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1张图片
图为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现场

在27日顺利闭幕的中国(杭州)智能制造大会上,曾在国家工信部工作过的浙江省副省长冯飞在讲话中分享了他个人对于智能制造的一些深入看法和实践思考。冯飞副省长的讲话没有从宏观与战略层面探讨智能制造的发展与未来,而是从实践和操作层面思考智能制造的态势与趋势,逻辑层次清晰而深入,思想观点丰富而新颖,十分接地气,令与会者“脑洞大开”。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2张图片
图为浙江省副省长冯飞正在讲话

【智能制造的“三化”趋势】

当前,智能制造呈现新三化的趋势,即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这“三化“的关系是一层一层递进的关系,智能化建立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之上,是“三化”的最高级。我到了一些企业,一些企业主告诉我引进了、使用了多少工业机器人,因此就认为实现了智能制造,但是他们不能告诉我,企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情况怎样,这样的企业其实还没有实现智能化。换句话说,企业智能化的前提也就是最底层的工作是数字化和网络化。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3张图片
图为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生产车间

那么,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能够给企业带来什么?我记得德国工业4.0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讲到三个互联(interconnection)或者叫做集成,一叫纵向集成,二叫横向集成,三叫端对端的集成。做这三个集成要达到什么目的?德国工业4.0的起草人曾经告诉我,可以用三个应用词来概括工业4.0所要达到的目的:第一个应用词叫效率(efficiency),要提高生产效率、经济效率和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第二个应用词(instantaneity)叫即时性,使得生产企业能够快速地对市场做出灵活的反应。第三个应用词叫(flexibility)灵活性。使得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更贴近市场的需求,更具有个性化。要达到这三个要求,我想我们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明确我们的目标,明确希望达到的目的。

【智能制造的好处体现在产品和过程中】

智能制造要通过示范,使得企业体会到智能制造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好处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产品。通过智能制造,我的产品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价值,就是价值实现。比如,我提供的产品是一个智能型产品,那么消费者就会有更大的意愿去购买这个产品。我们现在看到市场上现在有很多智能的产品,比如现在的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通过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带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汽车不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而是通过驾驶智能网联汽车而让驾驶者的体验和生活的便利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在谈到在产品这个层面,我们不得不讲一下产品的个性化。从制造业发展来看,我个人认为,现在正在经历第三个阶段,从技术发展,到蒸汽机、电气化,再到现在的工业4.0,CPS,从生产方式的角度来理解这三个阶段,我这样认为,第一阶段是手工阶段,2012年中国制造业占全球19.8%,全球第一,历史向前回溯150年,我们也是全球第一,那个时候是手工制造阶段,手工制造的问题在哪儿? 在于效率低,成本高,但是它能够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到了20世纪90年代,福特发明了大规模流水生产线,使得全球制造业进入规模化生产时代,带来的好处是效率大幅度提高、生产成本降低,但问题在于流水线上提供的是标准产品,却很难满足个性化的需求。到了现在智能制造这个阶段,通过柔性化、智能化的生产能够提供个性化产品,而且是在生产线上的。智能化生产使得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这些好处和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优势能够在智能制造领域得到有效解决。当然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够做到。个性化产品提供更多地集中在效率高的领域,集中在与终端消费个性化需求比较突出的这些行业。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4张图片
图为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智慧工厂实时信息平台

第二个方面是过程。通过过程,通过智能化的改造,使得生产效率提高,两点率进一步提高。浙江省实施的“机器换人”计划,通过机器换人,给企业产品生产提供一个新路径,使得生产效率进一步提升,这是过程。最好能够使两者结合起来,将产品的新路径和过程的改进、改造有效地结合起来。我记得在2012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推出的一篇封面文章,这片封面文章举到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大众汽车,它的(MQB)模块化生产方式,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最近我到了浙江宁波,发现一家生产塑机的企业,这家企业的案例和大众的模块化生产异常吻合,我发现它的生产就是利用了一些信息技术进行流程再造(process reengineering),流程再造通过几大模块组合,最后生产出来的塑机,就能够提供个性化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就是把过程和产品这两者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我想通过这样的事例和示范,就是要使得智能制造带来的一些好处,使得我们的企业和我们的企业家进一步认识到,真正促使智能制造发动和实施的这些企业思考,比如在流程制造行业,分散型制造行业采取什么样的智能制造具体方式。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是推进智能制造的“双引擎”】

