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摘录、简评

《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林耀华/著

一、摘录

1、毕竟,我们的生活可以冷静客观地用图表来说明。我们日常交往的圈子就像是一个由有弹性的橡皮带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构成的网,这个网精心保持着平衡。拼命扯断一根橡皮带,整个网就散了。每一根紧紧连在一起的竹竿就是我们生活中所交往的一个人,如抽出一根竹竿,我们也会痛苦地跌倒,整个网便立刻松弛。

评:简而言之,关联性,再进一步就是利益相关。

2、人类生活螺旋式发展,诸如我们在黄家简要了解到的出生、教育、成婚、死亡等等,是一些总是会使生活脱离常轨的阶段。每一阶段引起一场危机,每场危机激起变化,并伴随着一个把生活从偏离拉回常规的仪式。

评:这里的仪式指的就是之前提及的出生、教育、成婚、死亡之类的重大的礼仪,其中关键在乎一个“礼”,传统的中国家庭必定脱离不了其相对应的文化属性,而“礼”往往蕴藏了其中的统治哲学和生存艺术。总之这个仪式虽说象征性,但其贵乎心,即诚心,即藏阴县阳。这也便是历代王朝以礼治国之道,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古代皇帝总是无休止地进行各种礼仪。详述请见《万历十五年》申时行篇。

3、现在所有的人都已从饥饿中摆脱出来了,他们无需再为起码的生存而挣扎,而有时间和精力去争吵互斗了。

评:酒足饭饱思淫欲,古来兄弟只可共患难,不可同享福,往往功成名就之时,失去实际价值,便是‘飞鸟尽, 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便也不怪他们,人在苦难中用尽了精力,那剩余的只有怨恨了,而总是都会在自以为相安无事时莫名地一鼓作气地爆发一通。

4、我们勾画了由竹竿和橡皮带所组成的框架结构,任何时候任何一个有弹性的皮带和一个竹竿的变化都可以使整个框架瓦解。人类行为的平衡,也是由类似这种人际关系的网络所组成。每一点都代表单一的个体,而每个个体的变动都在这个体系中发生影响,反之它也受其他个体变动的影响。

5、但是有时候作用在这个体系上的干扰力太大、太深刻,以致在干扰力被取消之后个人或群体却不能恢复原状,而是继续一种非平衡状态直至一个新的平衡状态的确立。这种新的平衡和旧的平衡有可观的不同,但是它可能包括旧有因素的重新结合。

评:这种平衡是相对而互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典型的中国传统家庭的紧密联系。而所谓深刻的干扰力,既是这种紧密联系被猝不及防地打破而不及修复,这时候就恰恰需要时间来重塑平衡。或如科举制而言,往往一个进士的培养需要的是几代人的努力,其之后总是老母与妻子默默无声地奉献。用这个例子可以很轻易的解释4,而5则英多说几句。它是从一种看似平衡的非平衡状态融合而成一个新的平衡,这也就是一种上升通道。如果满足于平衡,那么往往期待而来的只会是不平衡,这是一种下降通道。

二、简评

此书写的恰恰是福州,其中地名、习俗、伦理我都有所了解。个人认为,此书很有代表性,可以代表传统中国家庭。尽管书中两家人是从商,然而这两家人的盛衰也可以代表古时“惟有读书高”背景下的家庭。至少于我而言,此书即便在当代,也极其象征了我的家庭关系。其中叔侄反目成仇、家庭孤儿式悲剧、舆论习俗压力、兄弟妻子间隙等等之类似我都亲眼所见。

关于社会学方面的论述,在上面的摘录已经被林先生所解释清楚了。此书还有一个问题,即,芬洲为何失败,东林何以成功?大致地着重点应该在家庭、家族的关系平衡与信任,和教育投资之上。我们可以看见,东林家庭的危机有时源于家族之间的不信任,有时在危机或富强中酝酿出了家庭内部的不信任,有时在外力作用下家族内部的不信任。东林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诉讼,虽有人叛逃,然而有一位长辈至始至终的坚持鼓励才让东林重振,最后东林建立自己的话语权。我们在探索两家的教育问题,可以说,在那个时代,对知识的需求程度远高于现在,那是极其紧迫的,可见教育投资性价比之高。而当学校校长来邀请两家孩子就学时,东林和芬洲的思维模式足以说明问题。东林的确是从投资角度思考,而东林考虑的仅仅是乡间传闻,足见其思维的局限性。

最后一论,林先生用均衡思维去论述全国普遍性的宗族情况,是在社会学角度相对恰当的。然而在小范围内的人际关系中,均衡可能会相对地被打破,代之以权威管理(也就是我在《遥远的救世主》书评中所论述的平民制度和权威制度)。个人认为,维系一个传统宗族生存发展的绝对条件是均衡中相对倾斜或相对分裂,即竹竿理论中的点——个体不是无限均衡的,是有绝对势力的倾斜影响的,绝非相互均衡的影响,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均衡不会被轻易地打破。倘若不是这样,青萍之风足以倾之大厦,而且根本不存在蝴蝶效应的可能。总之,均衡是需要有一个足以承受各种压力、影响的权威,这可以是一种宗族间的关系权利,如制度权威;也可以一个人的实力,如威望权威;也可以是一种组织,如管理权威。

2016/10/7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 摘录、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