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


上周周末,我写了一篇文章,名为吃不起豪华大餐,就只能吃残羹剩饭吗?!--评某自媒体为“7107”式的应试教育洗地  。果不其然,这篇文章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支持者和反对者吵成一团……


而且,尽管我把文章的逻辑写的非常的清楚—我并不是要求马上搞素质教育,只是希望提高学习的效率,避免一味地填鸭式,靠堆时间重复劳动的应试教育。哪怕还是应试教育,也可以减少无用功,让自己相对过得轻松一点。


(备注:我批评的应试教育,指的是填鸭式的,依靠堆积时间的低效率的应试教育,简称填鸭式应试教育;我希望改进为-高效率的,减少无用功的应试教育。如果以后条件允许,可以尝试素质教育。)


但是还是有些人,总是一根筋的觉得,一点调整的办法也没有,只能100%按照现行的办法搞下去。谁要是提出一点建议或者意见,谁就是傻子、疯子。


真的是这样吗?我看并不见得。退一万步讲,哪怕整个教育体质和社会大环境无法改变(如果呼吁和自我调整的人多了,肯定会改变,只有个别人行动确实很难改变。这也是我为什么不断的写文章扩大传播范围的原因,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希望!),我们也可以先做自行调整,让自己过得更轻松一点。


有人会说了,不对啊,我不是学生了,这个应试教育和我也没什么关系!这句话说错了。为什么说和我们都有关系呢?


首先,从“公”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这种填鸭式的、高强度的应试教育,对整个社会的年轻一代,是一种摧残和折磨;也很难培养出大量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不利于国家的长远发展。所以我们需要关心。


其次,从“私”的角度来说,你虽然不是学生了,但是未来你的孩子,还会继续接受这样的填鸭式的模式,你忍心吗?而且从深层次角度来说,“填鸭式应试教育”,这种死记硬背低效率瞎努力的文化氛围,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不仅仅是学校教育。



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_第1张图片


 

最典型的,“996”加班的职场文化,难道和“填鸭式应试教育”,没有关系吗?如果不是大家习惯了上学那种每天从早到晚埋头苦读的“精神”;上班“996”为什么会那么普及呢?

 

上班“996”,巨大的工作压力,让很多职场人愤怒,时不时传出某个公司有人过劳死的悲剧;还有很多人,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得了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甚至最终因为抑郁自杀。


这样的职场悲剧,和从小强调“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填鸭式应试教育,难道没有关系吗?很明显有,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就是只考虑努力勤奋,不考虑效率,更不考虑个人的自由和快乐的教育,所以全社会形成这样的氛围,到了职场也是这样。最终,所有人最后都是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受害者!


(有的人之所以极力推崇填鸭式应试教育,核心点无非就是,小时候苦,长大就甜了;可是现实很残酷啊……

小时候苦,长大也苦,一辈子走不出这种魔咒)。




好了,前面铺垫的内容,一激动,已经写了有千把字了。接下来进入正题,我们如何尽量减少填鸭式应试教育对我们的损害?


首先,我们要追根溯源。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说庸俗一点,就是让自己过得更好(过得更好不等于纯粹赚钱更多)。怎么过得更好一点呢?必须要清楚自己是谁!如果稀里糊涂的接受这种填鸭式的应试教育,最后苦吃了,还是没有过得更好,岂不是当冤大头了吗?


“清楚自己是谁”,这句话并不是废话,很多人实际上是不知道自己是谁的。自己有什么长处,有什么短处,到底适合干什么。比如说,某个人并不擅长读书考试,如果家长一味地逼他读书,实际上效果适得其反。

 

 


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_第2张图片

我有一个亲戚,从小学习成绩就很不好,也看不进去书,确实没有读书考试的天赋,但他社会交际能力很强。读高中读到一半,实在不想读书了,自己就事实上退学了,只保留一个学籍,最后拿了一张高中文凭。


然后开始在社会上闯荡,由于他社会交际能力强,又遇到了贵人,现在混得很不错。反之,如果他按部就班的在学校里硬着头皮读书,成绩估计还是很差,社会能力也锻炼不出来,时间却又白白浪费了,最后搞不好还在社会底层厮混。


或者退一万步讲,哪怕他现在还是混得很一般,至少他省了好几年的,对他没有用的教育时间和金钱投入。


他就是一个明白人,知道自己确实不擅长读书考试,继续读下去,也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反而要投入看不到回报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所以他选择了放弃。同时又留了一手,保留了自己的学籍,拿了一个保底的高中文凭。(毕竟社会大环境还是很认可文凭,他用最低成本适应了大环境)。


当然,我并不是说读书无用,让大家都不要读书。读书(接受更高的教育),到底有没有用,要看你是谁。像我的这位亲戚,他确实非常不擅长读书考试,怎么读都是班上倒数几名,你说他继续留在学校有什么意义呢?对他来说,读书能改变他的命运吗?显然不能。


从这个个例,我有了一个对当前教育体质的建议:一方面要继续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欣慰的是,我们郭嘉已经在开始重视职业技能教育了),让部分人分流到职业技能教育,而不是都去读大学,都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而最终学出来的知识,很多人又应用不上,或者人才供过于求,还是找不到工作。


另外一方面,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做一个调整:主要参考班级里排名靠前的人(比如说60%)的成绩,不刻意强调平均分。这个调整是什么意思呢?我一直说现在的应试教育,低效,就是因为不管你是不是适合读书考试,都强行纳入这个体系。




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我的那个亲戚,因为老师的教学成绩,是要看平均分的,所以老师根本不管他是不是有兴趣读书考试,是否擅长读书考试,都逼着他(以及和他一样不擅长读书考试的人)和其他同学一样,从早到晚的学习。(只不过我的那个亲戚,自己主动退学了,才摆脱这种现状)


老师其实也知道,他们几个,根本不可能学的出来,只是因为自己的教学成绩(绩效工资),和平均分挂钩,如果这几个人成绩太差了,会影响他的工资的,所以不得不管。


如果我们调整一下,不刻意强调平均分,允许确实学不进去的学生,中途转入职业技能学校或者外出务工,是不是能让一部分人,少做一些无用功呢?当然这只是最简单的调整,复杂的,因为篇幅原因,后续文章继续说。



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_第3张图片


另外,看清楚自己是谁,除了适不适合读书考试,还有一层意思:就是适合学什么。高中时期,学校只忙着让人埋头读书,而不给渠道和时间,让人了解自己到底适合做什么,导致很多人选了自己不擅长不适合的专业。


另外,还有学校教的知识实用性不强(很难应用赚钱)、教学方式呆板效率低等等问题。我想说的内容,还有很多。


不过,我知道的就都不喜欢看长文,这篇文章已经2500字了,有点长了,所以我们下一篇文章(应该是一周后),继续展开分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如何尽量避免应试教育对我们造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