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

超级个体的大时代背景——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

本章内容框架:

1-1  未来职场的定位坐标是什么样的?

1-2  未来职场哪些能力会更加增值?

1-3  未来的职场有哪些职业赛道?

1-4  未来哪些职业会越来越火,哪些会逐渐衰亡?


1-1  未来职场的定位坐标

【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_第1张图片

一、职业坐标的重要性

1、有清晰的坐标让你不会迷路;

2、一个点的价值往往不是由点本身决定的,而是由坐标系决定的。

二、职业坐标体系

1、传统职业体系(陆地体系):美国的管理学家施恩在《职业锚》中提出“职业金字塔模型“,即所有职业都可以被3个坐标所描述:行业X企业X职业。

2、个人时代体系(海洋体系):圈子X能力X特色

三、在全新的职业价值体系中间,个人增值的方法是什么?

1、不断建立弱联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

关于弱联系——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Mark Cranovetter,曾在上世纪70年代他的博士论文《弱联系的强度》中提到:按照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行动的内涵区分链接强度。不过更加简单的说,弱关系是指你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见面和接触的人。

强关系基于情感,而弱关系基于信息。

要走出去发展圈子,尤其是同行和同好的圈子。

从现在开始,每个月至少有3次跟自己弱关系圈的热见面。

你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在圈子里提升了能力,你可以考虑再换朋友圈。

2、找到自己的差异化能力优势

当我们进入一个圈子,不妨问自己3个问题:

(1)有什么事,我在这个圈子里比较有能力优势的?

(2)有什么事,我再这个圈子里面对大家最有价值的?

(3)有什么事,是我真正感兴趣的事儿?

如果你能找到这三者的交集,就持续地做这个事情,你很快会在圈子里形成一个独特的能力标签和优势。

3、持续放大自己的特色

持续的在圈子里面放大自己的影响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强化你的特色,你的职业身价就会越来越高。

特色,是价值的消费升级,价值基于需求。


1-2  职业新坐标下,真正重要的6种能力

【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_第2张图片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这本书里,提到一个观点: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有6种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分别是:设计感、共情能力、讲故事、整合、娱乐感、意义感。

第一、设计感

设计是“设置一种计谋,让事情得以推进”。也就是说,优秀的设计总是创造出一种新的解决方式,让事情得以顺利进行。

第二、共情能力

简单来说,就是站在别人角度思考,甚至思考得比别人更深入的能力。

第三、讲故事的能力

第四、整合的能力

行业不断跨界,领域不断变化,最强不是总在从头学习,而是持续整合的人。

“给小白要讲大牛,给大牛要讲跨界”

产生一个跨界才会产生心理距离,会更好理解现状。

第五、娱乐感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让你觉得好玩的能力”

第六、意义感

意义感是一个人自我领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_第3张图片

设计感和讲故事——产生影响力

共情能力、整合能力和好玩——提高竞争力

意义感——自我驱动和领导他人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这本书中的表示是:

一、不只有功能,还重设计;

二、不只有论点,还说故事;

三、不止谈专业,还需整合;

四、不止讲逻辑,还给关怀;

五、不止能正经,还会玩乐;

六、不只顾赚钱,还重意义。


1-3 未来职业世界,只有三种人

【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_第4张图片

一、我们先从一本书开始说起,名字叫《增长的本质》,它是一本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书。作者塞萨尔是麻省理工学院的一名物理学家。

它提出一个观点——今天的社会和原始社会的不同,本质上来说是物质排列的方式的不同。

橡胶、钢铁、皮革这些东西从原始社会一直就有,但是现代人懂得更好的排列组合,把它变成一辆汽车;

手机里面的处理器,和沙子的物质是一样的,只不过因特尔用全新的方式排列了原子,这让它们俩的价格千差万别。

一本书写得好不好,本质的区别,是这些字母的排列方式。

这个更好的排列方式,其实就是信息。

所有的科技文化法律规则,本质上来说,都是信息。人类社会的进步,科技和商业的进步就是一个信息量增加的过程。

企业的核心功能也是信息的生产、营销、推广。

二、一个人最习惯的处理信息的方式,也就决定了你自己的职业路径和职业类型。

想象一下,今天一个人收到一段信息,可能会有几种下意识的处理方式:

