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

7

教练怎么照镜子?

镜子有多种,有把人变瘦、变胖、变高、变矮的。除非为了开心一刻,我想,人还是喜欢能看清自己的镜子。

镜子本身没有感情,没有思想,不会说话。当然会对镜中人全然接纳,美丑都照,不会做任何评判,更不会要求镜中人应该这样,应该那样。不过,教练是人。人是有感情、有思想,会说话的,难免有情绪,有个人喜好。遇到自己不喜欢的,能做到全然接纳,不做任何评判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高威教练做到了。既然教练在全世界风行几十年,说明还有很多人做到了。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弄不懂,只得向导师求教。

她告诉我,做到这一步,首先教练需要接纳两条总原则。

爱人如己。像爱自己一样,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不会接纳自己;不接纳自己的人,没可能接纳别人,更没可能不做评判。爱自己,不等于自私,只顾自己的利益。心中有爱,才能给出爱。就好比一个橙子,不论谁来挤,不论什么时间挤,不论是机器还受手工挤,挤出来的只能是橙汁,不可能是其他任何果汁。

信任。信任是一种选择。教练相信人还有未被开发的潜能,相信人是可以改变的,相信人有能力为自己做出选择。所以教练往往通过提问引导人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采取说教的方式。当然,信任不是盲目的。

这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境界,你没有可能一下子完全做到,不要急于求成,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体会。

“教练的照镜子,是不是仅限于让人看清所遇到的干扰?”我问。

“不是,”导师说,“镜子美丑都照,教练也如此。照哪个部位多一点,因人而异。有些人眼里只有自己的丑,心中的自我画像被扭曲和丑化,这时教练照美的一面多;有些人看自己只有美没有丑,太自以为是,这时候教练照丑的一面多。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总之,教练的照镜子,首先是帮助人重新认识自己,开始踏上一条自我发现之旅。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他人。但是,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人应当“认识自己”,过有道德的生活。可见认识自己,对人的一生何等重要。

其次,教练的照镜子,是为了开启思维,把思考的能力还给人。常常有学员说,为什么你不直接告诉我答案?我会问,我可以给你答案,但有没有一个答案可以包罗万象,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我也可以把思考的能力还给你,拥有思考的能力,不论问题是什么,不论问题有多少,你都能自己找到答案。你要哪一个?人跟人之间,不论是处富贵,处贫贱,最本质的区别在于思考的不同。

最后,教练的照镜子,是为了帮助人看清和排除干扰,实现目标。”

“教练是怎么给人照镜子的呢?”我问。

“主要是通过提问,穿插一些反馈。”

“我不会提问怎么办?”

“你不会提问?你刚才是怎么提出这么多问题的?”

“因为我不懂教练,所以好奇,想弄明白它是什么。”

“这就对了,”导师说,“权当自己不懂,为满足好奇心,自然

就能提出问题。好奇心,我们本来就有。想想小时候,是不是特别多问题?”

“您是说懂,也假装不懂?”我又问。

导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给我们讲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苏格拉底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整个希腊最有智慧的人。有人想,如果能知道苏格拉底所知道的,就能变得和他一样有智慧了。于是来问苏格拉底:“您知道些什么?”苏格拉底回答:“我只知道一件事。”这

人高兴地想,原来知道一件事,就能和苏格拉底一样有智慧,太好了。于是又问:“那一件事是什么呢?”苏格拉底回答:“我唯一知道的是我什么也不知道。”

苏格拉底这么博学而有智慧的思想家,却说自己什么也不知道,是他假装不懂,明知故问吗?不是。相反,他认为,坦诚地承认无知的人,不仅不会变得无知,反而会在交流对话中获得重要的知识。他不喜欢直接向对方传授知识或说教,他说“提问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所以在和人交流的时候,他放下自己所知道的一切,怀着一颗好奇心,通过提问一步一步启发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答案。如果对方的回答是错误的,苏格拉底一般不直接指出,而是继续引导,直到对方自己发现答案的错误。

教练的做法和苏格拉底的这种从不知到知的方法论不谋而合。可惜的是人们习惯于接受权威、专家所言;喜欢别人告诉自己如何去做;喜欢到处找现成的方法,奉行拿来主义。

“是不是有一定基础的人,才能用教练这种不给答案的方式?我儿子才 7 岁,遇到一个生字,我不告诉他,他还是不会呀。”有同学问。

“教练不给答案不是目的,而是为了训练人的思考能力。”导师说,

“所以对你儿子,会念哪一个字不应该是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训练他在识字过程中的思考能力。比如如何找到答案,都有哪些渠道可以找到答案,怎样记住这个答案……除了问爸爸,还有谁知道答案?妈妈?同学?语音字典?……这样训练出来的思考能力,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我们常说要创造,要有创新的能力,可是不培养思考的能力,何来创造和创新?”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天哪,我小时候的学习,很多科目不就是要死记硬背答案吗?教儿子,我只顾看他能认多少个汉字,会说多少句英文,能背多少首唐诗,从来没有刻意训练他的思考能力。培养员工,我也是直接告诉她们1234 如何做,从来没有逼她们动脑筋,自己想办法。结果,遇到问题

又找我,我会骂她们“这么笨”。原来笨的不是她们,是我啊。是我剥夺了她们的思考能力,难怪她们依赖我呢。

“老师,如果一个人不肯照镜子,怎么办?”我问。

“不肯照镜子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不肯‘凡事内看’。”我说,“就是拒绝看回自己,像您上课说的怨天怨地怨人,唯独不怨自己。”

“你为什么想给她照镜子?”

