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为主义引导孩子,用人本主义拥抱另一半

心理学界存在三大势力,即行为主义,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非专业人士很难掌握,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到,而且使用得当,可以给我们的生活,育儿,亲密关系更加美好。我对这两大主义的理解在结婚生子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之前读书的时候学习心理学是理论层面,后来在与老公以及娃娃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让我对这两大主义充满敬意。我的经验是对娃娃可以使用行为主义,尤其是小娃娃,讲道理基本如同对牛弹琴,对另一半要用人本主义,要共感和同理心。


行为主义里面有斯金纳先生的操作条件作用论的正强化,惩罚,消退。我用和女儿的故事简单说一说这三样。正强化简单点说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物质和精神奖励,比如对于娃娃来说一个玩具,一个零食就能激励她去做某件事情,所以成人不太好用是因为成人估计只有钻石,现金和豪车才有效果。比如女儿喜欢吃糖,我就会用糖来奖励她的良好行为,但是注意不能滥用,我一般会让她得到奖励前多坚持一会,比如宝宝再坚持和忍耐一站路妈妈就可以多给一个糖,我只是单纯的想让她有一种意识只要多坚持多等待,就会有更多的惊喜。惩罚,在生活的体现就是父母的打骂,我并不认为孩子一定不能打,有时候孩子熊起来确实只有皮肉之苦才能让他有所收敛,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定在讲道理无果的情况下才能适当使用打,而且打之前要通知她,因为你不听话所以妈妈要打屁屁,让她有个心理准备,不至于受到惊吓,还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在公共场合动手,基本2岁半的孩子就有面子意识了,“骂”我是坚决反对的,尤其是那些恶毒的字眼,挖苦和讽刺更要不得,更不能在外人面骂娃娃,女儿两岁多时带她去和朋友们聚餐,她在餐桌上打碎一把勺子,我当时真的是下意识地说了一句怎么回事,女儿脸色立马变了,小嘴一撇,我赶紧抱起来哄哄和她道歉说妈妈不是故意的,宝宝小打碎勺子也是正常的,是妈妈声音太大吓到宝宝了。所以小小如两岁半的女儿也有自尊心了,做父母更是要用心呵护孩子的尊严。惩罚还有一种是让孩子得不到他喜欢的东西,比如不听话那今天也不用看小猪佩奇了。消退,通俗点说就是假装看不见,在娃娃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们就当听不见看不见,女儿在一岁多时突然就学会耍赖,不满意就赖地,一开始我们怕地会冻着她,又抱又哄,时间一久发现无形中我们的抱和哄正强化了她耍赖的行为,有一次她故技重施,赖地后我很体贴地给她一个靠垫,这样躺着舒服点,然后就闪了,也让爷爷奶奶不用理她,过了一会儿,发现大家都当她空气就自己爬起来了,这样几次之后,她也不用这招了。消退就是家长用不予理睬的方式来减少孩子的不良行为。


对老公,也会用行为主义,但是由于成人对物质的要求和宝宝不一样,一般都是夸老公真棒,又帅又有型之类的,反正我又不可能买手机买车送他,就直接嘴上抹点蜜强化他一下。惩罚这个就不要用了,用不好就升级成家暴了,我又打不过他。消退在成人世界里面就是冷战,冷战用过,不过老公小肚鸡肠,一般冷战过程中最后还得我去哄他,所以也不怎么用了。我发现对另一半要用人本主义,主要是共感和同理心,同理心是当今人际交往中的稀奇资源,如果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同理心,那就会少很多伤害。比如我一般这么同理老公,我这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这个外行普通人有什么好计较的,我站着他的角度去理解他,一个普通人而已,和他计较什么,就像白浅上神不会和一众小仙计较一样。


同理心用完后就是多听少说,我们每个人说的欲望远远超过倾听的欲望,大家都在力求表达自己观点,并希望给对方洗脑,大家互相说着,根本没有人听进去,这种沟通基本会升级成吵架,其实有时候你不妨仔细听听,看看对方究竟在说什么,尤其认真听对方说的是否有理有据,然后很贴心地提醒对方你说的不严谨,如果这么说会更好,纠正完毕,你继续。以上做法适合亲密关系的人,如果是什么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就听着点头表示认可就行。


亲爱的们,多多少少学点心理学,一定可以给你的生活添光增色!

你可能感兴趣的:(用行为主义引导孩子,用人本主义拥抱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