1、媒体人——第一种人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快地把这个信息传播出去,他持续地做这种传播的动作,周围人就会越来越发现,说,他这有好东西——慢慢就开始关注他。这样一来,信息对于他来说,产生了更多的链接。

浏览大量的信息,结合自己的独特视角,然后用最有利于接受的方式传播出去,这就是典型的媒体人的能力。

2、产品人——第二种人收到了信息以后,他会想说这东西很好,怎么用呢?慢慢的,他就会搜索更多的信息,不断地增加自己的信息量,慢慢的他会成为一名专业人士。

产品人的核心是产生信息的能力。他会不断地更深、更有效地挖掘和生产信息。

有强烈的好奇心、持续的思考,这是典型的产品人的特质。

3、运营人——还有第三种人,他想的是我上哪找更多的专家生产出更多的信息,找更多的传播者传播出更多的链接呢?他们之间怎么协调怎么沟通呢?这种人形成一个平台,就是运营的人。

运营人的核心是链接的能力。他不断的链接人和事儿、未来和现在,更好地配备资源。

所以当一段信息传播过来,媒体人下意识地往外传播;产品人下意识地去寻求更深更多的信息;而运营人下意识地去链接这两者。

三、应对策略

1、首先,你应该是三种能力都有的人。在这个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的时代,很难想象一个完全缺乏某种能力的人;

2、其次,你应该有一个比较强的专门的赛道,这样才不至于分散优势;

3、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没有必要每个都强,但是需要能够识别什么是好的——因为你可以和最专业的人合作。

很多人内心持续地和同事、同行较劲,觉得他们水平也不怎么样,怎么过得这么好?等到有一天分出来赛道,你就意识到,其实你们是不同赛道的人,不是对手,恰恰是最好的合作伙伴。

所以也思考下,你是什么人?你身边的竞争者、同事、资源各自是什么人?你能和谁是最好的伙伴?


1-4 问答:什么是真正的特色和跨界?

一、什么叫弱关系?

著名社会学家、斯坦福大学教授 Mark Granovetter,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专门研究了在波士顿近郊居住的专业人士、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是怎么找到工作的。

Granovetter找到282人,然后从中随机选取100人做面对面的访问,发现100人中有54人是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工作。

当宅男们绞尽脑汁纠结于简历时,一半以上的工作已经让那些有关系的人先拿走了。在这些靠关系找到工作的人中,只有16.7%每周至少见两次面,55.6%的人每年至少能见到一次。另有27.8%的帮忙者则一年也见不到一次。这个研究结果作为他在哈佛大学的博士论文《弱联系的强度》。

Granovetter按照互动时间、情感强度、亲密程度、互惠行动的内涵区分链接强度。不过更加简单的说,弱关系就是指你并不会在日常生活中频繁见面和接触的人。邓巴数是150个人,一个人的强联系大概30人,弱联系大概是120人。

强关系基于情感,而弱关系基于信息。中国社会是个从人情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的社会,弱关系效应日益明显,并不会如国外一样火力全开。

二、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特色是价值的升级,价值是需求的回应。所以观察圈子的需求,然后发展自己的相对优势,最后才是特色。

三、什么是真正的跨界?

跨界是指带着一个领域的能力迁移到另一个领域去,并产生竞争优势。但前提依然是,你原来的能力是新圈子里的需求。所以娱乐圈书写得最好的人,的确是跨界打劫——比如文学青年跨界娱乐圈的郭敬明。

但是厨师圈歌唱得最好,却看不到太多的价值——除非也有《中国好声音》厨师版,或者你能够为你的客人一边做饭一边唱歌。

你可以斜杠很多领域,但是主业依然要硬。

四、混圈子都要从回去修炼能力开始吗?

