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

钟声虞帝庙

绿野


梦境,一种悠扬渐淡的声音翻越天山款款步入脑际。显然,这声音来自遥远的天际。而天山作为华夏版图坐拥中亚的徽标,无论从精神,还是实体上都是不能莽撞跨越的。

那么这声音来自何方?是什么器物撞击,或是什么魔咒,在幽暗中的潜语呢?虞帝庙!这个陌生又熟识的名字于心房徘徊。

五日前,痛快的二十日旅泊中,我曾伫足桂林山水。在领略了漓江山水迷人的风景线后,在领略了九马画山平朴中掩藏的英姿后,还是被这山水名其外,虞帝庙的隐士精神于其内震惊了。偏桂林一隅,虞帝庙就枕在虞山脚下安逸的休眠,或者是潜心修炼着。

沐浴着漓江水韵,枕山俯瞰,山水无言自成画册。突破丛丛奢华的绿,飘渺的钟声,从虞帝庙内一波波漾出,一波波越过坚挺的院墙,精妙裹挟的阵列中透射尘世。无论是晨曦的钟声,还是夕照的钟声;无论是僧侣撞击的钟声,还是游客撞击出的钟声,怦然心动后,升腾的便是缕缕空气中掩藏的祈福与宏愿。轻重缓急之间,洪亮与低蔼之间,一律阵射出禅宗质感的力量——悠悠然间,股股潜发着神秘旨意的力量。滤洗着澄明天空下的每一粒埃尘。

这钟声飘过禅房,略有低转的颤音便铺陈开去。将人间都市的繁华景象都罩在了它的“无量”中。

以寂寞的方式吸纳这山水间的灵韵之气,以寂寞的方式积攒岁月的尺度和思维的深度。这‘无量’,莫不是躲藏在宁谥的氛围中,千年潜修的禅宗法眼?莫不是双掌合十间,默颂“我佛慈悲”、“佛法无边”的蛮力教意?

在养足千年锐气后,终于可以一口吞噬下这世间光华表象的物质群体了。禅房幽静,一种神秘的气息流笼罩着。物我相生、相融,这极大的混沌兼具强大的融合力。仿若胶性十足的粘合剂,踏入它心若止水,将物质与物质,心灵与心灵紧密的相贴融合。所有这些缥缈与环境因素构设的操守和谦卑,都在一卷烟尘中,化为尘世大千世界的七彩繁华与哀怒纵笑。

然而,是什么磁场效应,让这个娇小的禅院得以劫后余生,香火兴旺呢?虞帝!这个发祥中华民族兴旺的鼻祖之一。《史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他是父系氏族社会晚期有虞部落的首领,史称虞舜帝。因位居古代贤明的君主之列,所以皈依的佛门弟子看重了他的“仁、智、贤、孝”,最终选择,在他当年南巡登临过的山脚下建庙以祭之。

山因他而得名,庙因他的厚德而立,虞帝庙的香火于是从秦汉时期始盛行。到了元、明、清各朝各代,虞帝庙因虞帝的南巡光辉而不断得以修膳。纵然民国时因战火一度荒废,可在临近新千年的公元1996年又得以重建。当我以熟识和陌生者的身份来到虞帝庙时,寺院主持配合当地旅游部门的宣传需要,适时打出了“庆祝虞帝庙重建二十周年祭祖大典”、“虞帝庙恢复增福延寿庆典”等醒目横幅标语作吸引游客。

果然,如椽的香火呈顶天膜拜之势,缭绕着幽香井然排列着。朝拜者拾级而上追赶着石凿的阶梯,似在跨越心灵的高度。而掏出捐赠香火的钱财之余,还有内心的诡秘也在被掏空、禅化。

虞山不高,比起莽莽苍苍的天山主峰托木尔峰来,它显得实在是微不足道。可是历史选择了用它来承载对先人访踏足痕的祭祀,于是,它突破历史的阴霾得以神采奕奕地千秋秉立。

虞山虽不高,可登临便能俯瞰桂林市城区全貌。灰白相间,错落有致的现代化群楼一派耀眼的光芒,儒雅中比肩林立。外围古韵十足的青山绿水,与现代化的城市有机相融,布阵出了别样的气韵。这确是修身养性,去除心魔的好地方。

虞山就这么古色古香地站立着。然而,它并不孤独,身旁的漓江水浩浩荡荡地蜿蜒开去,青山倒映着碧水,碧水囊括蓝天,飘泊的乳雾舞女般忸怩着身姿,别一派诗情画意。晨雾渐浓,江面上游船帆影皎然入画。远处的山黛,低低矮矮,影影绰绰,一律温婉地恭迎虞山。因为虞山不是很高大,所以它脚下的虞帝庙也没有大雄宝殿威武和阔绰。除了上年岁的树木较为挺拔高大外,无论是圆寂僧侣的佛塔,还是潜心修炼的僧房,都谦逊地垂首而立。那高度实在不敢恭维,那气度也看不出有什么别样。只不过有了流淌着青色的琉璃屋檐,古色古香中飞拱立空,陡立中翘望虞山,方显出寺庙外观的一些气度。

