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日企学到了什么?

我在日企学到了什么?_第1张图片
把工作变成成长的一部分

      我老公常说:“你呀,就是没在大单位干过!”言下之意,说我缺乏职场经验,没经过大场面的历练。的确,我没在大公司干过,没经历过大风大浪,工作上的人际关系也很简单,所以绝写不出如《杜拉拉升职记》般高大上的职场攻略,能拿来分享的仅仅是在日企工作的一些小小见闻和体会。

一、关于敬业

       “过劳死”一词源于日语,最早出现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经济繁荣时期,指由于长时间加班工作导致过度疲劳而猝然死亡。由此可推断,日本人工作起来很卖力。以前做贸易时,经常带客户去工厂,看得出来大部分的日本人都很敬业,对待工作认真严谨,勤勤恳恳。日本人与中国人在敬业态度上的差别,可能与思维方式不同有关。

       对待工作,中国员工会比较怕麻烦,凡事能简单处理就简单处理,不想把事情搞得复杂。而日本人的思维相反,他们会琢磨怎么把事情做得更细,更周全,让别人找不出漏洞。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背后体现了文化的差异。中国文化比较大而化之,差不多就行,为此,胡适还曾专门作文---《差不多先生传》,借寓言来讽刺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从处事不认真到处世不认真,许许多多的人就在‘差不多’的圈套里度过一生。”而日本文化强调为他人着想,有一颗“体谅”之心。宁愿自己麻烦,也要把事情做细,让对方感觉舒服,挑不出毛病。

二、体谅之心

     这种主动为他人考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渗透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一个任性,不太考虑他人感受的日本人很可能被视为奇葩。怀有“体谅之心”,为他人着想,尽量不做能令对方不舒服的事,是整个日本社会的“潜规则”。去日本旅游过的人,通常会对日本的服务业印象深刻。彬彬有礼的出租车司机,不厌其烦叮嘱乘客的大巴司机,公共设施中每一处细微的设计,背后无不体现着为使用者着想的“别具匠心”。因此,不管去到哪里,都能享受到主动热情的服务,充分考虑了顾客需求的设计和安排,让人可以安心、舒心地使用。可以说,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人家做不到的。

      而普通的日本人,小到坐地铁要排队,在马路上不吃东西,上厕所保持清洁,考虑下一位使用者的方便,餐厅和咖啡厅里不大声聊天等等,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时刻要绷紧弦,免得做出令人讨厌的事情。

      我们的文化恰恰缺少这点,通常会比较自我中心,不太去关照周围人的感受,常常以自我为出发点,衡量利弊,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而非对方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这种区别体现到工作上,日本人往往不厌其烦,反复确认细节,力求精确,而中国人则倾向于过得去就行,何必那么较真,有时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会带来工作上的冲突。

三、借工作淬炼自我

     经历了多次的冲突之后,我慢慢被日本人的做事方式同化。完成工作时,能够主动多想几步,争取尽善尽美。向领导汇报前,预先想想会被问到的问题,做好相应的准备。发自内心地热情工作,既让对方舒服,自己也感觉很有尊严。渐渐地,我明白不要仅仅把工作当成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需要赋予它内涵。

      优雅地工作,是自尊自爱的体现。蒋勋先生说:“美,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在职场上,不管做的工作是否被认可,都要对得起自己对自己的期待。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想以何种方式工作,这些都是自己来决定的,与上司及工作环境无关。借着每一份工作,让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不断积累、提高,我们是在为自己工作,展现和塑造的是自己的品牌。透过点点滴滴的努力,最终塑造出自己的风格,成为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

       所谓的“匠人精神”,不就是通过不断淬炼心性,养成自己 ,唤醒他人吗?所以,别因为再努力也不多拿工资,就放弃认真,活儿干得漂亮,那是自尊的体现。

四、你的形象别人看得到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夏天跟日本人出差,连续两天穿了同一件衣服。那个日本人很八卦地问我:“难道中国人不是每天洗澡、换衣服吗?”我当时一愣,旋即明白,日本人每天都要洗澡,洗完澡后当然要换衣服,如果你两天穿一身衣服,他会觉得你是不是昨天没洗澡。

       他提醒了我个人形象的重要性。我们通常是透过一个人的仪表,对他形成印象的。办公室里,一位男士每天穿着熨烫整齐,干干净净的衬衣,另一位却穿得皱皱巴巴,像是洗完没熨的样子,你觉得哪位更靠谱些?你更愿意接近哪一位?

       对个人形象的重视,既是自尊的表达,也体现了对他人和环境的尊重。如果我们在意自己,就神采奕奕地出现在别人面前吧!

        不仅仅是外表,还有一些细节上的行为习惯也会影响个人形象。比如借用别人的文具后及时归还原处,上班时不长时间接私人电话,整理档案时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等等,点滴的细节塑造出自己的形象,体现了个人的素质,让别人对你产生信任和尊重。

五、公私分明

      以前做贸易时,经常接待客户,发现日本人很少会利用工作时间游山玩水,他们通常把公私分得很清楚。而中国人往往不太在意这点,公司的便宜不沾白不沾,结果导致公私不分,假公济私。

     不把公司的文具拿回家,不用公司的电话打私人电话等,虽然都是小细节,却足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打造自品牌,放下贪小便宜的心,才能渐成大器。谁都不会在一家公司终老,目光放长远,当下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为未来做积累。

六、过程汇报很重要

      日本人很强调工作进展过程中要常常汇报、联络和商议。不仅仅是最后提交个工作结果,还要在过程中,让上司知道你进展到哪里了,有没有遇到问题,方向有没有跑偏,要让他不但知道你在干活,还知道你是怎么干的,这样,他才能安心。否则这头你在埋头苦干,那头他在一个劲儿地担心猜测,多影响双方的信任啊!

七、学会主动沟通

      刚进贸易公司时,不太懂得与人沟通,遇到问题,不是选择隐忍就是以为别人应该知道。结果被日本人认为工作不够积极主动。后来和上司敞开来长谈了一次后,才消除了误解,我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日本人不是很善于直接表达,有些事儿会藏在心里,碰到问题,需要主动去沟通,把自己的想法与对方交流,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大的主动权。

      永远不要期待别人去理解你,你不说,别人怎么知道你想什么。走出自我的小框框,抛掉偏见和先入为主的隔阂,试着主动跟对方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很多人有仇日情绪,不喜欢日本人,我完全理解这种基于民族感情的判断。然而在我接触的日本人中,有温和而有涵养的,也有人渣,素质不高的。抛开抽象的民族概念,任何一个国家里都有形形色色的人,我们每天接触的只能是这些有血有肉的具体的人,好与坏其实很难一概而论。了解日本和日本人越多,我越意识到不管对方是什么样子,我只须从差异中学习,取其所长,为我所用即可。

     毕竟,自己成长了,才是真收获!


附录堂·米格尔·路易兹在《四个约定》一书中讲的象征托尔特克智慧果实的四个约定:

约定一 勿要随意评论        

约定二 勿受他人影响

约定三 勿要妄加揣测

约定四 凡事尽力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在日企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