推进智能制造要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紧密地结合起来。推进智能制造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使我们的创新能力和制造高端供给能力提升紧密结合起来。

对于技术创新,我只想讲一点,因为创新的领域非常广泛,对于一个智能社会,也要面对创新问题,因为在社会当中软件非常重要,软件并联世界,软件并联机器,电视当中有个软件就可以并联网络,我不想讲得这样具体。在智能制造当中,我个人认为,全球智能制造竞争的焦点在于标准,而这个标准是基于平台,就像美国GE公司在推的GE平台,工业互联网操作系统(Predix),德国工业互联网的一些企业也推出了相应的标准,而且这两个国家的企业现在正在联手,技术标准一旦形成,可能会形成新一轮的引领公司,形成新一轮的竞争形势,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竞争态势,我认为是比较激烈的。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5张图片
图为杭州老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工厂生产车间

对于商业模式创新,智能制造的商业模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于我们企业,对于政府管理来讲,需要更加清晰产业变革哪些方面带来的变革,我还不讲生产方式的变革、产业结构变革等一系列变革。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我们的企业需要考虑的可能并不集中在一个长远,集中的应该体现在柔性制造能力的竞争力上。比如,GE花了几十亿美元在印度建了一个“炫工厂”,这个工厂很炫、很酷,它把GE的主要产品,像航空发动机,发动机设备,医疗设备等很多关键零部件加工,都在一家企业工厂生产,也就说这家生产企业足够柔性,足够智能,它提供的是高度的加工能力,这是将来可能会出现的趋势和态势。银行对智能设备采取分时租赁、融资租赁方式来提供给这些生产企业,由此推动企业实现智能制造,这种商业模式创新非常重要。再举一个例子,节能服务行业“十二五”期间保持了20%的增长,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双赢的商业模式,所谓双赢,就是能源服务公司,和生产企业、接受服务的企业,有一个节能效益分享的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对于生产企业来讲,不需要投一分钱,所有投资的都是能源公司提供的,最后只是在节能量中实现经济效益分享。共享商业模式对于公用节能行业发展至关重要,由此保持了20%增长。当时,我在工信部工作的时候也和很多同事在探讨,我们在智能制造上能不能搞出一个像类似的商业模式,使得智能制造的提供者和服务者能够实现双赢,因为对于生产企业来讲不知道智能制造能够带来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干?融资租赁模式、分时租赁模式、共享经济等这样的商业模式和系统方案的提供者,非常好,十分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应用。

【智能制造带来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需要机制创新】

智能制造对政府而言,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它创新的含义,眼下可能还存在一点困惑,包括我们的管理层,对于企业家来说,需要管理的创新,对政府而言,需要机制的创新。我想,从政府层面来讲,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个产业变革,是一种产业生态的颠覆。它可能颠覆了很多东西。比如汽车,传统汽车当中核心的能力在于“三大”,发动机、变速机、汽车电子等“三大”。新能源汽车就带来了决定产业创新能力,是电速、电池、电压,新三大,整个产业生态就被颠覆了。过去在生产制造业领域,很少有互联网企业进来,我们现在也是被颠覆了,大量的互联网企业涌入制造业,甚至在国外的互联网企业直接进入制造领域,像谷歌,在智能汽车、在智能机器人对产业生态进行了颠覆。我们针对这样一种颠覆性的产生,正需要适应、构建一种新的创新激励机制,包括很多政策在市场当中需要大胆地、大量地进行尝试。

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_第6张图片
图为杭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智能工厂新能源汽车生产车间

(注:此文根据冯飞副省长在中国智能制造大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而成,个别地方稍作整理与修改,没有经过讲话者本人的审核。如需引用本文文字与观点,请自仔细斟酌。)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能制造带来的是一场产业生态的颠覆,政府和企业需要创新管理方式——浙江省副省长冯飞纵论智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