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还没有淘宝的日子里,是什么业务支撑着马云实现梦想?又是什么样的团队为阿里日后的发展积蓄力量?中供铁军。
中供铁军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培养了一大批CEO和高管:滴滴创始人程维、同程网CEO吴志祥、原美团COO干嘉伟、原大众点评COO吕广渝、原赶集网COO陈国环、去哪儿COO张强......
阿里多位高管也来自中供铁军: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阿里首席客户官戴珊,阿里首席人才官蒋芳,菜鸟网络CEO童文红,阿里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
全文8560字,阅读需15分钟。
“铁军们好!”
“好,很好!”
“铁军们辛苦了!”
“为客户服务!”
“客户第一,生态共赢!”
当一群肩扛红旗的年轻人,在酒店会议厅中高呼口号时,你多半能猜到是某家企业在搞团建。钟情于这种团建风格的中国公司非常多,但你或许很难把它跟今天的阿里巴巴联系到一起。然而,这就是阿里巴巴10月10日举行的中国供应商(下称“中供”)十五周年庆典仪式现场——一位广东的客户代表正在用“粤普”检阅来自中供的“铁军团”代表。
中供,是阿里巴巴最早的业务之一,主要帮助中国制造企业获得海外订单。“铁军”,是指中供的销售团队。中供铁军曾在阿里巴巴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磕下一个又一个客户,奠定了阿里巴巴在B2B市场的地位,至今仍深深地影响着阿里的企业文化。
他们当年会穿着廉价的T恤、坐着拖拉机一家家地拜访客户;他们会背着硬面的皮包,里面装合同,外面用来对付客户门前的狗;他们会在地震的时候跑回客户的办公楼,只为把公章拿出来签掉合同;他们会以“剃秃头”、“裸奔”为赌注PK业绩,用一点都不互联网的方式为中国互联网翻开新的一页。
在整个中国互联网的地推(地面推广)江湖中,他们牢牢占据着老大的地位。近四五年间,中国互联网O2O公司的CEO、COO,很多人在这个团队中锤炼过,包括滴滴创始人程维、美团前任COO干嘉伟、原大众点评网COO吕广渝、赶集网前COO陈国环和去哪儿网COO张强等。因此,中供铁军被称为地推“少林派”。
滴滴总裁柳青曾经感概:中供铁军以骁勇著称,以无所谓著称,以忘我著称,在他们看来舍我其谁,什么都可以做。
《天下网商》记者多方采访,力图还原这支中供铁军面貌,记录他们与阿里的故事。
2016年11月24日感恩节当天,阿里举办第二届校友大会,担纲主持人的阿里首席客户官戴珊(左)和阿里校友俞朝翎(右)都有过“中供铁军”经历。
在冬天找到方向
21年前,还在做翻译的马云第一次去了美国,正是这次美国之行让他认识了互联网。当他把“海博翻译社”联系方式发布到网上后,第二天就接到5封咨询邮件。神奇的互联网给了马云一个新的商业灵感:为中国企业在网上寻找出口渠道。
接下来的故事广为人知,马云创建了“中国黄页”,却在北京四处碰壁。于是他重返杭州,在1999年2月成立了阿里巴巴。过了一年多,马云找到李琪——他创办中国黄页时的同事。此时的李琪在杭州成立了伟业网络有限公司,主做网络传真业务。这次接触让马云决定收购伟业,而伟业原有的10几名销售员也就成了阿里的员工。
“还没反应过来,他(马云)就跟路人一样走进了公司,没有架子。”如今已是阿里巴巴B2B人力资源部资深总监的方永新(绰号大炮)对《天下网商》记者回忆他第一次见马云时的场景。那年大炮刚20出头,在伟业做销售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
