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_第1张图片
作家程喜林

作家简介:

程喜林,男,网名“长缨在手”,曾当过兵,武汉市新洲区委办公室退休干部,长期从事机关文书写作。偶尔写点文学作品。著有《兵位帅谋》一书。

《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_第2张图片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

文/程喜林


《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_第3张图片


        今天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早上还未睡醒,铺天盖地的微信祝福接踵而来。在祝福孩子们、小朋友节日快乐的同时,老年人、年轻人也乐此不疲,纷纷把自己纳入儿童系列。于是,老儿童、大儿童、小儿童在一起,普天同庆,普天同乐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美好气氛!这种气氛,让我心花怒放,不能自已。

        的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那是最真实的故事,那是最难忘的岁月,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时间回溯到50多年前,我童年时演绎的许多故事,一如昨天,令人难忘!

        我父母生养我们姊妹5人,在一家同辈中,我位居老三。上面有两个哥哥,下面有妹妹和弟弟。用现在的话讲,是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我二哥曾经对我讲:“老大是个宝,老二是稻草,老三宝中宝。老三最幸福!”那意思是说,我们家的大人,对我这个老三特别厚爱。我曾经不以为然,不置可否。现在,回想起来,的确如此。

        我出生的年代,中国才解放几年,在一片废墟上建立起的新中国,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的国人都过上好日子。在广大的农村,很多家庭的孩子,真的是吃不饱,穿不暖。我的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大哥二哥,都曾经吃过糠糟、吃过树皮和野菜。待到我出生时,情况有所好转,但还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

        我生来饭量大,如同现在人们爱说的“吃货”,而那个年代又恰恰是缺少吃的,很难吃上一顿饱饭。所以,在童年阶段,我一天到晚总是觉得肚子饿得慌。有一天,我的母亲不知道从哪里弄来小半升(农村过去的量具)“细米粉”(新洲地方方言。就是稻谷经过加工后的细小的米粒),当时只有大哥和我在场。母亲喜形于色地来到灶台,我和大哥紧跟着来到厨房,围着锅台转。大哥说:“妈,少加点水,我宁愿少吃点,也要吃干点的!”大哥刚讲完,我立马大声说:“妈!要多加点水。我要吃饱!”

        母亲一脸茫然。最后,她巧妙地用了一个让大哥和我都能够接受的折中的办法——不干也不稀,我们都不再说什么了。

        我清楚地记得,母亲当时拿着水瓢,弯着腰,从水缸里一瓢一瓢地将水舀起来,倒进锅里去,差不多三分之一的时候,放进米粉,再盖上锅盖。然后,坐到灶台炉口,一把一把地往灶里送进可燃的柴把子,只听见柴火哔哔啪啪地在灶中炸响,直到“细米糊糊”煮熟为止。

        在阵阵米糊糊香味中,母亲站起身来,给我和大哥一人盛上一碗,说:“两个儿啊,快吃!”我和大哥就站在灶台边,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却悄悄地走到厨房外面去了。

        当我们狼吞虎咽“吃饱喝足”后,再到厨房外面时,看见母亲正在一旁流泪。不懂事的我问:“妈,您为么事哭了?吃了冇?”母亲说“冇么事。我先吃了。”我就不再追问了。

        后来我才知道,实际上母亲那餐根本没有吃,她不吃,是为了省下来让我们哥俩好好地吃饱。她流泪,是心疼我们平日难有饱饭吃。以致到后来,就是我上了高中已经成为青年了,每次背米袋子上学的时候,母亲总是在我临离开家时,还要铲上一碗米,添加进我的米袋子里。

        多少年过去了,我和大哥一个要吃干、一个要吃饱的故事,一直成为我们姊妹几个苦涩而又酸甜的笑话。每每谈及此事,母亲总是眼含泪水,笑着对我们说:“那时真是太穷了,孩子们遭孽啊。”

        在那些苦难的生活和苦涩的故事中,总有父母无私的爱,也总有孩子们的天真和任性。那一年,我的父亲从黄石回家,跟我带回一双崭新的球鞋。从来没有穿过这样好鞋的我,喜出外望,简直如同过年一般。

