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值得读的21本书推荐,分为经济类,商业类,社科类,文学类,历史类,科普类以及其它,有新书也有经典作品。
商业类:
1.《海上帝国:缔造并扩大自由贸易时代的船东和金融家们》
萝莉·安·拉罗科(作者),中信出版社
15~18世纪的海上历史,主要由航海探险者书写,商业时代到来后,船运业随之兴起,海洋不再是冒险者的天堂,而成为商业天才的竞技场。本书记录了国际航运业20位富有传奇色彩的船东和金融家,如何缔造并扩大了自由贸易时代。本书推荐者有网红型的美国总统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图书编辑也不失时机地把他放在了推荐语第一位。
2. 《干法》
稻盛和夫(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工作的意义何在,谋生还是实现自我价值?把工作当成乐趣,是稻盛和夫煲好的正能量心灵鸡汤,能否激励你的工作激情,看你自己了。
3.《爆款:如何打造超级IP》
安妮塔·埃尔伯斯(作者),中信出版社
时下一位中国学者的IP著作正在热销,可以同时看看哈佛商学院教授安妮塔·埃尔伯斯就互联网时代下的IP运营公司进行的前瞻性研究。打造爆款还是依仗长尾?她在这本开创性的著作中指出,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产品脱颖而出的关键是采取看似高风险的“爆款策略”。比如打造超级IP,制作成本与营销费用极度高昂的电影、电视节目、歌曲、书籍其实是最能确保公司成功的方法。
经济类:
4.《货币简史:从花粉到美元,货币的下一站》
卡比尔•塞加尔(作者),中信出版社
最原始的货币是什么,为什么黄金能成为通用货币(然而罗斯福曾宣布美国人持有黄金非法),在监狱里香烟却能够成为货币,货币是谁来定义的?一部货币的成长传记,货币的万物简史。
5.《欧元的悲剧》
菲利普·巴格斯(作者),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不算一本新书,但是在英国公投脱欧背景下,对于了解欧债危机的来龙去脉,集中设计金融体系的危害,欧洲央行如何成为各国政府填补赤字的工具,应有裨益。
6.《人为制造的脆弱性——银行业危机和信贷稀缺的政治根源》
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史蒂芬·哈伯 (作者),中信出版社
本书作者查尔斯·凯罗米里斯、史蒂芬·哈伯首次把政治制度乃至政客纳入金融系统脆弱性分析,是一个分析金融危机的新视角,通过将政治史和经济学结合起来分析政客、银行家以及其他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深入分析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到底源自何处。
历史类:
7.《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杰弗里·瓦夫罗 (Geoffrey Wawro) (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本预售新书。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统治领域最广的王室,曾统治神圣罗马帝国、西班牙帝国、奥地利帝国、奥匈帝国。其在十七世纪抵御了土耳其人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在十九世纪的后几十年里,帝国的军力、国力在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直至在一战的炮火中最终崩塌。
8.《蒙古帝国的兴亡》
杉山正明(作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世纪崛起的蒙古帝国的历史研究拥有无穷的魅力,日本学者杉山正明写过数本有关蒙元历史的著作,知名的日本讲谈社中国历史系列中的辽-元一册即是他的作品。在本书中,他强调了波斯语文献与汉语文献对于蒙元史同样重要,同时也不乏独特观点。
9.《第三帝国的艺术博物馆:希特勒与"林茨特别任务"》
哈恩斯-克里斯蒂安·罗尔 (作者),三联书店
一本内容引人入胜的书,一部另类的艺术史。它不只是告诉读者希特勒的“林茨特别任务”是如何的黑暗和罪恶,更重要的是揭示了一个战时艺术品流通的链条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其中独裁领袖、下属执行机构、艺术史学者、画商、艺术中介入、艺术品原物主等在各个环节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背后的原因。可以说,多数艺术品的来源并非主动盗抢:第三帝国的臣民踊跃捐献,但却因为达不到要求而被拒收;犹太收藏人为了自保,主动卖画并为这项任务积极工作;欧洲各国的艺术品商人为了大价钱争相卖画给德国,甚至为了战后交易作废以便回收艺术品而拒开发票……
文学类:
10.《洪水之年》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作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加拿大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多产作家,布克奖常客,被认为迟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今年年初这部《洪水之年》译作在国内的出版也可谓一种另类“预兆”。
11.《我脑袋里的怪东西》
奥尔罕·帕慕克,上海人民出版社