“他问我懂不懂互联网,我说我不懂,他说那你懂什么,我说我现在做销售。马总说希望用电脑帮他接外贸订单,我也听不明白,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份销售工作吧。”但给大炮印象最深的是,马云提出了一个梦想——“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当时还处于迷茫期的阿里巴巴什么业务都做,包括网上旅店预定、企业网站定制等,而这些业务并没能让阿里实现盈利。
2000年6月,马云首次登上《福布斯》英文版杂志的封面,但三个月后,阿里巴巴就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时公司账面剩700万美元,仅够维持半年。马云迅速对阿里巴巴的业务进行调整,把总部从香港迁回杭州,主要业务转移到沿海,并推出了全新的主打产品——中国供应商。
“中国供应商”,是一个B2B电子商务平台,主要定位于帮助中国的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买家。通过中国供应商,阿里把当时自己的50多万免费注册用户变成收费会员,从而建立了新的盈利模式。而从伟业过来的10多名销售人员就专门负责销售中国供应商。他们组成阿里的第一支“地面部队”,后来被誉为“中供铁军”。
从游击队到正规军
2000年10月—2001年1月,是中供铁军盲目跑客户的“游击队”阶段,客户信息来源多是中国黄页、招聘杂志、印名片的小店、海关,甚至人力车夫。
当时,中国外贸企业获取订单主要是通过展销会,比如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至简资本联合创始人雷雁群曾是中供铁军最早的成员,他记得当时有电脑的企业很少,即便有电脑也没人不会用,而会用电脑的企业又看不上年轻的阿里巴巴。“当时跑客户遇到的阻力非常大,有很多客户会直接问我们:阿里巴巴是什么?”
“我说我是阿里巴巴的,他说,哦,你们是不是旁边那个唱歌的歌舞厅啊?”大炮说,“介绍还不到五分钟就被客户撵出来。最常听到的是‘互联网都是骗子’。”
这样“打游击”的时节持续到2001年,直到李旭晖(Elvis)和关明生(Savio)两位重要人物相继加入了阿里。
2002年,Savio(关明生,左一)、Elvis(李旭辉,右一)与李琪等人合影
从通用(GE)集团来到阿里担任COO的Savio,被认为是阿里巴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人物,“今天最好的表现就是明天最低的要求”由他最早提了出来。Elvis来自阿里当时的竞争对手——环球资源,他带来了成熟的销售方法体系,把这支“游击队”转型为“正规军”。
“我们那时候看他们是仰望、仰视的。”现在担任中供人员与组织发展部资深经理的陈海强对《天下网商》记者说,“非常专业,而且积淀很深。”
在业务上,Elvis 为中供铁军引进了“陌拜”的概念。所谓“陌拜”,就是陌生拜访,现在地推行业视之为基本功。雷雁群等人就是带着Savio和Elvis给的新理念,来到永康、义乌等地开辟市场。
永康,隶属于浙江金华,是一个以五金企业为主的小县城,被称作“五金之城”。义乌是著名的小商品市场聚集地,廉价的生活用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送往海外。雷雁群等人在永康跑了一个月,只签了几单。他回杭州办公室汇报这个情况,认为已经没有客户了。
大家都不相信,李琪就把他们又赶回去了。”当年被派往义乌的俞朝翎(创业酵母合伙创始人)回忆道。一个月后,雷雁群又回到杭州办公室,说这次连拖拉机都坐了,跑到了很偏的地方,但李琪还是坚持让他继续回永康跑。
“再回来的时候说这次是徒步把所有的市场跑遍了,能做的都签回来了。”俞朝翎说,“当时我们都觉得,如果三个月就能跑完这个市场的话,那这个业务做半年也就完了。”
经过李琪的劝说,雷雁群等人最终决定驻扎在永康。租了一间农民房,几个人住在一起,白天跑客户,晚上分享经验。而这种工作方式不但让他们彼此之间结下了患难之交,也成为了中供后来经验分享的雏形。