        那天晚上,在一盏不太明亮的油灯下,父亲从一个纸盒里拿出球鞋放到我的面前,他让我坐下来,要给我穿上。那双鞋子蓝帮白底,蓝帮两边各有6个圆孔。父亲将一双长长的白鞋带,一一穿好,再穿在我的脚上。当天晚上,我高兴得半天不睡觉,就干脆不睡,把鞋带拆下,自己也学着父亲的样子,一一重新“组装”,弄了几次,却始终不是父亲穿的鞋带那样。我急了,就喊着让母亲帮我穿。母亲穿了两次,也不是父亲穿的那个样子。于是,我又哭又闹,非要父亲再跟我穿一次。这一下,整个家庭成员都惊动了,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母亲无可奈何,只有把睡着了的父亲喊醒,让父亲再跟我穿上一次。这一下,我破涕为笑。看着我不再哭不再闹,父亲也笑了:“你这孩子,这么小就就这样犟、这样噜苏,长大了还了得啊!”

        小时候,尽管我调皮,但父母的勤劳和艰辛,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从小就能够体谅大人的难处,读书比较用功,也帮助大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扫卫生、刷碗、洗衣服、挑水,等等,很得父母的欢心。

        父母生养我们兄妹五人,我只有一个妹妹。在我的儿童年龄段,上面的两个哥哥要外出干活或读书,下面的妹妹弟弟又小,所以,我做的一点点小的家务事,些许为母亲分担了一点劳累。然而,就是这些平平凡凡的小事,使母亲感到欣慰。她逢人就讲:“我的三儿像个女伢,多亏他帮我做些家务事,我的担子轻多了。”言谈之中,坦露出慈母对孩子的爱怜。我的奶奶则讲:“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上人。三儿从小这样,将来一定有出息。”正是小时候学会了这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又有老一辈的关爱和鼓励,我才养成了一个勤劳、吃苦、担当的好习惯,直到如今我还在继续受用。

        童年早已逝去,往事历历在目。5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童年的故事,既感到苦涩辛酸,更感觉幸福温暖。在那样苦难的年代,父母亲把他们无私的爱,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献给了我们这些孩子,让我们这些个懵懵懂懂的孩子在艰难中快乐地生活、成长,直至让他们的爱,延伸到了我们的下一代,乃至下下一代。这就是中国人的亲情,真的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写到这里,感觉自己这个老儿童,沾了小儿童的光,也成了一个快乐的老顽童。借“六一”这个机会,也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感觉非常有意义。于是,我写诗一首以记之:

          谈笑话人生,难忘父母恩。

          童心永不老,再启新征程! 

         

    (2018年6月1日下午写于武昌)


《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_第4张图片
作家程喜林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常年开辟如下栏目:

中国好诗歌、名家之作 、名家之约  、

耕夫荐稿 、小说纵横 、诗歌天地 、

散文世界 、古韵新风 、新人风景线

来稿,一律接受电子来稿。请注明联系方式,作者简介,清晰照片1张。

凡向本平台投稿的作品,一周内末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

投稿自愿,文责自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金波主编)

或发在我的微信里。我的微信号:b13945316144(白狐金波)

关于稿费:

凡本平台采用的稿件,有打赏有稿费,无打赏无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五十作为平台运营、百分之十是平台的税费。小说、散文、诗歌活动及出书费用。有音频主播的,作者的百分之五十的稿费,作为主播的稿费。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请投稿者加主编微信号以便发放稿费。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白狐金波)

《宁古塔作家》《宁古作家网》

顾  问:

田永元  耕  夫  雪  原

主编团队成员 :

朱文光    于百成    李延民     

山  之  金  波

执行主编 :  金  波

摄影师 :张永鉴  金美丽

《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宁安市,旧指宁古塔,是中国清朝统治东北边疆地区重镇,管辖沈阳以北、黑龙江、吉林广大地区。为清朝著名文人的流放地,二百多年来这里汇集了大量的文人墨客足迹,产生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深远影响。

《宁古塔作家》《宁古塔作家网》:不厚名人,不薄新人。愿为所有文学朋友提供最佳的展示平台。如果您想看更多《宁古塔作家》的文学作品,请网上搜索《宁古塔作家》即可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来稿!

《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_第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古塔作家》耕夫荐 稿 ‖ 程喜林 : 致我们逝去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