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亮剑》的感受

初次接触到《亮剑》,是在2000年左右的马路边上。当时刚满二十岁的我,躺在国道边的简易帐篷里,无聊地调着收音机,突然听到一段播放:“就在李云龙与和尚快要接近村口时,“叭”的一声枪响划破夜空,冲在最前的特工队员一头栽倒,他的眉心出现一个小小的黑洞…… 这一枪是离村口哨位约30米的潜伏哨发出的。如此布哨是独立团的特色,李云龙和赵刚在布哨方面观点是一致的,明哨易受攻击是显而易见的。把一支部队的安全寄托在一个哨兵身上是愚蠢的。在严酷的战争环境中,任何疏忽都会带来灭顶之灾。潜伏哨是不定期派出的,据情况而定,哨位也是经常变换的,因为任何一件事,一旦形成规章制度就会变得僵死了……”。

播音员讲得很平静且生动,不同于以往那些慷慨激昂的爱国陈词,后来仿佛也没听几回,但是那一段“这个任何一件事,一旦形成规章制度就会变得僵死了”也深刻地刻在我的记忆里,二十几年走来,我厌烦一切教条僵死的规则,为此也付出了很多职场上的代价,造就了如今的我。不过我心里很坦荡,如果没有经过我自己的独立思考,即使得到更大所谓的成功,那还是本心里的我吗?

这部小说我应该是在04年左右全部读完的,它的文字简洁易读,很适合平铺陈述,它可能也是后来抗战祖剧的鼻祖之作了,只可惜后来的作品“生子不像贤”,只看中了描述打鬼子的豪爽,忽略了在《亮剑》1431页的手机显示中(适合我的手机是这个数字),抗战篇幅只写到第272页,后面百分之八十多的内容写的是内战、后右、炮轰金门、二月逆流、文攻武卫……

大篇幅展示了建国之后二十多年里,在这个老国家沉重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底蕴下,一个新政权在统治谋化过程所做过的尝试和付出的代价,这一些内容是别的作品中难以读到的,而在本书中写得很生动平实,不时引发我的深思,经常掩面拂卷潸然泪下。

主角李云龙是个爽直的汉子,他有很多缺点。但有一点,他从不随波逐流,做的事情都是经过自己考虑后做出的,哪怕为此付出代价。他逢敌必亮剑,哪怕为此付出生命,大好男儿也……

你可能感兴趣的:(重读《亮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