中供铁军成员在出租屋内讨论业务
“狂跑,狂总结,狂分享。”陈海强说。
有一次,大炮去拜访一家工厂,刚迈步进去,“一条狗就扑了上来,它站起来跟我差不多高,当时我吓得腿都软了。”大炮说。由于这是中供铁军当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大家分享经验之后决定,每个人都背一个特别硬的包,主要用来防狗。
为了迅速让客户了解阿里,中供铁军早期选择从环球资源的客户切入。因为,环球资源已经在永康市场开拓了多年,被他们教育过的客户更能接受阿里。
环球资源,是阿里巴巴当时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当时已有30多年历史,主要业务也是B2B,他们编纂的贸易目录包含了亚洲和中国很多的企业。中国供应商,其实就是阿里巴巴和环球资源低价竞争的产物。
在俞朝翎印象中,环球资源的销售顾问经常是西装笔挺,与穿着T恤汗衫的中供铁军相比,一看就很专业。
“当时其实很不自信,很自卑,但我们冲劲足,靠精神、狼性一口一口咬下来。”陈海强说。
他记得,有同事分享过一个“门把成交法”,“第一天上午进去和老板谈,不行,走了。过一会他又来敲门再跟老板谈一轮。当其他客户都跑完之后,他顺路回来又敲门进去再谈。客户虽然烦不胜烦,但也有很多客户就是被这种精神打动了。”
由于环球资源的核心精力放在追逐大客户上,给中供铁军留下了中小型企业的市场,而这部分市场就成为中供铁军“农村包围城市”的突破口。
在义乌的俞朝翎当时定了一系列“接地气”的规矩:穿着绝对要比客户更土,让老板们不反感;销售时,跟老板一定不能讲英语;不许说“互联网”,要说最土的话,让老板一听就能听懂;如果是跟老板娘谈,可以说些英语,表现得更专业一点。
到2001年底,中供铁军在永康市场的客户量追上了环球资源。大炮是当年业绩过百万的12名“百万英雄”之一。在年度颁奖的时候,Savio为他们每人写上一首藏头诗,这些诗组成了后来的《阿里打油集》。大炮记得,Savio还会将团队的目标写在纸上,再把纸撕碎,撒向天空,微笑着走下来和团队成员一一击掌,带着大家一起喊:“Yes,加油;Yes,加油!”
2001年底,干嘉伟(右一)、李琪(右二)、孙彤宇(左二)、李旭辉(左一)给当时的最佳客户经理方永新(正中)颁奖
在永康与义乌取得成功后,中供铁军开始从浙江向全国扩张,销售人员增加到200多人。“当时的Elvis、李琪他们调谁,谁就立马动。前一天调动通知发出,第二天人就到位了,这没有什么好商量的。”大炮说。
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第二年,“中国制造”开始在海外受到追捧。与此同时,中国网民数量也急剧攀升,互联网大规模普及。在永康的雷雁群已经明显感觉到,中小外贸企业开始接纳了阿里巴巴。
他回忆,铁军的罗建陆(现为上海某公司合伙人)在2002年做到了一个月84万元的签单金额。
“这让我们都开了天眼,大家更是像神仙一样地看待Elvis。”他说,“因为我们是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实现了从2个月1单到一个月84万的突破。”
跨越“非典”
2003年,是阿里巴巴在B2B市场确立霸主地位的年份。
洪方仁(现DS互联网工作室创始人)仍然记得那年去参加广交会时的场景。那时他是浙江金华一家滑板车企业的外贸经理,对新闻里说的“非典”也似懂非懂。
2003年,冷清的广交会
“展位门口20分钟能走过一个人就不错了,”他对《天下网商》记者说,“上半年的订单全都没有了,回来之后还被隔离了。”
“(非典时期)所有做外贸的企业都闷葫芦了,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俞朝翎说
