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


作者 |曹吉利,寇研

来源 | 新周刊(ID:new-weekly)


在夜市上看到销售火爆的小龙虾,就忍不住感慨:“养小龙虾的一定发财了!”冬天,一边对着昂贵的羊毛衫犹豫不决,一边酸溜溜地想:“养羊的牧民赚了多少钱!”楼下超市的菜价又涨了,苦笑着打趣:“当年还不如留在乡下种菜。”


对于搬进水泥森林还没几代人的我们而言,压力山大的时候,田园牧歌式的幻想就冒出来了。


——————


鸡汤故事的蔓延,常常是在社会的焦虑爆发之后。比如,当“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被热议之后,钱就又成了很多人的敏感肌。


年收入100万在北京才刚刚脱贫,上海月入2万才基本温饱,月收入3万也撑不起自己孩子的暑假,一波又一波打击接踵而来。最终,一位在上海某相亲角蹲点的大爷完成了致命一击:“五千块、一万块一个月,讨饭啊?”


就在有关财富的焦虑感成为很多人隐痛时,一些风格相似的创业故事也愈发频繁地出现在网络上:卖煎饼大妈月入3万,卖馒头月入6万,卖卤菜月入15万,卖茶叶蛋年入40万,卖麻辣烫年入百万,女博士辞职开拖拉机年入一个亿……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1张图片

松江一农民种粮养猪年收入40万,足以让很多端坐写字楼的人汗颜。/ 新民晚报


走出写字楼的David站在罐头一样拥挤的地铁里,草草看完这么一篇故事,舒适地长出一口气:“城里混不下去大不了回乡下,也能赚大钱!”点赞、评论、转发,一气呵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这类故事既有催人奋进的情怀,又具备极高的可读性,想不火都难。



朋友,看过《致富经》吗?


要说起来,这类土鸡汤的发源地,可能正是浓眉大眼的CCTV7农业频道。


在这个多数观众都很少停留的频道上,有一个存在了十几年的王牌节目:《致富经》。这个节目简单来说就是每天分享一个创业成功的小故事,这类故事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入行门槛低,快要低到尘埃里了。投资成本低,家当少,通常一辆电动车、一筐虾苗、三只山羊就能起家。总而言之,相比于新闻里那些A轮B轮的创业者,这种故事能给你一种“我也能出得起启动资金”的感觉。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2张图片

最近的几期《致富经》节目。


其次是技术含量低,见效快。技术含量这一点是相对而言的,但是“煎饼哥月入3万,一分钟一张饼”“牛肉面哥12天网上卖面一万份”“研究生养殖山羊,一年还清贷款”等事迹,在头脑和四肢都正常的人看来,很难说是多么困难的手艺。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情节反转。冲突感是吸引眼球的利器:《小学毕业农民靠种水稻成当地首富》《从欠下巨债到坐收千万,他靠什么翻身?》类似有悖于我们日常认知的故事,意不意外?刺不刺激?想不想看?大多数人嘴上说着“假的吧”,手指还是自觉地打开。


最近播出的一期《致富经》就囊括了以上所有特征。首先标题风格就非常故事会:《乖乖女和暴躁老爹的财富拉锯战》,人物特点、矛盾冲突都有了,光看这一行字就能脑补出二十集连续剧。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3张图片

《致富经》节目里,回家经营养鸡场的女留学生。/ 央视网


随后的内容更是一篇教科书级的土鸡汤:她留学归来,年薪30多万。可2015年底,父亲一声召唤,她选择回村接班养鸡。中途自然是遇到种种困难,但峰回路转,结局一定是光明的:养鸡场扭亏为盈,蒸蒸日上。结尾处,欣慰的父亲还不忘说上一句贴心话:“希望女儿早点给自己找个女婿。”


如此圆满的结局,连看惯了肥皂剧的大妈都忍不住狂拍沙发了吧?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4张图片

养活自己都已经拼尽全力的我们,能养好那些动物吗?


