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饭的故事

黄花饭的故事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叫黄花饭,开春后这种小黄花就挂在枝头,白的乳白的,黄的,在山野绽放,桂花香味,属桂灌木科,叶与桂叶不同,细长,叶背有绒层,虽属灌木类,但喜欢生长在石缝,或有毛草杂刺堆中,长得不丰茂,但是春天一到,花儿一开,方圆百米都能嗅到,桂花的芳香,客家人,壮乡人,都爱去采来,煮饭,这与姜黄不同,姜黄主要用来染糯米做五色饭用,而这种黄花,壮话叫花丫,却是用来煮饭,粳米,客家人大都把家安在山上,以种玉米为主,主食也是玉米,玉米磨成沙粒,煮出的饭黄灿灿,香喷喷,而壮家人却住平坝,种稻,主食大米,旧习惯是客壮不通婚,但是可以结"同年",一旦结成同年,就亲如一家人了,相互认亲,双方整个家族都认这亲,世代延续下去,"同年"的意思就是,生在同 年同月同曰的人,自愿结拜为老同,在双方家人见证下,交换生诞八字,还为祖宗位敬香,吃同年饭,从此双方家族的所有事务来往,不论婚嫁,丧病,都得象自家人一样,相互帮忙,传说,一对客壮同年,春种时相互帮忙,壮家老同给客家老同耗玉米,壮家老同按耘稻的方法去耗,把玉米_苗的根全耗,了,干了一天累得散了架一样,客家老同玉米沙粒饭,黄豆焖腊肉招待,壮家老同,吃很香,赞不绝囗,还带回山货,回来老想吃黄玉米沙饭,等到壮家老同也耘田时,也请客家老同帮忙,客家老同生闷气,因为壮家老同把他家的玉米苗全耗死了,憋 一肚孑气,想怎样才公平点,刚好,我也帮你耗稻去,所以下水田还带耗锄,累了两天,吃好喝好回家,同自家堂客说,这回平了,我也给他把稻根都耗断完。年底壮家老同大丰收,特别是客家老同给耘的那块田特好,年底了,担稻谷送给了客家老同,到了老同家,一家人不那么高兴,也拿不出玉米沙饭了,只有拿白薯干用黄花煮成饭.招待,壮家老同说,没有玉米饭好,客老同,把这一年欠收的事说了,壮老同惭愧无比,后来又给客老同担来大米,客老同一家,习惯吃玉米饭,黄灿灿的,把黄花和大米一起煮,煮出的米饭又香又故软,从此客家人就平日用野桂与大米_煮,就成了黄米饭,黄米饭就成了客壮人的饭桌上的普通主食。春天过后,野桂黄花不开了,客家人吃不惯白米饭,索性拾出扔山勾的黄花干再放到锅里与梗米煮,果然白米饭就成黄米饭,来年客老同到春天花开时就釆来黄花,煮过的也不扔挂在火堂边墙上,待用,客人一来就煮,上面还放腊肉什么的,招待客人,这就是煲仔饭的前身吧。所以客家老同也把这种野桂黄花煮饭方法传给壮家老同,黄花饭就在客壮两民族中传了下来。客家人叫花煲饭,壮家人,花丫饭。就是黄花饭,这故事是外婆说的,这碗黄花饭借平台献给天堂的外婆。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花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