结束了隔离期的洪方仁回到工厂后发现,自己的工厂停产了,而隔壁工厂却一直在生产。打听后他才知道,隔壁是阿里巴巴的中国供应商。他立马找到中供铁军的孙利军(花名“大圣”,现任阿里副总裁、阿里乡村事业部总经理),并很快成为中国供应商之一。圣诞节之前,他们终于接到了来自希腊的新订单。
洪方仁的经历,只是千千万中国企业在那年的一个缩影。阿里巴巴B2B事业群前CEO卫哲曾总结:“非典”给阿里巴巴作了最大的推广。
2003年非典爆发期间,马云在公司给员工鼓劲,之后阿里员工自我隔离在家办公
为了把握住这个销售机会,非典时期的中供铁军们戴着口罩在各个工业区跑客户。好多企业已禁止外人进入,中供铁军就在门口用电话跟老板谈,依然能签很多合同。
这一年,阿里巴巴史无前例地大规模投放电视广告。从2003年4月2日开始,每天晚上9点到10点,央视滚动播出“阿里巴巴,商人的网站”。同时,阿里巴巴还在美国新闻频道CNBC投放广告“where smartbuyers find suppliers online" 。
“我们的业绩创了新高。”俞朝翎说,“客户数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2倍。”
而对于整个阿里巴巴来说,那年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是成立了淘宝和支付宝。
把潜能发挥到极致
天下武功出少林。
中供铁军在地推江湖中之所以能够成为“少林派”,向行业输送了众多的COO和CEO,关键是靠其对人的管理。
“在人性的调动、对团队的管理和销售方式方法上,中供团队已经做到极致。”雷雁群对《天下网商》记者说。
其中,最为人印象深刻的就是中供铁军的“PK”文化。铁军内部“PK”较量的虽然是销售业绩,但押在桌面上的却是荣誉。
“每年3、6、9、12月是中供的大战月份。大区与大区,主管与主管,小到个人与个人,轮番的各种PK。”陈海强对《天下网商》记者说。
2006年12月,中供浙江区域东一区和东二区进行的“百团大战”,是早期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一次PK。
雷雁群当时率领东一区,与东二区的俞朝翎展开业绩PK。在开战前,雷雁群现场杀了一只鸡,“给大家打鸡血”。摆好酒坛、酒碗,每个人上台报目标,用鸡血把目标写在白布上。酒干了,碗砸了,气氛让人血脉喷张。
当时刚升任东一区主管三个月的甘才燕回忆,“公司销售策划部门发了一封邮件说:东一区与东二区打起来了。伴随这封邮件而来的是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音。”她在内心发了毒誓,不给自己任何输的退路,“当时不能用一个疯狂来形容,所有人的每一天、每一个细胞都在战斗,每个组员死盯一到两个对手,死死咬住。”
而在东二区,俞朝翎没有举行仪式,只开了一个作战会议。“我们要求就是一步一步走,不要被别人打乱节奏,但半个月后,突然发现别人业绩蹭蹭蹭往前走的时候,再赶已经来不及了。”
时至今日,俞朝翎还会为十年前输掉这次PK而后悔。“输了的人请客吃饭,但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面子上挂不住。”俞朝翎说。在那之后,每一次PK前他也会举行一些刺激团队情绪的仪式。
2005年2月,俞朝翎(左四)在带领团队举行中供铁军KickOFF活动
在雷雁群看来,如果PK是一场游戏,首先要让大家入戏,仪式会把人内心的恐惧驱散掉,把欲望、野心和不服输的精神调动起来。然而,在中供体系之外,动员仪式并不是没有争议,但这种把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的管理风格却被阿里保留了下来。
小白兔、野草、野狗和明星
2007年左右,中供销售团队达到顶峰的7000多人。即便已是如此庞大的队伍,不管是哪个年龄段,只要进入中供便会成为一群气质类似的人,这种气质叫做“阿里味儿”。
而新人从入职到正式成为铁军一员,往往要经历严苛的考核和锻炼,第一步是进入“百年大计”培训。