这里的人们一直虔诚地拜奉着虞山。这种精神上的崇拜高度确实不易被忽略和沉潜,更别说逾越了。

而远在数千公里之外,为华夏版图而雄踞中亚的天山则不同。天山作为山者的武侠剑客,英气勃发、决然不群。它驰骋在中亚,秉承龙的天性,气扬尘霄,势压群雄。同时,它又可以用来被贬为守节迂腐的山大王,也可以被赞誉为挑起西域精神力量的屋脊。

虞山和天山同为异地区域中的精神统领者,前者用以纯精神上的高度,不断重塑自己的金身和地位,后者以地域的广度,在苍莽‘无量’中挑战中亚的信仰,无需谁人捧识。

虞山的山脚下便是虞帝庙了。可能是为了纪念虞帝的诞辰,寺院里请来了九华山的修行“高僧”。可能一是为当地寺庙的僧侣传道授业解惑。二是为接踵而至的游客作法事保平安,以拓延寺院的香火。于是游客愿意亲近禅机的,捐了香火钱便可以任由“高僧”点拨了。被点拨好的出得寺院眉飞色舞,被点拨说有毒气罩头的,便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真不知以后的行程游览中他们是否还能提得起精神。

为了表示对佛门重地的敬仰,我虽没有捐出香火钱,可还是定定地站立在寺门内,仰望着10余米外拾级而上的背影们。仿佛看到了一颗颗虔诚的心,在惴惴跃动,直至扑入供奉佛祖的殿堂。而离殿门外5米远的石登上,一位戴眼镜,身体单薄,面膛清朗、俊秀的“和尚”,刚为一位游客解完福祸姻缘,看到又一拔游客进完香火径直步入殿堂,只好起身向殿堂迎去。仿佛是迎接贵客,开始了他的或慧眼或法眼,总之,为凡世俗体的瞬间一瞥,愿意‘布施道法’了。初略端详这位“高僧”的长像,我心里乐了。倒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

当夜,入梦,这位和尚潜入我的脑际。静无静,何能静,守无守,何能守?梦中的我浅吟低语。“静本静,无心无境,守本守,虚无半尘方为守;文无文,历事为文,墨无墨,心滤百态,流年当墨,青山有意,水草无情,水草有意,青山无情,故为阴阳之美……”那位和尚缓缓地答。我噙笑着点点头。不觉醒了,流星从异国的玻璃窗上划过。明天又是个曼妙的旅行好日子。

虞山的盘山石径拔节而上,在绿荫隐密间陡峭峙天,无意中便提携起了本不高的山体。腊色的山石,灰暗中潜发着它的古意。在曲折迂缓的石壁之上,留有文人骚客的墨迹。遗憾的是对这方面不感兴趣的导游催促着赶路,古人镌刻在石壁上的字迹,在短时间内难以辨认,我只好忍心作罢快步下山。在临近山脚时,急匆匆地一瞥间发现了巴金先生醒目的题字: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绝不在于索取。巴金九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字体走姿安闲随意,既没有峻秀的体魄耀人眼,也没有端庄的脾性惹人产生心理的一丝沉重。只是随意涂鸦的两行简短的文字。却盘活了这座因久负盛名而不堪重负的山体。

作家巴金先生的题字,大概是对虞帝的最好历史总结了。

当年虞帝来到广西地区,看到这里的百姓贫困潦倒,便传授给当地群众农耕等技术,使当地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至此,虞山不仅是桂林城市的守护神,也是生活在这片土地的广大壮族同胞的守护神了。而虞帝,依然一身简朴的守望着这片土地。

这与奢华的桂林山水形成鲜明对比。难怪桂林山水都“甲天下”了,而虞帝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知!至此,目光扫过虞山,我该膜拜虞帝无形的高度了。

旅游归来后,在网上搜索到了古人关于赞颂虞帝庙的诗。录宋人陈宗礼诗《题虞帝庙》精华句子如下:

南国熏风入帝歌,至今遗庙只嵯峨。

一天晓色怀明哲,四野春光想太和。

存古尚瞻虞衮冕,抚时几换禹山河。

……伴着悠闲、笃顿的钟声,你看,虞帝就慈祥地端坐在云霄,和善地俯视着眼下这片充满生机和情趣的乐土。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