:“为什么老婆婆给小狐狸缝尾巴的时候,小狐狸没有疼的又蹦又跳?”这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好问题。
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很多孩子都能给出自己的合理看法:因为小狐狸知道错了,老婆婆原谅了它;因为小狐狸知道自己做了不该做的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自愿承担后果。因为小狐狸经历了很多波折才安回尾巴,开心的不知道疼了……
我能想到的孩子们也想到了,我想说的孩子们也说了。是该回到阅读这个绘本的初衷了,话又不能明说,在孩子们的心里“偷”是一个敏感又重大的道德问题,我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现在我就是那个老婆婆,你们都是一群失去尾巴的小狐狸,想让我把你的尾巴安在它原来的地方吗?那你们现在该怎么做?”
孩子们聪明呀,心领神会地开始翻书包,把教室里自由借阅而且读完的书轻轻地还到了书吧。
还跑到我面前讨要丢失的尾巴,我一拍他们撅起的小屁股说:“尾巴安好了,回去吧!”——第一节语文课就这样完美结束。
第二节语文课,依旧是阅读绘本,我得说话算话,再急的事都不能失信于孩子。一出示《小偷波波》的封面,孩子们都能猜出三个孩子中谁是波波,因为他是波波头,因为他穿着菠萝色的衣服,更是因为他因为偷吃了东西而鼓着腮帮不敢张嘴,还偷拿了东西导致双手背在背后不敢拿出来。孩子们就像一个个小侦探,轻易地揭开了小偷波波的伪装。
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猜测赌徒甘布勒、枪手皮斯特、小偷克鲁克斯以及最糟糕的贼破鼻子比尔的入狱原因。可能是因为绘本故事名本身的原因,也可能是孩子已经领悟到了我上绘本课的目的,反正他们的猜测都能从这些罪犯小时候偷拿东西开始。
这时,几个有此习惯的孩子听得一言不发,一时陷入沉思。
我们的阅读活动继续往前,我也不想打扰他们正常的“走神”。这几个沉思的孩子的脑海里在演绎着怎样的故事呢?我想我能猜个大概。
没有一番翻天覆地的心灵折腾和痛彻心扉的折磨,孩子怎么能意识到事态的严重后果?怎么能下定决心痛改前非?
沉思的孩子是在道德边缘挣扎的灵魂,他从课堂飘忽出去的眼神就是向我发出求救的信号,我要伸出援手,让他们走出后悔、自责、愧疚、害怕、难过的死胡同。
故事读完,孩子们响起一片掌声,我知道他们是为波波的改变欢呼。我告诉孩子,我是在为波波的老师和同学鼓掌,因为有他们的帮助和鼓励,还有他们那颗宽容的心,波波才能控制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
我慢慢的疏导孩子:偷拿东西是每个孩子都爱犯的错误不算什么大事,更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耻丢人。我们只要管好自己就不会再拿,但是管不住自己那才会变成真正的偷。
我们只要说出自己曾经做过的错事能归还的及时归还,无法归还的就真诚道歉请求原谅,那么这样的错事就不会像恶魔一样纠缠你,你的每一天都会是晴朗的、开心的,每晚的梦都是甜美的。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噩梦连连。
接着就看见小手陆陆续续地举起来。
他们分享了自己曾经干过的错事后,有的孩子坐下的那一刻,脸上露出心中悬着的大石头终于落地的畅快,一脸的轻松愉悦,没有一丝的为难和拘谨。分享光荣谁都会,分享错事那需要何等的勇气和胆量,要承受多大的心理压力呀!既然能够说出来,那这一页就会勇敢的翻过去,一切重新开始!高举的小手越来越多。
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来分享自己的曾经,因此班级分享改为小组交流。在小组的窃窃私语中,孩子们坦诚相待,那种温暖的场面和触动内心的感受我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放学时,那个错事相对严重的孩子默默地走过我的身边,我拉住他,小声问:“今天的绘本课怎么样?”他没看我的眼睛,小声回应:“下周上学我拿来换尾巴。”
拿回家的是什么呢?我根本不知道。
但是拿来的一定是悔过自新和责任担当。
相信很多孩子做了错事后是后悔的,但是他不知道怎么去弥补过错,无论是作为老师还是班主任都有义务和责任给孩子一条通往正道的通道,并且暗中帮助他们轻轻松松地翻越自责、担心的栅栏,赶走困扰在内心的魔鬼。如果让他们在愧疚、害怕中自生自灭,那脆弱的生命将怎样面对他自己,怎样迎接他今后的人生?
今天的这两堂课,像语文课又不是,像思品课也不对,像班会课亦有差别。也许我小题大做了,不管怎样,一向鲁莽行事的我为自己这次的谨言慎行感到欣慰,为孩子们的坦诚宽容感到骄傲。感谢绘本大师,一路有您,我们才懂得不断地挽救着自己和他人的灵魂,才不至于误入歧途,辜负生命。
孙水仙:来自四川广元利州区一所乡村学校。一个不务正业的数学老师,喜欢阅读和写作,带着孩子们一起阅读,心中坚信:浓郁的书香会美丽一所校园,带动一座城市,富强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