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高考,回首箴言岁月

【1】

经历过高三和高考的人,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它,就好比无法忘记初恋一样。

又到高考。我想起了那一年,我们的高三。

那一年,要考大学的压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暇顾及窗外有着怎样的风景,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决心让每一个人身上都打满了鸡血。教室里少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和嬉闹声,每一个人都像鸭子捉鱼,一头扎进书海里。

鼻梁上的眼镜没机会摘下,草稿纸一叠一叠地生成,中性笔的笔芯空了一支又一支,屁股成天与椅子结伴。

去食堂吃饭要跑,中午的下课铃声还没落音,坐教室前门旁边的同学就从四楼到了一楼,宛若空降,然后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食堂,为的是不把时间浪费在排队打饭上。很多人从食堂打好饭菜后,端出来边走边吃,走都宿舍就能洗饭盆了,根本不用找个地方正儿八经地吃完。为此,我到现在还有着在路上边走边吃的陋习。高三养成的能力,退化不了。

我们六七十个人,挤在一间不太宽敞的教室里,厚重的书本和资料堆满课桌,塞满抽屉,甚至垫在屁股下边,堆放到座位下方。我们仰起头,隔着或薄或厚的镜片,仿佛需要点化的众生,以虔诚的姿态和眼神,望向台上那位知晓世间一切的“大师”。就这样,几百天如一日,我们终于要面对那次“定终生”的考试---高考。

【2】

我们的学校没有设高考考点,所有参加高考的学生都得提前一天集体坐车到市里赴考。

离校的前一晚,校园里人影浮动,收拾东西的收拾东西,闲聊的闲聊。好像大家都很平静和轻松,又有着心照不宣的紧张。大家的话都不多,偶尔会冒出一两句话,询问东西都准备好了没有,但都小心翼翼地,不提及一天后的那场神圣的“仪式”。

是的,那是一场神圣的仪式,又是一次成长的洗礼,还是一次声势浩大的活动。我们期盼着参加,又对它有一种畏惧,不知道自己接受了它的洗礼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它又把我带向哪里。

有的人信心满满,轻装上阵;有的人无所顾忌,顺其自然;有的人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不过不论以何种心情面对,都无法否定高考对于每个人的重大意义。

熄灯时间到了,和往常一样,女生宿舍这边都按作息时间休息。楼里沉寂,偶尔有人趿着拖鞋“嗒嗒”地走过宿舍门口,公共洗漱区时不时还有水龙头放水、铁桶提手撞上桶沿的“咣当”声,在欲眠还醒的夜晚特别清澈响亮。

遥遥相望的男生宿舍楼热闹非凡。有人发出声嘶力竭的嚎叫,有人纵情高歌,有人“啊哈哈哈”放肆大笑,有人吹着口哨,有人摔着脸盆。

“我爱你!”是一句用尽全力吼出来的表白,传向女生宿舍这边。

“喂,我也爱你!”又传出一句勇猛有力的喊声。

“你听到了吗?”

“我以后要娶你!”

“喂,等我!”

男生们轮番真情告白把离别前的狂欢推向了高潮。对面一片起哄一片嘈杂又一片尖叫,不知道表白的人是谁,也不知道被表白的人又是谁,只有他们知道。我只知道,跟我无关。大概是喧闹声引来了宿管员,男生宿舍顿时安静了下来。我睁开眼睛望一望窗外,远远的一束发黄的灯光透过窗户打在我床边的墙上,我伸出手,朦胧的黑色手影投下来。

无心睡眠。我听到上铺的人说有蚊子咬,旁边床铺的人还在床上悉悉索索找着什么,还有翻身时铁床发出的“咯吱”声。那一句“我爱你”萦绕在我耳边,回响在天际。它也许是对某一个人说的,或许又不是。

离别在即,在学校的最后一晚,跟你睡一间宿舍的最后一晚。在这个全封闭式的省重点里,我们苦读三年,为了所谓的大学,为了那美好的前程,我们一直埋头学习,忽略了春日里窗外的草长莺飞,绿树红花,无视了夏日里电闪雷鸣,树上的蝉鸣鸟叫,放弃了秋日秋高气爽里的游玩,无心盼望冬日里的皑皑白雪,我们每天奔走在教师——食堂——寝室三点一线之间,乐此不疲。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有我们的身影,教室里的奋笔疾书,操场上的活力四射,图书馆的“博览群书”,林荫到上的谈心小憩。当和老师、同学、校园的一草一木的相处时间开始以小时计,我们怎么能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

此刻,我多想说:来,让我再跟你说几句话,让我再拉拉你的手,让我再次拥抱你,让我再次唱首歌,让我再看你一眼,让我记住此刻。我必须去记住,我可能以后会忘记。

明天,我们就要分开了。那一句发自肺腑的表白更可能是“箴言,我爱你”。

【3】

高考前一天。几十辆班车等候在校门口的主干道上。我们带着早已准备好的,万无一失的行李,准备出征。行李大到被子、棉絮、席子,小到桶、盆、牙膏牙刷,零零整整。

学校来了很多家长,都是来为自己孩子加油打气的。满眼望去,皆是一家人在团聚,也是分别。

我不记得那一天,是妈妈还是妹妹来送了我。我印象深刻的是,我的行李中有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一把香蕉,大概十来个,还有一包干桂圆。我怀揣着那一袋东西,沉甸甸的,倾刻间就泪奔了。长到那么大,第一次独自拥有一把香蕉,这么多香蕉,全给我一个人吃,我受宠若惊之外,更多地感受是,这不是简单的香蕉和桂圆,而是家人对我的鼓励和期盼吶!