“百年大计”(简称百大),建立于2001年,是为培养中供销售人员专门开设的培训班。彼时阿里巴巴频临倒闭,但马云还是从账上拿出100万投入到百大系列培训的开发,由马云亲自为第一期学员授课。
2001年马云在百大培训上授课
百大培训60%的内容侧重文化和价值观,40%是业务培训,其目的就是让新人更有“阿里味儿”。由于橙色象征着阿里文化,百大培训又被称为“刷橙”。
从2001年到2016年10月,百大已有227期,培训了13000多名销售人员。除了中供最初的十多名销售外,每一个入职中供的人都必须经过百大的培训。更为残酷的是,即便是在培训阶段也要施行末位淘汰,只有过了这一关才算真正入职中供。
马云与第三届百大学员合影
入职之后,新人会被迅速分成四类:第一类是小白兔:勤奋,但还没有出单,具备很大的培养价值。第二类是野草:既出不了单,也不勤奋,价值观还不好。第三类是野狗:能出很多单,但价值观不够好。第四类则是明星:够勤奋,价值观好,业绩也很好。
四类人中的明星要提拔,野草要消灭,小白兔要给足机会,而野狗要限制使用。
最早提出四种分类的正是阿里巴巴前COO Savio,如今这已是地推行业流传开来的人才标准。
在中供,一名小白兔变成明星,要历经很多磨难,需要许多人帮忙,其中很重要的人便是师父。
师父往往是Top Sales或者很有经验的老销售,但凡认了师父,对方都会手把手地教徒弟。陈海强记得,他当年住在师父家,吃在师父家,是一种“革命关系”。等徒弟学成之后又会再去带自己的徒弟,把中供的销售方法论和阿里价值观一层层传承下去。
现在阿里将员工分为三年陈、五年陈和十年陈,五年陈会被授予一个白金戒指,代表承诺要成为阿里文化的布道者。“十年陈其实官方没有,就是中供铁军自己在做,因为我们是最老的,十年陈大部分集中在我们这些人。”陈海强说。
徒弟出师之后,在价值观和文化上给他指导的人就是HR,而70%以上的HR都是销售出身,深知一线员工内心哪些地方最柔软。“HR在阿里的主要职责是抓人心,”现任阿里B2B事业群副总裁余涌对《天下网商》记者说。
2016年10月31号,余涌在中供青岛区域看望同学并分享演讲
他举了一个例子,比如说今天一个员工把水洒了,普通的管理是把水擦掉,再好一点的管理可能会找出水洒的原因,防止以后再洒,而中供关心的则是,平时做事很认真的人,怎么这段时间魂不守舍?通过沟通了解到是她跟婆婆吵架了,那就再跟她聊婆媳关系怎么处理。
难以复制的铁军经验
然而,中供的管理并非只是这样温情款款,能成为铁军自然是因为有铁的纪律。与客户发生争吵、内部考试时瞟了一眼别人的试卷、伪造拜访客户的记录等等行为都会被直接开除,不论资历、不论业绩。
2009年,国外网站出现大量对阿里B2B业务的投诉。阿里调查发现,部分中供销售员涉嫌为国内企业伪造资料,协助其获得“中国金牌供应商”身份,而正是这些企业通过中国供应商对全球买家进行诈骗,2009年发现1219家(占比1.1%),2010年发现1107家(占比0.8%),阿里随即关闭这些企业的账号,把它们列入黑名单,这就是让阿里遭遇有史以来最严重信任危机的“黑名单事件”。
外界通常把这次事件的原因解读为中供的业绩压力,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对外贸行业的冲击,但当年亲历事件的中供铁军们,则认为是自己监管不力。
“我觉得我更在意的是,铁军的荣誉受损。以前我们在集团是文化价值观的典范,”雷雁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声音低沉,语速缓慢,“因为这个事情,当时就觉得我们之前发挥的作用不被认可了,别人把你的功劳都抹杀了。”
马云在后来写给员工和客户的邮件中痛斥了这种欺诈行为,称“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捍卫阿里巴巴价值观!所有直接或间接参与的同事都将为此承担责任,B2B管理层更将承担主要责任!”