“她身上一堆问题,不改变,就是您说的自我毁灭。”

“所以你想她改变,是这样吗?”

“是的,我是为了她好。”

“她是否能改变,由谁决定?”

“她自己。”

“你能改变谁?”

“我自己。”我说,“不过,看着朋友走向自我毁灭,我漠不关心,是不是不够朋友?”

导师把目光转向大家说,这个问题是你们都会遇到的。人学习一样新东西后,往往会发现自己以及身边人的一些问题。通常助人心切,会急于用所学来改变身边人,比如爱人、孩子、朋友、同事等等。当别人不接受时,又很受伤害。改变别人从改变自己开始,先学习给自己照镜子,“凡事内看”就是开始。身教总是胜过言传嘛。

人,出于自我保护,把自己严严实实地裹了起来,只展现想给人看的一面,以博取认同和好感。而教练的照镜子,就像剥洋葱。一层层剥皮,会不舒服。不是人人都愿意,不是人人有勇气。教练需要“爱人如己”和“信任”,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人感受被信任、被接纳、不被评判而愿意照镜子。所以教练从不强求,就好像医生和病人,从来没有医生追着病人,强迫病人看病。

但是,不强求并不意味着教练无所为。这时候,教练会是指南针,让人看清当下的位置和未来的方向:人想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原地踏步的后果是什么? 5 年、10 年后能否接受这样的后果?当然,选择权在自己。人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是教练。

8

20 分钟学会教练?

“老师,我能不能在 20 分钟内学会教练呢?”有同学问。我们觉得有点为难导师。

谁知导师面无难色,非常淡定地回答,教练的学习有心法和技法。心法,是一种选择,比如“凡事内看,承担责任”、“原谅”、“打破枷锁”、“爱人如己”、“信任”等等,只要愿意,当下就可以选择,不用 20 分钟。问题是,遇到具体的事、具体的人,我们肯不肯?

今天选择了“内看”,不代表“事事”、“时时”都在内看;今天选择了“原谅”,不代表从此不再有需要原谅的人和事……心法是一个不断觉察、不断选择的过程。心法也是一套做人的法则,这次学习的只是几点核心。还有关于人生最本质的问题我们没有探讨:“人来自哪里?要去哪里?活着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任何一个认真思考人生的人,有必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否则,人没有办法正确地认识自己。身为教练,更没可能真正担起指南针的大任。

当然,像打网球一样,教练也有自身的一套技法。学会整套的技法,比如教练地图,教练如何建立信任关系,如何听、说、问,如何思考,如何分析性格、行为、价值观等等,这不是 20 分钟就能完全学会的。再者,思考能力的训练也不是一日之功。

不过话又说回来,你不需要学会整套的技法,才可以开始教练。为什么呢?

除了先天的残疾,听、说、问的基本能力你本来就有。只是作为教练,你需要技法的升级,这在后续的课程会更深入地学习。下面我跟你们分享一个在教练界广为应用的“教练地图”。有了地图做指南,不用 20 分钟,你就可以开始教练了。

为什么需要教练地图呢?

很少有人没有目的地,走哪儿算哪儿这样去旅行,人一定会首先计划好路线图。教练也如此,它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一种问答式的对话,不同于天南海北的聊天。有教练地图,就有清晰的提问和思考框架,不至于东拉西扯,越问越没头绪,更不用说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是著名的绩效教练和作家约翰·惠特默开发出的教练地图─“GROW”模型。

《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个地图,不只用于教练,思考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我想。从前我的注意力在目标。一想到目标,就好象自己是超人,对于现状和可能障碍明显考虑不足。直到做事当中,才发现这么多因素没想到以致措手不及,紧急应变而弄得压力重重,最后在超负荷的状态下才达成目标。有了这张图,根据这几步来思考问题,应该会清晰全面。

这个模型只是你的学步车,不要任一个模型框死自己。导师说,也不要局限于这几天所学的教练心法和技法。你们完全有能力丰富教练的心法,创造属于你们的一套、甚至多套教练技法来改变人生。不少研究显示,每个人平均拥有 500 至 700 种不同的技能和才干。人的脑袋能够储存 100 万亿项数据,可以在一秒之内处理 15000 个决定。可以说,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天才,充满了尚未开发的潜能。

有谁不愿意开发潜能,看看自己的极限在哪里?假如不必害怕,有谁不愿意走出笼外,看看外面的世界究竟如何?可是,扪心自问:有多少人释放了自己的潜能?有多少人活出了自己的天才?现在,你们已经拿到了这把打破枷锁,释放潜能的钥匙─教练。若要如何,全凭自己!(本文首发于www.wrencoaching.com,版权归任卫红所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镜在眼前的幸福》连载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