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披云山

        春节前浙江省军区组织军属大走访,按分工我负责龙泉、庆元两个县(市),今天行程相对比较宽松,走完龙泉安仁镇一户军属后,有人建议我们到披云山走走。前两天丽水刚刚下过一场大雪,虽然市区的积雪早已融化,但山区仍是冰天雪地,积雪覆盖。披云山,海拔1675米,因终年难得不披云而得名,以往我对披云山的印象仅限于有一种矿泉水的牌子就叫“披云”,仅此而已。大概是由于龙泉市有浙江省第一高峰凤阳山的缘故吧,其名声把披云山给盖过了。心想冰雪覆盖的披云山也许更具魅力。

风雪披云山_第1张图片
披云山一角

      我们从安仁镇出发,直奔披云山而去。在路上,我赶紧补做功课,上网百度一下披云山的基本情况。披云山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为仙霞岭山脉中的著名山峰和中心区域。而披云峰,则是一峰之水注三江——瓯江、闽江、钱塘江,流三州——杭州、福州、温州,入东海,是三江主要发源地之一,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山中奇峰叠嶂、怪石嶙峋、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令人叹为观止。同时披云山还是处州革命的摇篮,中共浙西南特委驻地,粟裕将军六进披云山,打响了红军入浙第一枪。看来肯定不虚此行。

      我们最先到达的是“千米居”。“千米居”也叫青井村,位于披云山的半山腰,海拔一千米左右,风姿撩人,景色幽美,故有“千米居”之称。这里可以提供农家乐、民宿服务,上山的驴友们如果第二天一早上山观看云雾,一般都选择在此地住宿一晚。同行的龙泉市交通局交战办主任老张,是一位热情的摄影爱好者和驴友,对这里的情况和村民相当熟悉,为了不耽搁上山的行程,来前就通知店主为我们准备了一桌饭午饭。

风雪披云山_第2张图片
千米居农家乐

        山区气温很低,店家已经事先准备好了火盆供我们取暖用。由于事先没有做防寒准备,我的相机电池用几下就只剩两格电了,赶紧再充电,并注意保暖防护。中餐很有特色,最原始的炭烤土鸡,加上自产的冬芛、芥菜、豆腐,天然的美味,再加点自做的辣酱、咸菜,吃得浑身暖呼呼的。老张还真是个有心人,为了防滑,为每人准备了一幅套在鞋上的防滑链和一根防滑的拐杖。

风雪披云山_第3张图片
美味佳肴

        我们从“千米居”继续乘车上山,正常的话只有200-300米的盘山公路,可以直接开到寺庙前,再从此步行上山。但是上山的公路覆盖着一层约10mm厚的积雪,而且开始结冻,车轮很容易打滑,积雪把路两旁的竹子都压弯了,倒伏在公路上,每过一个覆盖点都要有人下车用手把竹子拉到一旁,车辆才能勉强通过,好不容易前进了一段,但车辆一停就开始打滑,为安全起见,我们决定还是步行。于是找到一个平地把车停下,重新打点行装徒步行军。

风雪披云山_第4张图片
受阻的道路

      抬头仰望,满眼都是晶莹剔透的冰挂、雾淞,看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我不由得发出内心的感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顺着公路往上走,两旁的竹林被大雪压弯了腰,像是专程鞠躬欢迎我们似的。松枝、權木、杂草上面都披上了一层雪白无瑕的冰花,枝托着花,花依着枝,花枝一体,经脉相连。转过两道湾,沿着上山台阶走不远就到达了天狮庙,红红的山门在皑皑的雪地里显得格外醒目,但寺庙正在维修施工,为了上山观景,我们没有进庙观瞻,边上山边听老张给我们介绍朱元璋与披云山的一段情缘。

风雪披云山_第5张图片
冰挂雾淞
风雪披云山_第6张图片
天狮庙山门

        相传元朝末年的一个秋天,朱元璋低估了盘踞在福建省军事要地——浦城陈友谅部的兵力,亲自带兵去打浦城县城。结果,朱元璋的士兵被陈友谅率领的士兵打得四处窜逃。那时,朱元璋身边只剩四、五个人了,无路可走,逃到了闽浙交界的天师山避难。这时,追兵已追赶到天师山的半山腰,朱元璋急得团团转,他走进了天师庙,在天师像前跪拜求助道:“求天师保佑,救我元璋一命,日后为王,一定恩报。”随后就躲进庙后一山洞。就在这时朱元璋躲藏的山洞洞口,突然布起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追兵晃若进入迷魂阵,再也找不到朱元璋。在庙外转了一阵后即退兵。追兵一退,天师山顿时云消雾散阳光普照。

