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名门望族的旧时代女性
名门闺秀,却被丈夫嫌弃,在怀有身孕的情况下被离婚,她的名字一直与“小脚”、“封建”扯不开关系,可熟知内情的人才知道,她不仅仅不“小脚”、“封建”,相反,她是民国少有的独立自主的先进女性。
她的一生与一个男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志摩,一个与林徽因、陆小曼关系匪浅的著名诗人。
1900年,是一个世纪的新开端,这一年,诞生了一个崭新的生命。
张幼仪出生于上海宝山的张家,家境富庶,祖辈以 贩盐为生,祖父是颇具声望的官员,父亲是闻名乡里的医生。
在那样一个年代,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张家也不例外,她是张家第六个孩子,二哥张家森,四哥张公权,都是民国时代响当当的人物,他们待张幼仪是极好的,小时候,母亲逼迫张幼仪缠足,正是通情达理的哥哥承诺了她的一生,才免去了缠足之痛。
但也正是哥哥促成的张幼仪的不幸婚姻。
02:人生若只如初见
徐志摩,是杭州府中学堂最有才气的学生,父亲徐申如更是硖石赫赫有名的富人。
四哥为张幼仪牵起红线,张幼仪初见徐志摩的照片,望着那金丝眼镜的文人模样,她娇羞的说了句:“我没意见”。
而徐志摩看过张幼仪的照片后,只留下一句“乡下土包子”。
他们的婚姻,也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公平,注定是一个仰视,一个蔑视。
从一开始,徐志摩对这场婚姻就表现出了排斥之态,然而,那个年代的婚姻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他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了这段让他厌恶的婚姻,她则满心雀跃的努力赢得对方以及对方家长的欢心。
03:丧偶式婚姻
婚后,徐志摩仍旧视张幼仪为空气,但却顺从父母完成了夫妻义务。
张幼仪怀孕了,她天真的以为,她为张家绵延子嗣生个男孩就会拥有受人尊敬的地位,然而惨痛的事实是,徐志摩不仅不爱她,也不爱他们共同的孩子。
张幼仪读过几年女校,却因结婚被迫中断。
孩子已经三岁,她一心想着陪同徐志摩去国外读书,跟上他的脚步,成为他欣赏的女人。
她坐了近一个月的轮船,满心欢喜着与他相见,憧憬着举案齐眉的婚姻生活。
然而现实再一次给了她当头棒喝,徐志摩爱慕着另一个女人,一个叫做林徽因的完全的新时代女性。
他们来往通信频繁,虽然她努力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但终究是貌合神离的婚姻状态,可悲,可叹。
04:接连不断的打击
徐志摩说“小脚与西服不搭调”,她的心凉了半截。
当他把离婚协议递到她的眼前时,她正怀着第二个孩子。
他急于摆脱她,急于摆脱掉他认为的可笑的婚姻,他冠冕堂皇的说,这是摆脱封建思想的事情,这是伟大之举。
实际,他迫切离开她,只因为,心心念念的林徽因就要回国了。
她没有犹豫,签了协议,成全了他,也成全了自己。
她独自一人抚养孩子长大,生活艰难,他奔赴德国,读书学习,最终穿上了裴斯塔洛奇学院的学士服。
然而苦难还远没有结束,病魔无情地带走了彼得的生命,那一年,这个小家伙,还不到三岁。
对于一个女人,最大的人生打击莫过于被丈夫抛弃,白发人送黑发人,而她,这两种让人无法忍受的痛苦,都经历过了。
05:民国第一代女强人
回国后,她做了东吴大学的新先生,讲课生动,每一堂课都座无虚席,举手投足的大家闺秀的涵养,一口流利的德文,自信从容,优雅大方。
在她身上,既有东方传统女性的知性美,又兼具西方思想熏陶下的时代感。
除了先生,张幼仪还有两个重要头衔,一个是“云裳公司”的创办人,另一个则是“上海女子商业储蓄银行”的副总裁。
在当时,上海最出名的名媛们都穿着“云裳公司”的旗袍,最有钱的阔太们都把钱放在“上海女子银行”储蓄。
06:最出色的女儿,最合格的儿媳
张幼仪的出色不仅仅在于自我经营,她还教育了儿子阿欢,并承担起未出阁的四妹和八弟的生活。
父母的丧事是张幼仪一手张罗,徐父徐母的身后事也是她这个“干女儿”一手操办。
最让人爱怜的是,就连已经离了婚的徐志摩的丧礼也是由她这个“被休掉”的妻子全权完成的。
她的懂事和能力没有成为徐志摩中意的女人,却成为了所有身边人都称赞的一个好女人。
就在陆小曼在床榻上吸着大烟的时候,她照顾着徐家二老,她料理着徐志摩大大小小的身后事宜。
甚至在徐志摩去世以后,还坚持每个月给陆小曼寄生活费。
这个女人用“无可诟病”的人生信条,承担着一切她认为应该做的事。
07:晚年的幸福
上海战乱,她远嫁香港,后入美国。
她与苏医生是在香港结识的,两人相谈甚欢,相处融洽。
即使如此,在答应苏医生之前,她还是征得了儿子和二哥的同意。
二哥回信说:“兄不才,三十年来,对妹孀居守节,课子青灯,未克稍竭绵薄。今老矣,……此名教事,兄安敢妄置一词?妹慧人,希自决。”
儿子回信说:“母孀居守节,逾三十年,生我抚我,鞠我育我,劬劳之恩,昊天罔极。今幸粗有树立,且能自赡……综母生平,殊少欢愉。母职已尽,母心宜慰,谁慰母氏?谁伴母氏?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晚年的张幼仪是幸福的,她与苏医生相伴携手二十年,惺惺相惜,平淡而幸福。
张幼仪最后的人生旅程是在美国度过的,她的晚年简单而平静,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参加着专门为老年人准备的课程,日子过的静谧而安然。
88岁,她离开了人世,为这坎坷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画上了句号。
也许,在天堂,她仍旧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女人,无私地爱着她人,也可以被众多的人爱着。
这一次,希望她在回首时,碰到的是一个默默守护着她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