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读书方面有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1.读的慢
2.忘得快
3.读死书、死读书
4.不自然的回看
5.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6.讲不出、说不明
………
基于以上问题,我对一些有关读书方法的书和文章都非常上心,像秋叶大叔的《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以及众多人推荐、好评如潮的由莫提默·J. 艾德勒、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都买来看过,但都收效甚微,最后无不束之高阁。直到碰到了这本,由日本作家奥野宣之写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看后三观顿开,如醍醐灌顶般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书里介绍的方法全面、细致、上手快、可操作性强,最重要的是容易坚持,而且有效。这样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相信每个人看了都会受益匪浅。
一·读书的基本目标
不管我们曾看过多少书,有一个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希望有扎实的收获。如果看完一本书后,我们连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最喜欢书里的哪一部分、这本书对自己有什么影响、它的优点在哪里都说不出来,只是眼睛看过,却没有记在脑子里,那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
奥野宣之自创的一元化笔记读书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从选书、购书、读书、记录到活用共五个步骤,整合出一套科学高效的读书方法。
一本笔记贯穿始终,通过笔记来选书,通过笔记来记录读书体验,用笔记做参考,通过笔记来回顾反思。整个读书过程都在促进自己对书的理解,从而构成个人读到的见解。这一系列的过程让每个读者都能与书亲密相处,最终得到扎实的收获。
二.选书和购书
主动读书和被动读书有很大差距,这个道理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奥野宣之提倡每一个读者都应该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从一开始就要选自己真正想读的书,买对自己真正有益的书。那如何做到呢?
现在的网络技术发达,像、豆瓣、书单、黑天鹅图书等经常会推出很多好的书评,一些报纸、杂志等也都有专门的小说连载或者新书速递等栏目,朋友的推荐、出版社和书店发布的信息、与书相关的作家或名人的采访,夹在各类从书里的出版社广告等等,从这些渠道上得知的一些书名,都可以将它们记在笔记本上,成为日后购书的依据。
平时日常生活中的灵感、遇到的问题、随想感悟等也都记在笔记本上,这些都与日后的选书息息相关,同时还可以做为我们写作的素材储存起来,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
不管是工作还是娱乐,所有的体验都与读书紧密联系,而读书也与这些体验密切相关。做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就是要有一颗好奇与求知的心。因此,任何内容都不能被归类为“与读书无关”。
选好书,就要购书了。这一步相对轻松,只需列一张购书清单就可以了。清单的内容包含三个部分,作者、书名、出版社即可。别小看购书清单,它可以让我们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意识。带着这份清单,不但给我们节省了挑选的时间,还避免受到一些畅销书广告的宣传和诱惑。如果毫无计划的站在书店的书架前,很容易失去判断力,无法冷静选购。此外,列购书清单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不断列表的同时,可以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
现在用手机和kindle的读者很多,亚马逊里的心愿夹就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购书清单的地方。有时主页上推送出的一些新书,都会有样张功能,通过阅读样张,可以让我们对感兴趣的书有一些大概了解,避免了盲目买书。
三.读书和记录
笔记读书法需要我们进行读书、划重点、写读书笔记三个步骤,每个步骤都需要阅读。具体的阅读步骤有三步:
1.通读。一边读一边把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2.重读。读完一遍后,把折角的页再重读一遍如果觉得好,把另一角也折起来。
3.标记。再重新读一遍折起上下两角的书页,如果仍然觉得好,就用笔在上面画记号。
这样的读书法不会让我们把集中在书上的注意力分散了,而且也能充分享受到“随时随地吸收知识”的乐趣。
法国文学专家鹿岛茂先生是位知名的读书爱好者,他曾在随笔中这样阐述读书笔记的作用:“图书都是有重点的,没有必要从头到尾详读。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点功夫让自己对读过的书有印象。即使只记下这本书的作者、书名、阅读时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坚持写读书笔记,这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
既然是最有效的读书法,那如何做到呢?奥野宣之先生将鹿岛茂先生的话落到了实处,并将这种读书笔记取名为“葱鲔火锅式”读书笔记法。它一共包含五部分内容:日期、书名、作者、摘抄和评论。因其摘抄和评论并存的特征,就如鱼肉和大葱的关系一样,故取了“葱鲔火锅式”这个名字。
或许有人会问,现在电子技术这么发达,直接拍照储存不就行了吗?何必费时费力的抄它呢?拿我自己来说,以前在手机上遇到一些好词好句好文章时,总是很自然的便复印粘贴在备忘录或者印象笔记里,结果存了一堆,却很少有重看的时候。而摘抄则不同,因为考虑到时间和辛苦,所以在摘抄前会重复阅读好几遍,真正觉得是重要的内容,震撼人心的句子,才会动笔抄下来。况且摘抄的过程,不但加深、促进对书的记忆,还会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好处多多。这就犹如徒步登山和坐缆车上山,虽然付出了更多辛苦,却看到了许多看不到的风景。而且摘抄的过程也会让身心融入到书中,真正做到人与书的“亲密相处”。
做完了摘抄,下一步就要写评论。为了区分开,在写这两步前,一定要用不同的记号将它们区别开来,免得以后看时会分不清。
评论要写当下读完后自己的心声,也就是感受和想法,这样会让读书笔记更有内涵。哪怕是一句话,只要写的是发自内心的语句,那这次读书笔记就是有意义的。而且把自己的话和作者的话放在一起,也是感受“落差”的好机会。通过这件事来正视自己的不成熟,养成不管是什么想法都立即写下来的习惯。要知道好点子稍纵即逝,如果不把它转化成语言,踏踏实实的落实在纸上,终究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四.活用
通过写读书笔记,读书已经成为一次成功的体验。而读书笔记最后一步要做的就是把这次体验利用起来,将其转变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1.活用输出
写读书笔记时遇到的“应该摘抄哪段文章”“应该如何评论这点”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思想输出的第一步。这样的反复输出,除了锻炼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增强了我们认识问题、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2.活用重读
为更好的消化书中内容,我们还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读书笔记里记得大多是自己亲手摘抄的选段,过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会发现过去觉得很美好的文章更美好,以前一知半解的语句现在已经可以彻底理解了。
3.活用笔记写书评
如果把读书比成做菜,那么“购书清单”就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是洗菜切菜,而“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是开火炒菜了。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
4.活用笔记,提高写作水平
现代社会对写文章要求很高。为了让更多人愿意读自己的文章,作者更需要积累一些写作技巧。不管怎样,写好读书笔记,把自己的所见所想原原本本的记录下来,也不失为一种锻炼的方式。此外,写读书笔记可以锻炼对文章结构的组织能力、提高思想输出的质量,可以使写作技巧大幅提升。
以上是这本书里介绍的一些主要内容。书里还专门讲了如何检索、查找笔记,让读书体验更充实的19个技巧,以及写读书笔记的26款实用文具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总之,读书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读书笔记则会指导我们如何更好的读书。通过写读书笔记,我们可以找到最真实的自己,并获得最坚实的心理支撑。
这本书值得一读,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