不是的。能力的上升本身需要3个东西:新知、练习以及同辈反馈。

圈子本身就是一个加速提升能力的地方。所以,正确的思考是:你有多少能力,先进入什么圈子;在圈子里提升了能力,你可以考虑再换朋友圈。

多和同侪接触,不要总想着在家憋大招——这个心态本身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现


1-5 知识众筹: 来自50多个行业一线的职业趋势报告

我们所有留言中“众筹”得出的四大职业趋势:

1. 外包的产生与内部抗衡

各行各业内可以被规范化、信息化的领域,都在逐渐完成三个阶段:规范化分工、技术化提效、互联网化放大,前面2步会极大提升效率,而后面1步是杠杆,会放大影响力。

一旦一个专业职位进化到技术化,一个公司的工作量就已经不足以喂饱这个专业岗位,产量高于需求必然导致向外接活,这个职能就从公司内部走到了市场外部。

从公司子机构到独立运营的外包子公司,从企业员工到个人品牌是必然趋势。

内部员工和部门抵抗这种变化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自己按照这个进化路径走,壮大扩张,成为全市场的外包;一种是自己深刻理解业务,形成与企业的深度联盟。

Allison:近几年来技术的规范性、可替代性让整个大行业有一种不断细分的趋势。能够普遍适用的专业,都开始从子机构变成独立运营的子公司,说明行业内部的专业,逐渐开始从对内服务走向对外服务。

2. 持续差异化内容导致马太效应

持续输出差异化的内容是吸引注意力的核心,有持续生产能力的人和组织会越来越强,形成独特的品牌或时髦的说——IP,而同质化的内容和服务会逐渐消亡。

桃源:现在建筑专业比较大众化的住宅什么的已经不行了,所以整体显得行业很不景气。现在的建筑界,靠的基本是明星效应,比如一些建筑大师,类似国外的库哈斯、扎哈等的角色,在国内是很有市场的。

苏伟:同质化的内容沉没,差异化的内容被逐渐区隔出来。同质性的内容,越来越没人看,打开率极低,各种应用和新奇内容都在抢夺大家的注意力。尤其今年最大的感觉是:发现人没有了。去年还热热闹闹做团购,搞活动,各种群里每天都很活跃,随便扔一个话题,都能讨论半天。现在,再也没有这种盛况了。我们做的儿童图书、教育教养的资讯内容,比起儿童智能玩具,在吸引注意力、抢占时间上,没有优势,原因:不能持续提供差异化的内容。做内容,不管是针对那个人群,先到先得,后到没有任何机会。

用思想来思考:我是一家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脱口秀节目的编导,毋庸置疑技术和互联网对我们的传统媒体冲击很大,一是表现为广告投入大大降低,二是我们受众覆盖面小的缺点更加明显,三是更没有收视率了。

小糊涂孩:我是一名电商设计,这几年设计的地位有所提升,从跪着到蹲着了,更多的大店铺重视视觉营销,设计感,传递品牌调性!设计工作者也从运营说什么做什么,变成了能提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互联网让设计者的地位越来越高了,以前设计产品包装logo看不到实际的价值,但现在一张好的图片,就可以很大影响图片的点击率和广告投放的效果!想要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时代脱颖而出,就需要古典大大说(的会讲故事、设计感、好玩等高感性能力。

3. 中间商、信息差、价格差的业务很难行得通

阳春:我是汽车行业的,离开店端服务已经一年,也就是进入互联网架构的平台一年。互联网改变了部分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目前在汽车行业的改变还在探索中。最大的变化是价格更透明,交易透明,以前线下隐秘操作的业务模式,因为透明的平台化更便于管理。

顾凯杰:我是做海运物流的,这些年互联网对我们这个圈子最大的改变是信息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客户随便在网上一查,就能比一个刚入行的新销售知道得多。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赚取更多利润已经很难行得通。

4. 什么在消亡,什么在进步?

能够被规范化、技术化的手工业、基础体力和脑力工作在消亡;

廉价生产力在海外外包;

使用人的独特能力的职位在崛起。

正在消亡的: 制造业工人、白领、法律咨询、保险计算、工程造价、司机、银行柜员,还有编辑……

正在兴起的: 艺术类的职业,画家、音乐家、服务员、知识管理和个人规划专家、讲师、产品体验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超级个体笔记1】未来五年的职场,长什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