此后,阿里B2B公司CEO卫哲和COO Elvis引咎辞职,被辞退的管理层及员工达上百名,这使得曾盛极一时的中供铁军遭受重挫。很难想象有什么样的企业能下如此大的决心捍卫自己的价值观。
“我们的价值观,(已经)变成我们身上的血脉。”余涌说,“对我们这些老中供来说,价值观意味着什么,可能别人都不理解。”
为了抚平伤口,中供铁军启动了改革,全面提升管理和监督能力,慢慢恢复了受损的士气。
就在中供铁军奋力挣脱“黑名单事件”阴影之时,新一轮互联网创业浪潮袭来了。离开中供的人要么去创业,要么加入O2O公司,把一粒粒中供铁军的种子,撒向了更广阔的天地。不过,其中很多人也发现,已经很难找到适合复制中供铁军经验的土壤了。
2011年11月,原阿里巴巴副总裁干嘉伟从中供铁军出走,加入美团,并打造了一支与中供类似的队伍,这是业内公认把中供铁军经验应用得最好的团队。
2011年,赶集网前COO干嘉伟在中供“回到根本”活动上发表演讲
但他还是在一篇文章中承认,“以前在阿里,很多东西都是顺理成章的,而对美团来说,我进来的时候差不多是团购市场的最低潮,这几年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挑战也大了很多。”
“即便创业的伙伴大多数是阿里人,但也很难再复制阿里的文化。有些事可以用在新的公司里面,有些不可以用。” 2012年离职创业的雷雁群说。
俞朝翎认为,时代的变化,主要源于人的变化。面对80后、90后,“你试图去改造他们是改造不了的,只能去适应他们。”
与之相比,一直在百大接触年轻人的陈海强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如今,百大里的“90后”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他发现,无论年轻人怎样改变,总有一部分人具有阿里文化所需要的特质。“圈出30%—40%的青年符合我们(的价值观),没有问题,”陈海强说,“这个群体已经足够大了。”
再造新铁军
“百大”培养出的13000多人中,“85后”张亮是唯一一个曾两次进入“百大”的人。
张亮在百大期间的照片
2015年4月1日,张亮第一次进入“百大”。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他曾以为自己会是班里最能说的人,结果他发现同学们不是做过互联网的,就是名校高材生,“不仅能说,而且说得特别好。”
结果,张亮遭遇了末位淘汰。
心有不甘的张亮找到B2B人力资源部资深总监大炮,前后又争取到了两次面试机会,都未能成行。直到2016年3月底,他才重新获得进入“百大”的机会,并正式成为了中供铁军的一员。
在这一年里,张亮总共参加了四次百大面试,面试过他的人超过30位。与张亮“求着”进中供不同,1992年出生的四川姑娘杨佳几乎是“被求着”来到这里。
杨佳(前排左三)在百大期间的照片
2015年底,毕业半年的杨佳正在寻找新的工作机会,她把简历投到阿里后不久,接到了温州区域销售主管陈锋的电话。
“我给她打电话的时候,就非常清楚她就是我要的人。”陈锋对《天下网商》记者说,“我自己是Top Sales,我要招的是跟自己比较像的人。”
通过层层面试后,杨佳还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去中供,陈锋为此专门从温州赶到杭州与杨佳面谈。“我不是跟她推销阿里巴巴有多好,而是问她的理想是什么。了解清楚后,我真实地感觉到阿里能够承载她的梦想。”
最终,杨佳还是加入了百大。
虽然张亮和杨佳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人,但陈峰说,他们都是具有“阿里味儿”的人。
刚刚担任“百大”班主任不久的王薪薪告诉《天下网商》记者,她现在带的新人,跟她十年前自己接受培训时的那群人,味道也都一样。
2016年10月11日,中供铁军15周年活动,阿里资深副总裁、B2B事业群总裁吴敏芝说,中供铁军从客户价值出发,有很强的执行力,代表的是精气神,是一种文化。
从百大毕业后的张亮和杨佳迅速到了温州区,开始跟着陈锋跑业务。入职没多久,两名新人就开始寻找PK的对象。“有一个月我向四个人发起了PK。”杨佳对《天下网商》记者说。
今年9月份,杨佳和一个入职两年的前辈PK,到最后时刻仍落后前辈一个客户。“大家觉得当时胜败已经定了。我不甘心,又去谈了一个新客户,弄到下午六七点,最后客户签约,(我)终于跟那个同学并列第一。”杨佳说。
十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变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2015中供团队集体活动
目前,中供铁军在全国56个区域有3000人,但他们还是喜欢用“钢七连”“战天下”“心天下”这样有血性的名字来彰显豪情。与人数最多时的7000人、一年做到40亿的业绩相比,现在的中供可以用少一半的人做到50亿。但这对于渴望再现中供铁军当年辉煌的人来说,仍然是不够的。
“我们不革自己的命,那我们就永远等着被别人革命。”大炮说,“接下去我们要做的是B2B转型升级,这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内部创新,但一定会带来让人欣喜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