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了,可以预见又有一大堆人开始列那些2020年打算实现的在 2019年许下的 2018 年没有完成的那些愿望。虽然喜闻乐见,但也许你根本不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如果你用 ins 的话,去年末你会发现一大堆网红博主们开始晒自己的笔记本,并打上了“子弹笔记”的tag,这个 tag 迅速集聚了超过三百万的晒图。
原因是当时bullet journal创始人赖德·卡罗尔出了本新书《子弹笔记》,宣称这种笔记术比任何效率 app 都好用。
好奇的我自然也买了书拜读了几遍,并且实打实的开始用起了这种方法。
时间过的很快,转瞬一年就快过去了。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评价它的话,我想用最朴实的字眼,也就是“好用”。
它背后的原理很简单,一句话就说完了——让你用精炼的字句记录和捕捉想法,从而得以追溯过去,专注未来,进而变得更加专注和自律。
那些曾经刷图的网红后来也没见几个保持更新了,因为他们大概也发现了,这是个要坚持用才能看到效果的玩意儿。
在我看来子弹笔记融合了很多简化生活的思想在里头,通过列清单、加符号、放索引的方式,能让你一开始就实现清晰、高效记录且可追溯的目的。
但很多人做到这一层就会分叉成两派。
一派到此就结束了,因为在过往他们并没有记录的习惯。
子弹笔记能够帮喜欢记录的人把每天半小时的日记在不影响意图的情况下缩短成 5 分钟,但很多人原来更本就没花费这五分钟的习惯,记录了几天时间发现效果似乎没那么神奇,于是就结束了。
实际上,人做任何事情都很难在几天内有立竿见影的改变。
还有一派是学习那些网红,把子弹笔记和手账混淆起来了,弄的笔记本身呢的确十分漂亮,但却不实用,浪费了大把时间,却偏离了本来的目的。
说白了还是只掌握了表面却没有关注本质。
子弹笔记的本质是高效记录和规划自己的生活,顺着这个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动作才不会变形,也比较容易坚持下去,直至看到一些变化。
就我个人而言,这一年多以来,可以明显发现自己的效能上的提高。其实这逻辑上也很正常,通过记录和规划,发现和锁定重点,在重点上下功夫,效果怎么能不好?
这里还有个常见问题是,很多人会纠结 app 和纸质笔记本的选择问题。
在我看来,这其实算不上什么事儿,最好的法子你两个一起用,各有侧重,过阵子你自然会发现哪个更适合什么场景。
比如我是用纸质的做生活子弹笔记,因为生活类的很多不需要即时调用,有时间给你回顾和慢慢查询,这种感觉很美好。
工作方面我则用 agenda 这个 app,可在记录中加载各类附件,方便即时调用,另外它也会把安排同步到手机日历上进行被动提醒,总的来讲就是集笔记和日程安排于一身。
所以说工具都是死的,量体裁衣最重要,用好了事半功倍,用不好反成累赘,这一点适用于子弹笔记,也适用于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