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

近日有媒体报道,上海地区的全家便利店在年内关停调整了数十家门店,而7-11便利店则关闭调整近二十家,上海多家本土老片的便利店的近况也不太好,是因为便利店市场饱和了吗,还是产生了有其他的问题呢?

关于便利店我们先来算一笔账:店铺运营所需考虑的各个因素其实环环相扣,除了营业额之外,还有客流数、产品毛利率等方面,扣除各方面成本之后是便利店的纯利润。根本的成本是什么呢,上海的门店成本租金高是一大问题,而且租金还在每年逐渐上涨,还有逐渐上涨的则是人工成本,无人销售便利店目前仅仅是一个概念化的东西而已,还存在许多问题。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_第1张图片

事实上,整个便利店市场,能够盈利的品牌都不多,全行业集体长期亏损的现状使得便利店公司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变成为了谁能最大化降低成本的现实问题。由此我们来看,并非便利店市场饱和,二是市场重新分配的问题。

便利店的“急救”法

某品牌今年上海便利店的开关店的比例基本是一比一,关店数略高于开店数,二者数量都不算太多。对于关店标准也有着明确的观察期,这些最终选择关停的店都已经过一年多的促销急救,仍然救不活才考虑关掉的,观察期至少一年。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_第2张图片

便利店的相关数据

目前上海地区便利店基本由日资、台资阵营的罗森、7-11、喜士多、全家及内资阵营好德、可的、快客等品牌组成。以纯数量而言,农工商超市背景的可的、好德门店总数超过2000家;2004年进入中国的全家便利店已突破千家;1996年进入中国的罗森截止到2011年8月底也已达到323家。相比之下,7-11近百家的数量并不算多。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_第3张图片

便利店的互联网合作

互联网对实体门店的冲击在便利店这一层面还不算太大,但是便利店和诸多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案例则越来越多,一来许多互联网软件通过优惠福利补贴等,借助第三方便利店来进行自身品牌的发展和传播;二来,便利店也需要这些互联网软件来弥补自身的运营成本和客户粘性,二者是互惠互利的。像罗森便利同芸券公众号之间的合作,只要扫码技能领券的优惠;支付宝对各个实体门店和用户的双重补贴,都是很多好的例子。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_第4张图片

未来便利店额发展趋势

1、多种模式结合。仅有单一的形式或单一模式的便利店服务范围有限,多种模式结合将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2、大数据管理便利店。使用大数据则可以帮助门店对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进行喜好以及商品需求量分析,由此可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销售策略。

3、全供应链模式。

便利店作为单个产业链环节,在和上下游衔接时会因为信息反馈不及时或信息不对称而影便利店的运作,因此O2O便利店只有通过自建平台、中央厨房、仓库、物流才能保证食品质量,并且实现快速运送。

4、智能无人便利店。智能无人便利店占地面积小,用户通过扫码便可进入便利店购物,或结算,可以节省人工、店铺租金等多项成本。

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_第5张图片

综合来看,便利店相比商超等零售项目更接近消费者,是电商布局线下零售的最佳选择。随着人均GDP的增长,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内容的变化,互联网+便利店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多,并走向大数据化,智能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上海多家品牌便利店关店调整,实体便利店怎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