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来,人类精子密度持续下降了近50%。环境污染、生活方式改变、食品安全等是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1978年正常形态精子的百分比为50%,1999年为15%,到2010年的时候,正常形态的精子比例已经低至4%。
这一现象引发了国内外生殖学家的广泛关注和争议。
而中国的数据显示:我国男性精子总量比50年代下降了50%,1981~1996年,成年男性精子密度下降了大约40%。
而在1996年之后,总数的下降没有那么明显了,而精子的活力下降以及因精子活力低导致的不育症却成为临床上最常见的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目前临床检测非常简单,如对此有疑问的,可以直接去做个测试。
另外一方面,因为环境污染、压力大、吸烟等生活方式或者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精子质量的下降,或者基因缺陷,对于下一代的影响更隐蔽,不易发现,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与许多因素有关。
对个体而言,除了疾病、基因缺陷等因素,精子质量的变化受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年龄、压力、饮食以及环境等的影响。
比如,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睾丸会出现萎缩,精子质量下降;经常桑拿或泡热水澡,精子数量也会下降。
久坐不动、内裤过紧等,也会减少精子的生产;吸烟对精子活力的影响非常大,更重要的是,吸烟者精子畸形率明显升高。
除了刚才说的这些原因,还有一个因素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但是却与精子活力的下降密切相关的,那就是环境激素。
顾名思义,环境激素就是指环境中存在的那些具有雌激素作用的化合物。
哪些东西里含有环境激素呢?常见的比如农药、杀虫剂、废气、食品添加剂、二手烟、塑料袋等。
动物实验发现环境激素能引起雄性生殖道异常、精子质量降低、成年不育等生殖毒性,有些甚至会使得动物数代精子质量发生异常。
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也发现环境激素会严重影响男性生殖健康。
来自日用品如洗发水、化妆品、塑料玩具等的环境激素直接影响精子的发生和发育,它们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通过许多分子机制产生不同水平的毒性。
因此,为了避免精子活力下降,或者恢复精子活力,首先要做的就是远离这些环境激素,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选择不含环境激素的个人用品。
当然同时还要尽量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持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Handbook of Fertility, 2015, page 89-97, Chapter 8—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hormone disrupters on fertility, and a strategy to reverse their impact.
[2]Jurewicz J, Radwan M, Wielgomas B, et al.,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parabens and sperm chromosome disomy.Int J Environ Health Res. 2017 Jun 13:1-12.
[3]Radwan M, Jurewicz J, Wielgomas B, et 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exposure to pyrethroids and sperm aneuploidy. Chemosphere. 2015 Jun;128:42-8.
[4] Marques-Pinto A, Carvalho D. Human infertility: are endocrine disruptors to blame? Endocr Connect. 2013 Sep 17;2(3):R15-29.
[5]Carlsen E, Giwercman A, Keiding N, et al., Evidence for decreasing quality of semen during past 50 years. BMJ,1992, 305:609–613
Jurewicz J, Hanke W, Radwan M, et 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emen quality. Int J Occup Med Environ Health ,2009,22:305–329
[6]Joffe M, What has happened to human fertility? Hum Reprod,2010, 25:295–307
图片来源:GoogIe、百度图片
本文由NIAS营养学国际研修专家提供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