就是这么一个老少咸宜、男女通吃的节目,一直播了十几年,跟着它长大的一代人也由此相信,城市外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只有乡村,才能满足都市人遥远的暴富梦


上一代致富鸡汤的发生地,还集中在北京中关村、陆家嘴的咖啡馆、华强北电子市场,怎么现在就转移到了田间地头呢?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5张图片

北京中关村创业大街。/ 中关村创业大街官网


首先要明确一点,虽然鸡汤受到颇多诟病,但却是当代生活的必需品。一碗鸡汤要想见效,最重要的是距离感。故事里的人与眼前的苟且之间,保持足够远的距离,才能令人信服。隔壁办公室的张三,住在楼上的李四,劳动生财,飞黄腾达,这样的情节离我们太近了,近到我们一眼就能看出破绽。


过去,在互联网创业大街上聊一聊区块链,讲一讲人工智能,就能让人肃然起敬。吃瓜群众听着那些高深莫测的学问,深深相信,要发财也得先轮到人家。


如今,扛着算法大旗的今日头条灰头土脸,把生态化反挂在嘴边的贾老板,留下一地鸡毛,去了大洋彼岸,比特币的神话还能骗来流量,但却没人敢再入场。都市小资情调的致富鸡汤,群众们已经尝腻了看破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神秘的郊区。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6张图片

当代人乐此不疲地在阳台上养花种草发蒜苗,寻找“收获”的感觉。


反正大多都市人,只在阳台那屁大点地方养过几盆多肉,从没见过真正的耕种和养殖,连花生和板栗哪个长在树上,哪个埋在土里也分不清楚。


他们对发生在土地上的故事是陌生的,同时还抱有一种想象:当快节奏的生活把个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有一块能带来高收益的田是多么自由的一件事啊。种什么、养什么,几点下地、几点收工,不用看人脸色,统统都是自己说了算。


有人说钟表是工业文明的标志。严格的时间划分是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而从一个时间点向另一个时间点疲于奔命的人们,自然无限向往“自己给自己放假”的乡土生活。


更何况在故事里,这样的生活还能带来不菲的收入。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7张图片

江苏苏州,城管人员清理小区内居民种植的蔬菜。/ 苏州都市网



中国人会绕回到土地吗?


如果把《致富经》上的故事拿给真正的农民看,他们会相信吗?


他们很大可能会熟练地挑出一系列槽点:养鸡种菜哪有这么容易?病虫害怎么办?卖不出去了怎么办?人手不够了怎么办?贷不到款也借不到钱怎么办?最后意味深长地感慨一句:还是城里好啊,按时上班,在办公室坐一天就能拿工资。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8张图片

西方式的农场,在中国还并不多见。


真正熟悉乡土的人,能找出故事里的各种漏洞,就像我们不相信大街小巷的创业项目一样。其实城市人也知道“汗滴禾下土”的辛劳,否则他们也不会一边抱怨都市生活,一边固守都市生活,但《致富经》的观众们会刻意忽视耕作的辛苦。


写字楼里的Susan们宁愿相信,在他们父辈早已远离的农村,真的有一种岁月静好,真的有人闷声发着大财。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9张图片

前几代人拼命闯进了城市,现在我们却开始质疑城市生活的价值。


那里可以远离城市复杂的人际网络,不用看人眼色,不用曲意逢迎,不用隐忍,不用争执,不用受气,生活回归质朴。


和西方相比,中国真正开始大规模的城市化,只过去了短短几十年时间。但在大多数人的心底里,田野早已模糊成桃花源般的存在。人们总是喜欢把希望寄托给远方,就像我们总是怀念过往,期许未来,却很少感恩当下。


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_第10张图片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陶渊明是个伟大诗人,但也许并不是一个好农民。


说起来,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应该是这种土鸡汤的老祖宗。做官做烦了,不如种地去。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眼高手低的老陶,把桑树种在了河边洼地,水涨之后全都被淹没了。心疼的老陶写道:“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怎一个悔字了得。


所以说,卖红薯、种玉米发家致富,至少对于五谷不分的我们来说,就是一场美梦。鸡汤可以偶尔喝一口,但梦醒了,还是要按时上班。


*本文来自公众号“新周刊”。《新周刊》创刊于1996年8月18日,以“中国最新锐的生活方式周刊”为定位,享有传媒界"话题策源地"的美誉。关注新周刊公众号(id:new-weekly),每天了解最新锐的话题和生活方式。






- 201800423 No.1786-

| 回复"目录"查看B12往期 |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致富故事的主角,不是卖红薯就是养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