我和同学们一起,拖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往车上走。在老师们有序的安排下,我们陆续上了班车,坐好。我把头撇向窗外,晾干眼睛。

等候发车期间,校门口聚拥起越来越多的人,水泄不通。有很多来送考的家长,有学校师生,还有学校周围的群众。人们把目光全都投向长龙般的车队,大家热情洋溢,议论纷纷。

早上08:08。

为了讨个好彩头,在8点零8分,高考车队发车。在震耳欲聋、响彻云霄的88响礼炮声中,由警车开路的几十辆班车车队缓缓驶离学校。道两旁的人群跟着缓缓移动,是让路,也是送行。无数双眼睛的目光汇聚到了这条满载“国家栋梁”的车队上,充满希冀,心情澎湃。车子往前行驶,我隔着玻璃看窗外的人山人海。就在我的目光扫过路右边的人群时,看到一个穿白汗衫的老头——是我们高二时的历史老师!他面容红黑,眼神朦胧,站一群学生中间,一动不动。就在我坐的车子快要开过他时,他终于抬起他的右手,用掌心抹过双眼。那一幕,让我再次动容,至今难忘。

那些兢兢业业、恨不得对学生掏心掏肺的老师啊,他们是一艘艘小小的渡船,每年渡送一批学生到达彼岸;他们又是辛勤的园丁,培育一棵棵树苗,让其茁壮成长。不管学生学得如何,学了多少,当分别来临时,那离别愁绪终究袭上心头。尤其一个人上了年纪后,就更容易对离别产生伤感。我又想起某个师长的话:此次别离,你当从容应考,不问前程如何,只求问心无愧。再次遇见,不知何时。祝前路坦荡。

接下来是为期两天的高考。

当最后一堂考试结束,我随着人群走出考场时,我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楼顶上方的天空盖着一片灰白的云。

高中,在此就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们告别了纯真,迈向青春。

【4】

终点,往往也是另一个阶段的起点。我进入了大学,开始了一段精彩又平庸的青春。

突然从紧张的高三生活中跳脱出来,来到相对自由的大学里,很不习惯,迟迟进入不了角色。我很想念我的高三,以及高三的你们。

有一天,我周末一个人在宿舍。坐在阳台上,我翻开高中毕业留言册,一页页读着,眼前浮现出一个个同学,那个严肃的你,认真的你,开朗的你,内向的你,刻苦的你,聪明的你,还有那个我喜欢的你,不知道为何,我竟然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眼泪如注。我双手捧着留言册,捧着那些辛苦又快乐的高三岁月。

“记得多抬头看看。你一抬头,就有阳光洒下来。”

“前路漫漫,努力向前。”

“永远记得你。”

我哭了。我哭我自己,我知道无论我怎么样,无论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无法回到和书本为伍,和你们并肩作战的日子了。我们的每一阶段、每一年、每一月、每一天有且只有一次,过去了,就回不来了。为什么?

犹记得那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语文老师,他能写一手漂亮的行楷,我模仿过,不像。他在讲课时总会用“少妇”二字形容年轻的女孩,包括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为此,赛飞对他抛尽白眼,说他恶心下流。我对她报以一笑,其实是我蠢,不知道“少妇”是啥。

还有那个身材矮小的数学老师,黑板上板书时够不到黑板顶端,后来我唱“踮起脚尖就能靠近阳光”时总能想起他踮脚写字的搞笑又可爱的模样。后来的那位数学老师我忘了他姓啥名谁,只记得他戴着一副镜片很厚又发黄的眼镜,看上去沉沉的压着鼻梁。他有点大腹便便,讲课时露出他胖乎乎又黑黝黝的短手。他说他何苦来这鸟不拉屎的旮旯里来,在市里方便又热闹,出去玩也可以,哪里不比在这村子里好。等我投身到这偌大的城市后,体会到了他说的“市里方便又热闹”,那灯红酒绿,那歌舞升平,那川流不息地车辆和人群,曾让我晕头转向,无所适从。

飞虎老师任教历史。他要是站到农民堆里,没有人会猜出他是一名老师,因为他并不具备为人师表的书生气质。他黝黑的皮肤,粗糙的脸庞,发黄的牙齿,额,画面不太好看。他的口头禅是“后面的小朋友不要说小话”,每次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那位目标是复旦的牛人考上了清华,那位写字比说话更快的才子没有选择中文,那位性格温婉、英语拔尖的老班没有读外语,那位想考武大的姑娘如今成了警察,那个想从文的胖姑娘成了日语老师···当时那么害怕金榜不能提名的我,到后来才想明白,其实高考没有没什么好怕的,用我们183班的奇女子赵芳的原话说,“如果没考好,我就回去养猪,照样打出一片天下!”真的霸气测漏,大写的牛叉!

我们曾汇聚到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而努力。然后又从那一个点,各自向不同的方向前进。很多人成了社会的精英,混得风生水起,也有人平平凡凡,坚守着自己的初衷。我们来自五湖四海,最终又散落天涯。我知道我终将回不去,我知道每一次我们终将离别,我知道我总有一天会不属于这里,我知道我很有可能忘了你记得的那些过去。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老师说,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我说,亲爱的,我们的人生完整,我们的人生更要充沛和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忆高考,回首箴言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