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李家村的CEO

我们现在来看这种“君为重”的思想,总觉得是儒家在捣乱,是孔老先生搞得中国几千年人民没有自由。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最早先的儒家根本就不是这个样子的。那群儒生才不管什么君主威严。

我们有些时候会有一个误解,总认为是思想在影响着整个社会。但可能不是这样的。

我之前也略微谈到过这个“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理论,这是人类学家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在1956年《农民社会与文化》中提出的二元分析理论。另一种说法是,大传统代表精英文化,小传统代表大众文化。这就是说,作为小传统的大众文化更多地追求感官与情感刺激,比如我们要去看“妇联二”,比如我们喜欢看无脑起点龙傲天。小传统的文化非常追求传播,看到的人越多越好。

相比之下,大传统就更像一种小众文化,它也不想要被传播,只追求纯粹的思想。有种说法,说是大传统在总体引导着人类的思想发展。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可能有一点问题。这也有点像那个“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的问题,社会突然需要某种思想了,而恰好大传统里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有这么个东西,于是就被人扯出来当成了杆大旗。这并不算完,因为这面旗扛着扛着就会被人们有意无意地改变形态,直至面目全非。

儒家思想可能就是这样演变的。

或许不是儒家思想在影响中国封建王朝,而是封建王朝在影响着儒家思想。这种影响最典型的体现,就是“忠”这个概念的演化,由普通的做事认真变成了“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弑君弑父这种念头不可以有,想都不能想,敢想就敢杀你的头。

幸好那时候没有弗洛依德,否则全中国人都别想活了……不,应该说弗洛依德别想活了。

其实我对那些古时儒生们很好奇,他们青春期叛逆时到底是怎么过的……

当然了,儒家到底能不能算是个严格定义上的“大传统”也值得商榷,毕竟两家显学儒家墨家,谁敢说它们不追求传播?个个想要实现政治理想的好吧!

如果我们不改这个大小传统的理论,儒家的定位应该是介于这两者之间。

不过,说到底,百家争鸣这场乱战真正的幕后赢家应该是法家。这当然是另一个话题。

“忠”的演变就是一个臣子权力越来越小而君主权力越来越大的过程,这反映的是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说过了,先秦的臣子与君主关系就像雇主与雇员。孟子与齐宣王有一段著名的辩论,很能说明问题:

齐宣王问卿,孟子曰:“王何卿之问也?”王曰:“卿不同乎?”曰:“不同。有贵戚之卿,有异姓之卿。”王曰:“请问贵戚之卿。”曰:“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王勃然乎变色。曰:“王勿异也。王问臣,臣不敢不以正对。”王色定,然后请问异姓之卿。曰:“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

出自《孟子·万章下》。

齐宣王叫孟子来,想问他公卿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孟子回答,你想问哪种公卿咧?

齐宣王就很奇怪,同朝为官,怎么还分哪种呢?有什么不一样吗?

孟子就回答,这公卿啊,分为自个儿家族的同姓公卿和没什么血缘关系的异性公卿。你想听哪个?

齐宣王就先选了同姓的公卿。

孟子就跟他讲,这个同姓的公卿啊,当君主治理国家犯了大错的时候,他们就先反复地劝。如果劝来劝去你仍然一意孤行,,那他们就会要把你杀掉,另立一个新的君主。

齐宣王听完,脸色一下子就变了,可能跟川剧差不多。

孟子说哎哎哎大王您先别急着吃惊,您既然问我了,我总不好骗你吧。再说,后面还有个异姓公卿呢!

齐宣王于是按捺下心情,继续问这个异姓公卿。

孟子就继续讲,这个异姓公卿啊,君主有过错他们也会去劝阻。但如果我劝来劝去你君主又是不听,那我就……

就辞职。

你看,儒家从来没讲过臣子要对君主尽死节,什么“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屎盆子千万别扣到儒家身上——至少别扣给先秦儒家的孔子孟子。

如果我们总体整理一下先秦儒家的主张,大概可以勾勒出这么一个图景——这个比喻还是我从别人那里听来的,简直太合适不过了。

一个李家村,村里大部分人都姓李,还都带着点儿血缘关系。此外,村子里还住着几家外姓人张王赵孙什么的,是从其他地方迁来的。

于是村里的村长就是最主干那一支的长男,位子是天定的,也没什么争议。

村长的权力其实也没那么大,因为家族里其他有本事的人也都能在村里有一席之地——这是血缘关系赋予的权力,谁也拿不走。再者,你要敢不同意,可能吗?开玩笑,头顶上还有一堆长辈呢!分分钟废了你!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人人都能孝悌,那天下不就太平了嘛。所谓修身齐家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因为本质上天下就是一个大农村。

看到没?儒家的主张,其实全都是政治手段。

如果再说回村里的外姓张王赵孙,另一个比喻可能更为恰当一些:家族企业。

姓李的、跟老板攀亲带故的,在企业中就有股份,享受分红。而家族里有本事的那些,就可以在公司里担个什么职位。外姓人就是从人才市场招聘来打工的,不给股份,领个工资就行了。

这就是所谓同姓公卿和异姓公卿。

那,现在公司CEO犯浑,好好一个制造业企业,听说房地产特别赚钱,非要在这时候进入……这算不相关多元化。

谁都知道这么干不成。如果是有股份的那些姓李的董事们,劝不住了,就敢把CEO搞下去另换一个来当。但如果你不过是个打工仔,整天劝老板实在劝不住,那你能怎么办?就只好走人呗?

儒家理想中的社会结构大概就是这么个样子。

一般而言,这个也没什么问题,至少在逻辑上是这样。周朝不就是这么搞的嘛。

但春秋战国结束,那个理想变得越来越远,直至王权的猛兽吞噬了一切。这一套东西再也讲不下去了。

于是,以汉代的董仲舒为首,一群儒学家们不得已开始了对儒家的改造工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52 李家村的C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