      大约爬到半山腰,看到一个人工修筑的平台。老张告诉我们,当年朱元璋藏身的山洞洞口就在这里。其实洞口狭小,平时就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蜘蛛网。

      在此歇口气后,我们继续沿着石阶往上爬。越往上气温越低,至少有零下5-6度,积雪也越来越厚。突然有人大喊了一声,“快看,树上有蘑菇”。路旁的一棵树干上果真星星点点地长出几颗蘑菇,上面还覆盖着一层白雪。“天然自长成,傲立风雪中”,绝对的原生态食品。我们都很兴奋,拿出相机、手机一阵狂拍,留作纪念。

风雪披云山_第7张图片

风雪披云山_第8张图片
蘑菇

        快到山顶时,见路旁有一个临时搭建的工棚,可能是上山施工人员临时休息用的。老张告诉我,前两天开始下雪时,有两名摄影发烧友,为了拍摄披云山雪景和雪后日出的壮丽景观,就在这个简易工棚整整呆了两天两夜。这种敬业精神着实让我们敬佩。这时,已经可以看见远处群山的山脊线,层层叠叠,透过山峰,隐约可见云层中泛着淡淡的金光。我们不由得又开始兴奋起来,很有可能今天可以看到夕阳。虽然大家都有点累,但还时加快了上山的步伐,争取太阳下山前赶到山顶。

风雪披云山_第9张图片
远处的群山

        终于到达山顶了,极目远望,完全是另外一种景象。只见奇峰叠起,万木葱笼,山体裸露,怪石嶙峋。乱石丛生的山峰,本来就不易被积雪覆盖,在大风和阳光的作用下,只剩下斑斑点点的雪迹。山峰左侧悬崖边矗立着几块大石头,颇为壮观。最为奇特的当属是“石棺”了,其形若棺材,重达数万斤的巨石,由几块小石支撑,奇险异常。不知何时何人竟在石头上刻着几个大字“风景这边独好”。这块奇石据说是一位仙人所造,另一位仙人见之,问何以造此奇石,答曰:“世间一些人心术不正,见利忘义,一味谋官图财,不问百姓疾苦,以此戒之,使之改弦更辙。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否则,身居官位险若此石。”另一位仙人恍然悟之,含笑称是。石棺,也是流传在披云山一个刻着民心与民意的寓言。我想与其合个影留作纪念,担心脚下石头积雪容易滑倒,底下可是万丈深渊,我颤悠悠地爬过去,摆了一个pose将巨石“扛”起,还真不容易。

风雪披云山_第10张图片
棺石

        这还没到最高处,沿着栅道继续上爬,一块写着“披云仙境”的石碑立在其上。环顾四周,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峰顶居然有两座富有“仙气”的石屋,屋前有小院、廊道,当地人称之为“仙坛”,是传说中神仙聚会的地方。“仙坛”一侧的石壁上,有一口“小龙泉”,十分神奇,据传是专供神仙享用的,“小龙泉”似一口十多公分大的碗,俗称“圣水碗”,终年盛水,不枯不溢,多取多涌,不取不涌,是游人必尝的甘泉,但今天全冻住了。

风雪披云山_第11张图片
上山栅道

        山顶的风很大,吹得有点睁不开眼,气温极底,植物上的冰挂比其他地方要厚得多,几株挂着冰块的權木在寒风中瑟瑟摇曳。据老张说,这山顶的權木丛中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红豆。我说“大家分头找,一定能找到”。功夫不付有心人,我们还是找到了几粒,红豆包裹在冰挂中,晶莹剔透中泛着一点红,煞是好看。

风雪披云山_第12张图片
红豆
风雪披云山_第13张图片
冰树

        我们开始下山,“上山容易下山难”,难就难在脚下会打滑,多亏老张的先见之明,为我们准备了防滑链,但是随行的记者上山时没有带链子,走了几步就滑倒了,我赶紧卸下一只链子给他带上。就这样我们拄着拐仗,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下走。回到停车处,虽然才下午4点半,但山里天黑得早,催着我们赶紧赶路。

风雪披云山_第14张图片
山脚道路

        本来披云山之行就此结束,赶到住龙镇吃晚饭,但我心里还是念念不忘来时见到的路边的冰凌花。他们的车在前边,怕他们急着赶路,错过美景,正想打电话叫他们停下来,原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他们也有同感,主动停了下来。在骤降的气温下,路边山涧的小瀑布都凝固不动了,平时四溅的水滴,形成了一朵朵、一团团、一簇簇的冰凌花,形状各异,姿态万千。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多姿的冰凌花,真是不枉此行。

风雪披云山_第15张图片
风雪披云山_第16张图片
风雪披云山_第17张图片
风雪披云山_第18张图片
风雪披云山_第19张图片
各种冰凌花



你可能感兴趣的:(风雪披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