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轮:彼岸》与时代的波浪抗争

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一直在与时代的波浪抗争,他们能否到达彼岸呢?

《太平轮(上)》是令人纠结的,其实对于上部来说,俺个人倒是没太大意见,叙事节奏和人物刻画都没有问题,且吴宇森创建的“书写体”叙事方式能够弥补剧情的大部分空白,这是上部的亮点。然并卵的是上部内容太空洞了,仅仅欣赏了两个小时民国时装秀,剧情推进极为缓慢,有船没船这倒两说,只是半个小时就能讲完的内容硬生生的被拖堂2小时。

上部曲的失败使得吴宇森成为2014年贺岁档中最没落的身影,耗资4亿的《太平轮(上)》遭遇滑铁卢,甚至娱乐新闻都上不了头条,已然证明时过境迁,岁月的无情,击败了暴力导演的执念。出于自己对《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喜爱,《太平轮》这个项目是吴宇森一直打算拍摄的那种年代史诗巨制。该片自《赤壁》之后便开始筹备,由于遇到资金、剧本、以及导演健康等问题,这一筹备就是5年的光景。最终这部战争情感史诗被一分为二,首部票房失利波及到第二部,从而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太平轮(下)》究竟该以何种姿态亮相?

相见不如怀念

当得知《太平轮(下)》更名为《彼岸》,且片长有130分钟。我就知道下部要与上部划清界限了。

电影前30分钟其实属于回顾,在延续上部的同时,也穿插了大量回忆部分,为了将两部电影进行了无缝链接。然而这样看似重复的做法为的就是将本片当成一部独立的作品,从黄晓明与宋慧乔、金城武与长泽雅美的关系复刻,到章子怡为了寻找丈夫的落魄生活,还有佟大为与黄晓明之间的对话,还是以类似《硫磺岛家书》那样的书信体模式,该片前30分钟全部都重温了一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电影受众面更加广阔,作为一部承接上部的作品,《彼岸》用这样的方式宣告,电影是面向所有观众的。用句俗话来说,看过上部的看得懂,没看过的也明白,这么个意思。

《太平轮:彼岸》与时代的波浪抗争_第1张图片

然而有个不得不说的问题在于,《太平轮(上)》的出场角色实在太多了,使得《彼岸》在前面的回顾中难免有所取舍,诸如王千源、俞飞鸿、秦海璐等在船难戏中占有一定比重的角色之前的回忆中并无太多涉猎,而且上部中佟大为与章子怡之间的故事也未有提及,虽说这些内容的缺失对下部独立成章的电影来说不会造成太大的观影理解缺失,但实则有些遗憾。终究而言,《彼岸》最终的状态就是一部打算独立成章的电影,同时又舍不得上部营造的人物氛围的混合体。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承诺

对于一个看过上部的观众来说,《彼岸》的优势在于更够更好的了解各个角色的属性。上部电影流程的叙述和出色的角色刻画让三对主人公颠沛流离的生活和乱世情缘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到了《彼岸》,电影的故事顺风顺水的流畅起来。

尽管电影的字幕中剪辑一栏并未出现徐克的名字,但《彼岸》确实有着徐克的重新剪辑。电影节奏明显加快,从几人登船到发生事故,在到台湾宋慧乔遇险,两条线平行并举,足见功力。并不是说吴宇森的不会剪辑,大家可以回顾《喋血街头》和《英雄本色》等吴导演的旧作,他讲故事的方式很特别,吴宇森擅长用故事烘托气氛,叙事方式讲究细节;而徐克则刚好相反,喜欢用气氛烘托故事,这一点从当年的《英雄本色3》与前两部的风格差异上就能看出。

《太平轮:彼岸》与时代的波浪抗争_第2张图片

《彼岸》在与上部风格贴近的同时,故事进展很快,多条线索条理清晰,节奏方面张弛有度,这样的群戏和鲜明的叙事结构足见功力,而对于人物和情感的刻画则留给吴宇森来完成,这一点向来是吴宇森的强项,效果自然不俗。电影摄影华丽,服装道具奢华,章子怡风尘中的清纯,宋慧乔端庄中的孩子气,以及长泽雅美惊鸿一瞥的清纯,都融化在大气美丽的镜头之中。电影的道具也极为考究,细节出彩,充满了时代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说起来也有点悲凉,尽管还未曾相见,但史实不会改变。等待是一生最初的承诺,当章子怡饰演的于真登上太平轮之时,就像他身后找寻已久的阳天虎的尸体,一个无言的错过,让所有的承诺最终会随着那艘一去不复返的太平轮,载着无限的惆怅而远去。

与时代的波浪抗争

对于一个已经注定的结局,这就使得万众期待的船难大戏成为“等待的承诺”最后的注脚。当商业时代的观众们在追求大场面与震撼的视觉效果之际,这段内容从场面上并无让人失望,两船相撞时的猛烈,船体倾斜时甲板上慌乱的人群,沉船时的宏观场面,都非常可观。然而电影最终展现的并不单单是场面而已,最后的结局其实是意料之外的。

电影的结尾并非如之前想象的那样悲情,无论是“等待”还是“承诺”,全都汇聚在了“彼岸”这两个字里,命运的铁索将这些小人物全部牢牢的拉拢到了一条船上,然而这艘船却没有到达对岸。“太平轮”不仅仅是一艘船,也是一个寓意,代表着命运之船,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一直在与波浪抗争,最后被历史的波涛而冲散。然而他们并没有被冲回往昔,而是坚强的向着彼岸游去。就像金城武浮出水面时的朝阳下宛若梦境般的画面,也像佟大为怀里的日记,也像章子怡手中的那张“三口之家”的照片,这些都是信念的代表,让他们成功的“到达了彼岸”。

《太平轮:彼岸》与时代的波浪抗争_第3张图片

这就是电影结局给观众留下的思绪,并不像《泰坦尼克号》那样造成一个个人间的悲剧,反而充满了希望,充满了对生命的赞扬。《太平轮》不是中国版的《泰坦尼克号》,而是东方版的《日瓦戈医生》,后者是吴宇森最喜欢的电影,所以他也要拍摄一部乱世悲歌。华语电影其实需要这样的具有年代气质的史诗电影,然而现实情况是电影的票房并不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太平轮:彼岸》与时代的波浪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