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本能,让我选择“和善而坚定”

母亲的本能,让我选择“和善而坚定”_第1张图片

昨天带5岁儿子去游乐场时,遇见了个小小孩儿。那是个3岁左右的男孩,长得白净可爱,一副小正太的样子。但是很快,这个小正太就被游乐场的其他小孩集体排斥了,孩子们纷纷向各自的妈妈告状:“他抢我玩具”、“他打我”、“他光给我们捣乱”。

当时我正和儿子一起在游戏屏前拼车模。那里本来共有3台游戏屏,小男孩非得挤到我前边跟儿子一起玩。他的妈妈在身后叫着他的名字,告诉他去玩另一台,但他明显就像耳旁风,继续插手。儿子正在专心拼车,倒也没介意,我就任由他俩一起玩。但后来每每儿子拼装成功之际,男孩的小手一点,车模就又分开了。几次之后,儿子急眼了,对他喊:“你别动了,我都拼不起来了!”看他的妈妈依旧只是在身后没什么力度地喊几次孩子的名字,我只好告诉小男孩,请他先在旁边看一下哥哥是怎么拼的,一会哥哥拼完他就可以玩了。就这样儿子总算拼完了。我们离开的时候,我不经意间回头看了孩子妈妈一眼,她正坐在小木马上,望向我的眼神又无奈、又焦虑。

我完全理解这个妈妈的心情,因为在儿子上幼儿园前后,我也正被这个问题困扰着。也可以说,一直到儿子上幼儿园之前,我都没有彻底找到一种最好的爱孩子的方式。

儿子出生前后,作为新手妈妈,以及长久以来养成的做事之前要先学习、抉择、思考,形成自己的稳定见解后再开始的习惯,我开始学习育儿理念。最终,我找到了让我最认可的理念,就是亲密育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是这样无条件地满足小婴儿的各种需求的。小婴儿只会因为基本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比如安全感、渴了饿了冷了)而哭,所以,无条件地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一哭就抱起来安慰,跟我这颗爱孩子的心是相符的。

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时,哭闹便不完全出于基本需求,而是带了各种额外的诉求,比如想要拿走属于别人的玩具、想要横穿马路去追一只狗……很明显,这时候我们不可能继续无条件满足孩子了。我们该给予孩子规则了。

这很难。不能打骂是肯定的,单纯粗暴从来都不是正确的方式。但是说教很明显没有任何效果。不管我们温和地说、严肃地、绘声绘色地说,还是把横穿马路的危害从古到今掰开了揉碎了说,两三岁的孩子都还是听不懂的。孔子曰,因材施教,并非说教不好,而是对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语言的效力此时还发挥不出来。

这个时候,运用态度、行动来让孩子理解规则,是更适合的方式。也就是“和善而坚定。”

首先行为上坚定:家长将属于别人的玩具还给别人,把孩子从不该插手的游戏屏前抱出来,抓住孩子要打人、要给别人捣乱的小手。

孩子会哭、会闹、会不依不饶。这是肯定的。所以还要态度上和善:我理解你得不到喜欢的玩具时的失望、理解你想要跟小哥哥一起玩的愿望、理解你被别人排斥时的愤怒,我理解你在适应规则时的不舒适感。但是规则必须遵守。我会一直陪着你。

这实际上是最难的一步。

当孩子出现一些不守规则的行为时,家长往往开始能做到冷静制止,但是用了各种方式孩子依旧不肯放弃时,家长在一再地按捺之后,往往最后都是按捺不住拍案而起,吼叫呵斥甚至动手打几巴掌,孩子才会放弃。之后家长往往又会感觉愧疚,出于补偿心理,最终满足孩子一些合理或不合理的要求。

这实际上是因为不懂得孩子的真正想法。孩子是最单纯的,高兴就笑、不高兴就哭,不会掩饰;孩子也还不懂得这个社会的规则,喜欢的玩具想拿在手里玩,感觉到被排斥时会愤怒,扬起小手保护自己,这些都是正常的,并非出于恶意。只是孩子根本不会表达这么复杂的情绪,他没法告诉你,融入不到其他孩子中让他感觉很焦虑,他需要帮助。他只会哭、打人、尖叫、挣扎。

但是作为母亲,让孩子学会规则是必须的: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不可以打人。要知道,只有一个理解并掌握了规则的孩子,才能在游戏中轻松获胜。不能掌握规则,注定会被排斥在游戏之外。这是每一个母亲都不想看到的。

所以,母亲的本能让我选择了“和善而坚定”。我会陪着孩子面对这个庞大的人生游戏,帮他一次次熟悉每个规则。当他因为受挫而烦恼时,只是倾听他,因为这是他必须要面对的。

假如父母不够坚定,听不得孩子哭,因此没法给孩子围起一个规则圈,孩子便只能自己总结出自己的规则:想要就哭,哭就能得到。带着这样一个内心规则,显然是没法融入他人的,只会处处被人排斥。所以,很多“熊孩子”往往表面上凶悍,内心其实是没有力量和安全感的。因为没有掌握游戏规则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训练游戏技能的基础。

假如父母不够和善,不允许孩子哭闹,强硬地要求孩子放弃某些习惯、做到某些事,那实际上是要求孩子省略中间的心理调适过程,而直接在行为上达标。一些“乖孩子”往往就是这样被家长塑造出来的。暂时孩子会因为想要讨好父母而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但是等到孩子越长越大,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孩子会在内心中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只表现出懂事乖巧的一面,对父母只会表面孝顺实则疏远,内心深处是渴望来自他人的爱和关注的。

所以,和善而坚定,实际上是为人父母者最大的课题,也是可以贯穿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的,任何时候学会都不晚。我是在儿子上幼儿园后读到《正面管教》这本书的,第一次接触到“和善而坚定”这个词,我就被深深打动了。在此之前,《倾听孩子》这本书也让我学到了关注孩子内心的重要性和方法,也就是倾听孩子。从那至今,倾听孩子、和善而坚定,一直都是我坚持在用的亲子方式,也成了连接我和儿子之间的重要纽带。

母亲的本能,让我选择“和善而坚定”_第2张图片

有时我会记录下一些和儿子的日常对话,偶尔翻出来看看觉得很有趣:

儿子:我不开心了,我想回家了。

我:好吧,那我们回家。

儿子:我是哭着回家的。别人家的孩子都是高兴地出来,高兴地回去。只有我是哭着回去的。是你让我不开心的。

我:你确实不开心了,但这不是我的原因。是你自己要哭的。

儿子:我没想哭。那个小姐姐本来是要跟我玩的,后来不跟我玩了,是你非要让我回家,小姐姐才不跟我玩的。

我:不是这样的。小姐姐是因为她的伙伴走了,所以才不跟你玩了。不是因为我。我让你回家,是因为我们该回家了。

儿子:……反正,你是坏妈妈,我不喜欢你了,我不再让你加入我的专门时间了。

我:你生我的气了。好吧。反正我也喜欢自己玩。

儿子:(哭得更厉害)反正你就是故意气我,你得给我买奶茶,我才开心。

我:不可以买。每次去超市才可以买一个好吃的。今天不应该买。你不开心我很遗憾。你可以选择哭一会,或者让我抱抱你。

儿子:……好吧,但是五分钟之后才让你抱,作为对你的惩罚。

你可能感兴趣的:(母亲的本能,让我选择“和善而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