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被忽略的细节,正在影响你的思维

这个被忽略的细节,正在影响你的思维_第1张图片

在我改变输入法之前,完全没有意识到输入方式会对思维产生这么大的影响。

以前用的是全拼,后来改小鹤双拼纯音方案,感觉跟全拼比有质的飞跃。首先体现在码长的精简,第二体现在打字节奏的变化。双拼加智能识别,是一般人所能运用的最好输入方案。

双拼的第一个好处就是简单快速,解放大脑和双手。

先来说一下什么是双拼,听起来很神秘,其实特别简单。

现在大家最常用的输入法是拼音输入法,比方你打个“听”字,就是“ting”,这个音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声母“t”,一个是韵母“ing”。又比如“装”,打“zhuang”,声母是“zh”,韵母是“uang”。你需要敲击每一个字母,把一个字打上去,往往打一个字需要敲好几下键盘。

而双拼呢,它把声母韵母重新编排,用一个字母来代表某个声母/韵母,大大减少了你击键的次数。比方说,“听”字,声母还是原来的“t”,而韵母ing用字母k来表示,那么你打“tk”,这个字就出来了。“装”呢,用v代表声母“zh”,用l代表“uang”,你只要打“vl”,就可以很快打出这个字。

这就相当于,用一个小盒子,把超过2个字母的声母或者韵母打包捆起来,放在里面,以后你想用哪个,直接拿出小盒子就可以了。

以此类推,所有的字都将变成两键输入。比起全码拼音动不动要按4、5下键盘,你按键次数会少很多,打字会快很多。你只要作出很小的改变,也不用苦练,立刻就能把打字速度提高一倍,还是很爽的吧?

有的人会说,我们现在拼音输入法智能多了,我输入头几个字母,大数据就能猜出我想要什么,也挺快的呀。

实际上,双拼也有简码方案,同样可以实现简单快速输入,只打开头就出整句话,同时它还大大减少了类似“装”“让”这种字的码长,如果你熟练上手,会感觉非常轻松。

这样一来,直接的后果就是,你想东西的速度会变快,因为手跟上来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它会改变你的思考节奏,这是我使用双拼一段时间后切身感受到的。

我们思考的时候,一句话在脑海里,往往是以声音的形式出现的。当你边想边打字时,全码拼音码长不均衡,导致某些词在你脑海里停留的时间长,某些词停留的时间短,你思考时,会无意识地迁就词语的节奏。比如说,“我想买件好点儿的衣服”这句话,用全码输入是“wo xiang mai jian hao dian er de yi fu”,有的字码长是5,有的字码长是2,参差不齐,犬牙交错。打字时,手的速度会制约思维的速度。但是,当你用双拼时,所有字码长全部是2,或者可能是1,非常接近,很整齐,输入对思维的影响会变得很小。

而且,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打开输入法的智能识别,这时你可以一口气打出完整的一句话,你思考的方式,就从字和词,跳跃到了一句完整的话,写文章时,可以整句整句输出,不再受到字和词的牵绊。想断就断,想连就连,还兼顾了速度,已经是大众通用输入方案里,学习成本最低、而效率最高的方法。

一个字:爽。

我用双拼已经一年多了,深感它的好处。不过,最近,可能是闲的,我某一天忽然又不满足了。

不满在于,拼音输入法,选字太麻烦了。这不是全拼或者双拼的问题,只要你用拼音,就会遇到这个问题。不要说“食堂”打成“屎汤”,“脑子”打成“奶子”,也不要说“报答”打成“暴打”,“出生证明”打成“畜牲证明”。尴尬就不说了,来来回回找字,累人。一句话出来,忙着改错字,把下一句都搞忘了。如果遇到人名地名,就更加残暴,一个一个字去选,几个字要打半天,思路早断了。

于是我就想,有没有不用选字的输入法呢?

