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被消灭的。

拖欠了很久的,《娱乐至死》

作者:尼尔・波兹曼生卒: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籍贯:美国。
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
标签
欲望 反乌托邦
价值:10分 (警醒,是我重新审视自身,醍醐灌顶)
主题
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丰富的产品能够满足人类的各种欲望,却不知这些欲望,可能正在把你拉进坟墓。
评点
为沉迷在享乐中的人,敲响一记警钟。
《娱乐至死》,这本书出版于20世纪的后半叶,以美国为背景,当时电视刚刚兴起,印刷业慢慢没落。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媒介,表达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印刷业通过印刷文字,来表达思想,书面严肃,抽象而严谨。电视通过图形,声音,文字,输出文化,控制文化,这种方法,包含巨量的信息,作者通过举例论证,说明电视机输出的话语,是怎样变得荒唐无用。
电视上每个镜头的平均时间是3.5秒,眼睛根本没有时间休息,屏幕一直都有东西可看,电视展现的主题虽多,但是很少需要我们动脑筋思考。精美的照片,动听的音乐,电视主要的目的就是娱乐大众。
本书的书名《娱乐至死》的意义就在这里,这本书讲述的是当时蒸蒸日上的电视业,现在,红红火火的互联网行业,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一天,在我们的周围都有触手可及的巨量信息,不知道有多少人沉浸在互联网之中,享受充满感官刺激的庸俗文化带来的快感。
《娱乐至死》的缘由正是人类自身无尽的欲望。
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我们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的获取知识,方便快捷,你可以快速的充实自身,信息转变为知识,实践部分的知识直接转变为技能。但是,同时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信息繁杂,面对爆炸的信息,快速获取知识之后,只是收藏,记录,而却忘记消化吸收,转变成为自己的能力。更有甚者,利用互联网满足自身的欲望,享受快乐,迷失人生方向。
引用下弗洛伊德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本我,是代表人类的潜意识,包括与生俱来的本能与欲望。自我,用来处理现实世界中的事物,超我,指自身存在的良知与道德约束。
本我和超我的战斗贯穿人的一生,你不能消灭欲望,最好的办法是有节制的释放欲望。
对于克制自己的欲望,最后提几点做法,仅供参考。
第一,拖延,对于自己心中的欲望,勿马上急于实现。
第二,和目标有机结合,作为达成自己目标的奖励。
第三,定期,有节制的满足自己的欲望。

以下是摘抄自《娱乐至死》每章节中比较经典的语句:
第一章 媒介即隐喻   
1.你根本不可能用烟雾表现哲学,它的形式已经排除了它的内容。 2.电视无法表示政治哲学,电视的形式注定了它同政治哲学是水火不相容的。   
3.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4.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5.分分秒秒的存在不是上帝的意图,也不是大自然的产物,而是人类运用自己创造出来的机械和自己对话的结果。   
6.书写会带来一次知觉的革命:眼睛代替耳朵而成为语言加工的器官。   
7.隐喻是一种通过把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作比较来揭示该事物实质的方法。   
8.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事物。   
9.我们的语言即媒介,我们的媒介即隐喻,我们的隐喻创造了我们的文化的内容。  
 
第二章 媒介即认识论   
1.通过共鸣,某种特定语境中的某个特定说法获得了普遍意义。  2.真理不能,也从来没有,毫无修饰的存在。他必须穿着某种合适的外衣出现,否则就可能得不到承认,这也正说明了“真理”是一种文化偏见。   
3.尼采说过,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认识论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认识论。真理,和时间一样,是人通过他自己发明的交流技术同自己进行对话的产物。    4.印刷术树立了个体的现代意识,却毁灭了中世纪的集体感和统一感;印刷术创造了散文,却把诗歌变成了一种奇异的表达形式;印刷术使现代科学成为可能,却把宗教变成了迷信;印刷术帮助了国家民族的成长,却把爱国主义变成了一种近乎致命的狭隘情感。   
第三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1.不可记录汝等之教义,更不可将其印刷成文,否则汝等将永远受其束缚。   
2.韦伯斯特《美国拼写读本》   
3.理查德 霍夫斯塔特认为,在美国历史中一再反映出来的杰弗逊民主主义的平等、民众的思想,使许多美国人产生了一种根深蒂固的反知识分子的偏见。   
4.印刷机不仅是一种机器,更是一种话语结构,它排除或选择某种类型的内容,然后更不可避免地选择某一类型的受众。

第四章 印刷机统治下的思想   
1.阅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当然也是一项理性的活动 2.因为写作了《理性时代》,潘恩失去了他在开国元勋神殿中的位置。   
3.广告成为一种半是心理学、半是美学的学问,理性思维只好移师其他领域了。   
4.印刷术统治的时代称为“阐释时代”,新时代为“娱乐业时代”。   
第五章 躲躲猫的世界

1.电报使脱离语境的信息合法化,也就是说,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在社会中和政治对策和行动中所起的作用而是取决于它是否新奇有趣。   
2电报的传统:通过生产大量无关的信息,它完全改变了我们所称的“信息——行动比”。写书是作者试图使思想永恒并以此为人类对话做出贡献的一种努力。所以,无论什么地方的文明人都会视焚书为反文化的罪恶行为。   
对于电报来说,智力就是知道很多事情,而不是理解它们。
照片把世界表现为一个物体,而语言则把世界表现为一个概念。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搜寻信息,现在是为了让无用的信息派上用场而制造问题。

电视已经取得了“元媒介”的地位,一种不仅决定我们对世界的认识,而且决定我们怎样认识世界的工具。

第六章 娱乐业时代   
1.娱乐是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它时刻提醒着我们,没有理由为电视上的不幸哭泣。   
2.思考无法在电视上得到很好地表现,电视导演很久以前就发现了。他们关心的是给观众留下印象,而不是给观众留下观点,而这正是电视所擅长的。

第七章 好。。。。现在

1.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是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在美学中,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被称为“精神分裂症”。

2.只有通过语境我们才能判断出一个表述是否自相矛盾。自相矛盾的存在需要具备一些条件,只有在一个前后连贯的语境中,观点和事件彼此相关,自相矛盾才能成立。

第八章 走向伯利恒   
1.从来没有哪个伟大的宗教领袖会给人们想要的东西,他们给的是人们应该具备的东西。

第九章 伸出你的手投上一票   
1.电视广告的对象不是产品的品质,而是那些产品消费者的品质。   
第十章 教学是一种娱乐活动   
1.约翰杜威曾经说过,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 2.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拜托现实的奴役,而现在的年轻人正竭力做着相反的努力——为了适应现实而改变自己。   
3.从电视上获得的意义往往是一些具体的片段,不具备推论性,而从阅读中获得的意义往往和我们原来储备的知识相关,所以具有较强的推论性。

第十一章 赫胥黎的警告

1.只要人们虔诚的相信社会发展的必然性,它就可以长久地存在下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一定想不到,你竟然是这样被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