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

正文

今天看算法竞赛入门指南,看到了一个叫做《区间信息的维护与查询》的章节,然后在本章节的第一小点介绍了一种二叉索引树的概念,当初自学数据结构的时候学过,现在再来看。握草??!!!完全不知道在说啥。什么是lowbit??辅助数组要干嘛??瞎鸡儿搞~ 本来想直接跳过,后来想想还是好好学一把吧!结果就懂了~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1张图片
算了,自己看看就好,就不丢人现眼了

正文

本文直接借鉴下面的博客进行补充:
区间信息的维护与查询(一)——二叉索引树(Fenwick树、树状数组)

我们有一个动态连续和查询问题:给定一个n个元素的数组A[1]、A[2]、A[3]、……A[n],你的任务是设计一个数据结构,使得其支持以下两个操作:

  • 1:Add(x,d)操作:让A[x]增加d;

  • 2:Query(L,R)操作:计算A[L]+A[L+1]+……+A[R]。

第一种思路就是循环累加,这样每次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n)级别的。这样在数据很大的情况之下,是一定会效率很低的,所以我们引进了二叉索引树(也就是树状数组)这种比较高级的数据结构,说它高级,也高不到那里去,也就是比原先我们学过的数据结构难一些就是了。好吧,对我来说初步看的时候挺难得,自己写几下就好多了。

在讲BIT之前,我们来先了解一个函数:对于任意正整数x,我们定义lowbit(x)为x的二进制中最右边的1所对应的值,比如,5的二进制是101,那么lowbit(5)= 1;4的二进制是100,那么lowbit(4) = 4;在程序实现中,lowbit代码如下

lowbit(x) = x&(-x)

这里用到的是按位运算。计算机里面的整数采用补码表示,-x实际上是x在二进制中按位取反,末位+1后的结果,二者按位取“与”之后,前面全部变成0,之后的lowbit保持不变;

38288= 10010101100{10000}
-38288=01101010011{10000}
从这儿你可以自己算算,38288整个取反之后是01101010011{01111},再+1 就是01101010011{10000},所以这样来说是不是容易懂些呢?接下来给大家附上一张BIT 的图,其实也不是很难懂,但是我想要的图我找不到了,所以就附一个别的图吧,希望大家能尽量去看,在下面我会给大家解释其中C数组的含义(这是原博客中附带的图,我下面贴张我从书上看到的图,我觉得更好的理解)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2张图片
image

我的书上的图,别看我瞎写的那些,这个的那些黑坨坨就是C[i]下面有一个下标索引的,看见没?array indices那个。这个是在原来的数组A[i]上进行的整合,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3张图片
image.png

其中我们可以看到C[i]是有分层问题的,那么到底是怎么分层的呢,实际上就是根据lowbit(i)的值来分的层。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BIT是有连线的,但实际上这些连线在计算机中并不存在,只是为了读者好理解才加上的。其实BIT本身就是一棵二叉树(具体请翻阅前面BIT的定义),那么这棵树上面就会有父亲节点和左右儿子节点(实际上在图中没有看到右孩子与父亲节点的连线,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关于在BIT上节点的父子关系,我们是这样定义的:

对于节点i,如果它是左子节点,那么它的父节点的编号为i+lowbit(i);如果它是右子节点,那么它的父节点编号为i+lowbit(i)。大家可以自己证明一下这个东西。搞清楚BIT 结构之后,我们来讲一下这个 C[] 数组是干嘛的。

C数组实际上只是个辅助数组,其中C[i]=A[i-lowbit(i)+1]+A[i-lowbit(i)+2]+……+A[i];可以看出,C数组就是用来辅助计算前缀和S[i]的;

那么我们有了C数组之后,如何计算S[i]呢?顺着i节点往左走,边走边往上爬(这里请注意,不一定沿着BIT中的边爬),把沿途的C[i]累加起来就好了(请读者注意,这里沿途经过的C[i]毫无遗漏和重复的走完了A[i]),那么下面我给大家附上这个求前缀和操作的代码(这里我只会给出核心代码,因为全部代码给出真的就是没必要):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4张图片
image.png

下面来讲一下修改问题,因为BIT是一棵树,而且根据前面的C[i]的定义,我们可以知道,当某个A[i]改变时,有一些C[i]也会改变,那么需要更改那些C数组中的元素呢?从C[i]开始往右走,边走边“往上爬”(同上,不一定要沿着图中的边爬),沿途修改经过所有节点对应的C[i]值即可。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5张图片
image.png

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复杂度都是O(logn)预处理方法是将A和C数组清空,再执行n次add操作,总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整体代码如下: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16]={100,1,2,3,4,5,6,7,8,9,10,11,12,13,14};
int C[16];
// 位运算,lowbit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x);
}
//求出在某个数之前的sum值,如果要求区间i,j这种的话,直接sum[j]-sum[i]即可
int sum(int x)
{
    int ret=0;
    while(x>0)
    {
        ret+=C[x];
        x-=lowbit(x);
    }
    return ret;
}

//在A[]数组中加某个数,会对组成的C[]数组的二叉索引树结构进行重构,对加了相应位置的C[]重新赋值
void add(int x,int d)
{
    while(x<16)
    {
        C[x]+=d;
        x+=lowbit(x);
    }
}


int main()
{
//初始化过程,A[]数组是一开始给定的要处理的数组,C[]数组是要构建二叉树的数组,利用lowbit可以在C[]各个位置之间进行跳跃,实现转移效果
    for (int i = 1; i < 16; ++i)
    {
        add(i,A[i]);
    }
    cout<<"* | ";
    for(int i=0;i<16;++i)
        cout<

下面是几个运行结果的展示: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6张图片
image.png
int main()
{
    for (int i = 1; i < 16; ++i)
    {
        add(i,A[i]);
    }
    cout<<"* | ";
    for(int i=0;i<16;++i)
        cout<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7张图片
image.png

正文之后

溜了溜了。不知诸位能否明白我这种理解了一个数据结构之后的喜悦?

【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_第8张图片
image.png

你可能感兴趣的:(【编程能力不行?那就写啊!】二叉索引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