上网去找,发现了新世界的大门。

原来输入法的方案可以大致分为三种,音码、形码、音形码。所谓音码,就是我们最熟悉 的拼音,优点是太好学了,所以普及度特别高,用的人最多,缺点就是选字太累,专业的说法叫重码率高;

而形码,是以五笔为代表的拆分字形输入,比如把“如”字拆成女和口,分别输入。像郑码、张码、希码就属于这一种。张码是目前所知重码率最低的输入法。好处是可以少选很多字,相对拼音来说,一打一个准,不太需要担心别字的问题。坏处就是特别难学,成本高;

音形码,是同时用音和形的方案,比较出名的是二笔输入法,我现在用的小鹤音形,也属于其中的一种。这种输入法结合了音码和形码的优点,不是特别难学,重码率也比纯音码低,可以说是中和方案。原理就是,每个字用4个字母来表示,前两个字母取拼音,后两个字母取笔画,可以在同音字中,进一步筛选出需要的字,减少你选字的功夫。当然,它也有很多的简码方案,未必真的每个字都要打4个字母,一般平均下来,一个字大概在2-3个字母的样子,综合来说是各方面都能照顾到的方案。缺点就是,有人认为,一个字既要想音,又要想形,脑子会很累,不如纯音或者纯形来得纯粹。

本来,我以为,加个形码,也就是多打几个字母的功夫,如果能因此减少一些重码,也算经济实用。殊不知,这可真是个大坑。

我没有想到的是,减少重码,这一个看似简单的想法,竟然牵扯到两种完全不相同的输入思路。

一种思路叫做云识别,以搜狗为代表,用智能算法来补音码之不足。拼音不是重码多,选字麻烦吗?那我就开发算法,给你算准去,同时帮你增加词库,你第一次输入,我不认得这个词,第二次我就认得了,以后每次都给你认得。你要加,我让你无穷加。比如说,你打“shishi”,输入法不知道你要打“实施”还是“试试”还是“时事”,可能有几十个这样的词。怎么办?根据你上下文语境算。你打“shi shi zao ying xiong”,输入法掐指一算,知道了,是“时势造英雄”。或者,某人的名字叫贝小丽,这不是一个常用词,第一次打,肯定要选,但是搜狗会帮你记住,以后就不用选了。这种思路,简单来说就是输入法猜你要说什么,词库越大,算法越好,就猜得越准。对于日常聊天交流来说,这种方法已经很够用了。而且,在新词语爆炸的今天,我相信这种输入法是大势所趋。

还有一种方法,跟这个恰好相反,走的是精简之道,用的是超小词库,注重的是确定性。这种追求比较极致,我要的是百分之百的确定。搜狗再准,不可能永远准,句句准,我写出来的东西,总有它猜不到的。但是我很讨厌它猜不准,就算有1%的不准,也会让我在打一个句子的时候犹豫,迟疑,怕打出来不是我要的,我得回头去改。我要我打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我心中所想的那一个字,要把电脑输入,变成像手写一样准确。这种思路,跟上面那种反过来,是我告诉输入法我要什么。

这样做是有代价的(所谓命运的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代价就是,打字的人必须放弃舒适的算法和云词库,记忆很多字的编码,同时忍受只打单字和简单词语的辛酸。

想要尽量没有重码,不用选字,就意味着,大多数时候,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只有唯一编码,你多敲一个,敲错一点,都会变成不相干的另外的东西,它的容错没有大词库那么好。

更要命的是,你还必须记忆一些词语,打字的时候,要分辨一下,这个东西是词还是单字,因为词和单字对应的编码可能还不一样。

另外,你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加词,因为加多了脑袋记不住,词库越小,反而越有利。

总之,就是有诸多烦恼。你在这儿减了,就得在那儿加回来。说来说去,还是因为,现有的编码方案,都不得不依照qwer键盘,这是英文标准,不是为汉语量身定做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文化足够强大,设计出新的键盘,也许我们可以开发出全新的输入方案,好学易用,轻松无重码。

这是我使用小鹤音形的第二天,等我做好了真正的单字派,再来跟大家汇报,到底云方案和单字方案,哪一种更适合写文的人使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个被忽略的细节,正在影响你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