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在那部博学庞杂悬疑神秘的《我的名字叫红》之后的作品似乎没能形成更大的影响,这部《我脑子里的怪东西》凭名称已经吸引了我。他笔下的土耳其,也再一次在7月成为了焦点。
12.《塞姆勒先生的行星》
索尔·贝娄(作者),人民文学出版社
80年代的美国文化启蒙之作《伊甸园之门》中对索尔·贝娄的这部作品曾多次提及,但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一系列索尔·贝娄的作品集时却没有这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装帧设计总是有点差强人意。
13.《阿莱夫》
博尔赫斯(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博尔赫斯的忠实粉丝必然会收齐上海译文出版的他的作品集全套,而没有此欲望的读者,任选一本他的短篇小说作品集都不会失望。《阿莱夫》由17篇短篇小说组成,虚构和历史交织,博尔赫斯的文字拥有无穷的魅力。
14.《别想摆脱书:艾柯&卡里埃尔对话录》
艾柯,卡里埃尔(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博学的翁伯托•艾柯从不吝啬展示他图书馆般的头脑,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关于书”的书,他最著名的作品《玫瑰之名》就是围绕一本神秘之书的宗教悬疑故事。安贝托•艾柯与电影学者让–克洛德•卡里埃尔同是藏书家和珍本追踪者,对书籍有深刻的理解,对各种文化载体在技术革命中的变局有敏锐的洞察,其中艾柯对于电子书的看法也颇值得一读。
社科类:
15.《理性乐观派:一部人类经济进步史》
马特·里德利(作者),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本可能改变你世界观的书。空气污染,暴力升级,恐怖主义。。。但马特·里德利却告诉你,人类正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环境与时代。始于十多万年前的交换和专业分工习惯,如何加速改善人类的生活水平;流行于世的两大悲观主义源头,如何在逻辑与事实上站不住脚。此外本书的翻译也很出色。
16.《不确定之美:给模糊的赞歌》
基斯·范迪姆特(作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又一本凭借书名和背景吸引我的书。基斯·范迪姆特(Kees van Deemter),就职于阿伯丁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从事计算语言学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部分”,对从计算机科学引发的逻辑和哲学问题有着强烈的兴趣。作者通过大量援引和论证,涉及文学、哲学、逻辑学、语言学,向我们展示模糊的不可避免和它的用途,以及在其描述下的世界之美。
17.《天生的烦恼:基因、种族与人类历史》
尼古拉斯·韦德(作者),电子工业出版社
作者作为一位长期在《纽约时报》上报道基因学新进展的资深科学记者,列举了丰富的资料来证明人类的进化延续至今,因为各类人群几千年都停留在同一个地方,却又相互隔绝,在每个大陆上独立进化,于是产生了人类的不同种族。他提出节俭、有文化、非暴力——这些中产阶级的社会特征已经缓慢但毫无疑问地渗透到了农业人口的基因中。这一过程孕育了工业革命并促成了现代社会。
科普类:
18.《无言的宇宙:隐藏在24个数学公式背后的故事》
达纳·麦肯齐(作者)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一部有关数学的科普读物,关于数学的史话,用诗意文字讲述公式之美:从1+1=2,到爱因斯坦质能公式E=mc²,24个公式如何改变人类历史进程。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对数学之伟大仍保持景仰的成年人。
19.《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
史蒂夫·奥尔森(作者),三联书店
三联书店的“新知文库”好书不断,《人类基因的历史地图》从遗传学的角度,探索世界广大区域的基因故事,现代人类从最初出现到现在的历史,也追踪了语言的起源和分化,告诉我们人类如何变成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同的种族和民族。
20.《机器之心》
雷•库兹韦尔(作者),中信出版集团
当计算机超越人类,有了心灵。。。德国电子音乐先驱Kraftwerk(发电站)乐队曾有一首旋律优美的著名作品“Computer Love”,用合成器营造出电脑之间叮叮当当谈情说爱的场景。本书作者雷•库兹韦尔阐述了其大胆预测:未来的世界,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量子计算将引爆技术未来。机器不仅拥有智能,而且拥有心灵,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
其它类:
21.《裙裾之美-日本女生制服史》
难波知子(作者),新星出版社
并非怪蜀黍的臆想之作,一本严谨的研究作品。从日本女生校服的历史演变,反映日本的社会变迁与发展。图文并茂内容厚实的一本书,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的可以阅读,略显遗憾的是研究时间只到20世纪30年代。
内容原创,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