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五玥
0 1 知识焦虑,其实不能提高自己认知
最近被王耳朵与韩寒的焦虑观点刷屏了。
最开始朋友圈刷爆了一篇叫《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本来是阿里系与腾讯系的对抗,资本运作的弱肉强食,可能对于摩拜创始人胡玮炜来说,也未必是好事。
但是这样的故事,王耳朵的文章观点给“你的同龄人正在无声无息抛弃你”做了一把强有力的论据,直击大众的痛点痒点,然后被疯传。
大家激动和不安了,别人年纪轻轻就套现十几个亿,自己还在啃馒头。
后来是昨天韩寒微博怼王耳朵的文章《韩寒直击王耳朵贩卖焦虑,制造恐慌》,又是舆论的一边倒,大家又觉得韩寒说的挺对吖,底下一堆一堆的留言。
今天王耳朵又出手了,写了一篇《致大V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别教年轻人不焦虑》,来告诉大家应该焦虑,有焦虑才有对比,才有好的未来,韩寒的衣食无忧所以不用焦虑。
里面有一句话,许多时候,你的身体无法支撑你的野心,你生命的质量,会被轻易打折。
不管我们这个时代需不需要焦虑,其实我们已经每天踩着焦虑生活着,我们比父辈更加努力,接触的知识面也越广,但我们的焦虑越严重。
其实,知识焦虑的出现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只能带来不稳定的因子,现在网路如此快,出现了一个观点后,我们到底该相信谁?
现在年轻人最多的就是恐慌和迷茫,自我认知需要自己慢慢形成,只有你自己心中有了一个自己体系和正确的价值观,才不会人云亦云,跟着别人的风向走。
2.知识稀缺,生活和工作分不清又活的累
稀缺对人类大脑产生的影响,存在于意识之中。稀缺对注意力的俘获,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所见和所见的速度,而且也会影响我们对周遭世界的认识。
大多数的年轻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或者专业,然后又不想荒废时光,深知自己能力及知识的稀缺性,于是就私底下学习和提高自己。
结果是自己买了很多书,只是放在那里。
报了英语班或者其他课,又无法按计划出勤。
父辈中的人大多都是勤勤恳恳的工人,他们连续工作四五个小时或者一天,都没有说累。但是我们其实工作力度没有他们大,频率又不高,但是一回到家和宿舍就觉得累。
父辈其实养成了好习惯,而我们的时间碎片化,其实现在的娱乐不能让年轻人放松,而且会让注意力更集中,睡前总会打几局王者农药,学习计划肯定跟不上,还抱怨生活很累。
无法完成作业和课程,都会间接性的内疚。而没有实质性获取到的知识稀缺,又会造成恐慌和焦虑。
3.知识付费,绝大数都是一个雷
为什么会出现焦虑,其实大家在物质基础满足后的自然现象,都不想落后于别人,又不想被这个时代抛弃。
逻辑思维的罗振宇不是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但是他是做的最好的。他说过,如果只是看,只是听,那你只是一个靶子,在知识的枪林弹雨中承受知识的冲击而已。
所以,他不只让你看和听,还倡导你去付费,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买了许多课程,然后只是一种拥有的满足的感,别人都在学,我不学总觉得有点亏,大多课程都是一个雷。
其实,付费课程的知识只能算是二手知识,迎合听众,又把知识简单化。学习后没有像高考一样的检测,所以都是自嗨的在知识海洋遨游,片面的治疗了大家的知识焦虑,学习后而无法系统性检验自己。
大多付费知识分两种。
一种是极简式,什么三分钟读懂心理学,二十分钟掌握大明王朝,半个小时学会写作等,假大空的太多太多。
任何知识都需要自己积累起来的,况且科学家研究过,人通过听和看而最终沉淀下来的,属于自己的知识不到5%,本来他们把学习的知识都压缩不能再压缩,最后结果自己还不能获取多少。
另一种是拖延式,本来几节课就能讲清楚的事情,他会给大家婆口婆心的翻来覆去讲十节课或者几十节。
大家普遍有一种占便宜的心理,觉得课程多价格还不贵,就轻易的购买了。学不学无所谓,其实你的时间成本多多少少也在浪费,再问问自己又学了多少收获了多少。
其实,很多知识付费都是一个雷,擦亮双眼,小心中招。
知识焦虑或者时代焦虑已不可避免,最后简单给几点建议。
1.焦虑其实都是自己无法掌控未来,而又拼命想控制未来的错误情绪。
2.不要做知识贩卖的媒介和知识的搬运工,要做知识的最终接受者和学习者。
3.焦虑成为常态的时候,试着去接受一个普通不完美的自己。
4.你所坚持的东西有可能会成为你下一步前进的阻碍和壁垒,放弃也是一种坚持和成长。
5.焦虑不安的时候不要再继续迷茫了,时代留给每个人选择的机会都不多,学会珍惜。
知识焦虑的时代,尝试着去做一个主动者。而不是被大众和爆文所忽悠,当你被别人带入一个被动的世界,你已经不是自己内心的主人。我们正因为选择太多才不会选择,不要让焦虑轻易选择你,当你自己成长起来有自己的认知度和体系想法,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焦虑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