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

宋代的画作中,以古琴为题材的非常多。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宋代人是在什么场景弹琴的?


对于这个问题,南宋赵希鹄撰写的《洞天清录集》多有提及。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1张图片


《洞天清录集》为中国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古器物(古玩)辨认的书籍之一。

《四库提要》载:“是书所论皆鉴别古器之事。凡古琴辨三十二条,古砚辨十二条,古钟鼎彝器辨二十条,怪石辨十一条,砚屏辨五条,笔格辨三条,水滴辨二条,古翰墨真迹辨四条,古今石刻辨五条,古今纸花印色辨十五条,古画辨二十九条。"

在《洞天清录集》中,对于古人在何处弹琴,分别列为“”对花弹琴” “弹琴对月” “弹琴舞鹤” “临水弹琴” “膝上横琴”五条。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2张图片

对花木弹琴

花间弄曲  松下弹琴

宋画中表现高士对花弹琴者仅可见两幅:《月下赏梅图》《雪屐探梅图》,皆对梅花弹琴。

马远《月下赏梅图》绘高士停琴远望,前方梅影横斜。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3张图片
马远《月下赏梅图》

夏圭《雪屐探梅图》中一叟伫立梅边,童子携琴相伴一旁。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4张图片
夏圭《雪屐探梅图》

与花间弄曲相对为抚琴树下。


《太古遗音》云:“凡鼓琴必择明堂静室,竹间松下,他处则未宜。”


宋画描绘树下弹琴的多为松下弹琴。


如赵佶《听琴图》、刘松年《松荫鸣琴图》、李公麟《高会习琴图》、赵伯驹《停琴摘阮》、佚名《松风琴韵》等。


古人于清泉石上谱一曲《风入松》,静听流水与松涛,亦为人生乐事。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5张图片
李公麟《高会习琴图》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6张图片
刘松年《松荫鸣琴图》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7张图片
赵佶《听琴图》

对月

“夜深人静,月明当轩,香爇水沈,曲弹古调,此与羲皇上人何异。”——《洞天清录》


于静夜一调冰弦,万籁齐入琴声,佚名《松荫玩月图》、马远《月下赏梅图》等均绘此中佳趣。


按《溪山琴况》“静”况云:“至静之极,通乎杳渺,出有入无,而游神于羲皇之上者也。”


可知琴须无人处静听方妙,不过夜深抚琴需徽位分明,方能按泛到位。


因此《洞天清录》有《蚌徽》一文载:“古人所以不用金玉而贵蚌徽者,盖蚌有光采,得月光相射则愈焕发,了然分明。此正为‘对月’及‘膝上横琴’设。”


可见夜间抚琴十分流行,而彼时古琴制作已考虑到暗处拨弄的需要。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8张图片
《松荫玩月图》

舞鹤

《洞天清录》载:“弹琴舞鹤,鹤未必能舞,观者哄然,弹者心不专,此与观优何异,诚非君子之事。”


看似古人并不赞同弹琴舞鹤,因鹤不通音律,未必能翩翩起舞。不过佚名《深堂琴趣图》描绘白衣秀士于书斋端坐抚琴,石径双鹤闻音起舞,当然其中想象成分居多。按史载春秋时师旷为晋平公奏“清徵”,二玄鹤从天而降,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鹤舞乃至乐象征,体现出琴人超凡入圣,故琴家对其十分偏爱。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9张图片
《深堂琴趣图》

临水弹琴

《洞天清录》载:“湍流曝布,凡水之有声,皆不宜弹琴,惟澄净池沼,近在轩窗,或在竹边林下,雅宜对之。微风洒然,游鱼出听,其乐无涯也。”


若瀑布倾泻而下,心神为之激荡,并不适合演奏。因此佚名《观瀑图》、梁楷《观瀑图》中二琴人均未弹琴,而是携琴于飞流之下静观。至于在无声水池边抚琴则两相得宜,水流过处,恰似弦外之音。佚名《卢鸿草堂十志图》、佚名《临流抚琴图》、佚名《水亭琴兴》等均绘水滨弹琴之雅兴。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10张图片
《临流抚琴图》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11张图片
佚名《卢鸿草堂十志图》


膝上弹琴

《洞天清录》载:“春秋二候,气清而和,人亦中夜多醒,月色临窗,披衣趺坐,横琴膝上,时作小操。然须指法精熟,方可为此。”


可知于膝头自在奏一小曲亦为快事,如佚名《临流抚琴图》、赵伯驹《停琴摘阮图》、刘松年《琴书乐志图》等均绘此景。膝上鼓琴者多隐逸人士,如宋画中的卢鸿、荣启期、陶渊明等均游心太玄,旁若无人。


与之相对,黄门士则多于桌边弹琴,如《听琴图》《松荫鸣琴图》《高会习琴图》中的王公大臣均正襟危坐抚琴。


膝上弹琴难免不稳,因此宋代以来琴案广泛流行。《洞天清录·琴案》载:“琴案须作维摩样,庶案脚,不碍人膝,连面高二尺八寸,可入膝于案下,而身向前。”


可知琴案矮于普通桌案,以两膝能放进桌下为宜;桌面材料以石质为佳;若用木材制作,需用厚实木板,且最好于桌板下设空箱以扩大共鸣。


如赵佶《听琴图》中所绘琴案,面下可见音箱,镂刻精美。

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_第12张图片
佚名《会昌九老图》


当然,弹琴之处不局限于以上五种。

明朱厚爝《风宣玄品·古琴十四宜弹》还录有:“遇知音、逢可人、对道士、处高堂、升楼阁、在宫观、登山阜、憩空谷、坐石上、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气朗清、当清风明月。”

《洞天清录》之《琴室》亦载“幽人逸士于高林大木、岩洞石屋之下清旷地,清寂幽境,又有泉石之胜,琴声愈清与广寒月殿何异。”

古琴演奏少见笙歌繁华之地,举凡深林空谷、山岩崖壁之处均适宜抚琴。另外佚名《归去来辞书画图》绘舟中横一古琴,可知舟中弹琴亦不乏佳兴。

此外,古时有条件者还专门辟有琴室,《洞天清录·琴室》载:“盖弹琴之室,宜实不宜虚,最宜重楼之下。盖上有楼板,则声不散;其下空旷清幽,则声透彻。若高堂大厦则声散,小阁密室则声不达,园囿亭榭尤非所宜。”

可知为琴声悠扬考虑,造一适宜琴室十分必要,且琴室建构需符合声学原理,方能最大程度传播琴声。



版权声明:本文根据网络部分内容改编,仅用于传播古琴文化。转载本文请注明来源,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宋画中的古琴:古人在何处弹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