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宁地铁“全态识别”的个人想法

最近有不少的同事问起“RT轨道交通”公众号上一篇名为《南宁地铁“黑科技”来了!各类主流过闸技术PK》的文章中提到的“全态识别”技术,到底是什么鬼?问的人多了,重复沟通很浪费时间,所以总结一点资料和想法跟大家共享。

刚听说“全态识别”时,我也是一脸懵逼。度娘也没有给出清晰简洁的定义。通过缩小搜索的范围,把目光定义在了“步态识别”上。真心不懂这方面的技术,所以只能从基本的常识方面来分析一下这个东东。

最早能查询到的步态识别相关报导是光明日报2003年5月16日的报导,截图如下:

关于南宁地铁“全态识别”的个人想法_第1张图片
光明日报

国内能搜索到的是一家叫“银河水滴”的公司,看公司的介绍是由中科院出来的人员创办的。更多的相关内容大家找度娘吧,这边就不详细展开了。

那什么叫步态识别呢?

在银河水滴公司官方网站上也没有找到明确的定义,只有这么一句话:“步态识别(Gait Recognition)是融合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视频/图像序列处理的一门技术。通过分析人的身体体型和行走姿态来识别身份,具有非接触远距离和不容易伪装的优点。” (http://www.watrix.ai/portfolio-item/gait-recognition/)感觉就是图像识别技术,只是各自起的专业术语不一样吧。

官网上宣称“识别精确度高达94%,全球最大的步态数据库等”,但没有找到详细的技术文档和实验数据来进一步证明这些数据。

关于南宁地铁“全态识别”的个人想法_第2张图片
宣传语

如果所谓的“全态识别”就是银河水滴的“步态识别”,那么它在地铁过闸应用中的效果怎么样呢?

很遗憾,目前从技术上给不了这个答案!

《南宁地铁“黑科技”来了!各类主流过闸技术PK》的文章中提到只在南宁一个地铁站内,安排了二进二出四个通道,作为演示和测试用。目前公开的资料感觉都是出于一家之手的宣传稿(或根据宣传稿略微修改)(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bd063dd1bc8e0e561000000),无法了解它的技术实现原理,更没有详细的测试数据证明。

从银河水滴官网的识别精确度(94%)来分析,不知道这个94%识别精确度的测试库数据量是多少,从100个物体中识别和从10000个物体中识别,是不同的数量级。而国内大城市的地铁客流,是一个海量数据。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主流的人脸识别技术,精确度是多少,以及是怎么定义的?

在 2018 年 6 月最新公布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结果中,获得人脸识别冠军的是中国人工智能公司依图科技(yitu-001),这是该公司第二次获得 NIST 比赛人脸识别冠军。2017 年 6 月 NIST 官方公布的测试结果中,依图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达到识别准确率 95.5%,是当时全球工业界在此项指标下的最好水平。

根据官方报告,今年依图将这一指标提升到了接近极限的水平,即在千万分之一误报下的识别准确率已经接近 99%。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依图去年夺冠的算法,在时隔一年后仍位列今年 6 月测试结果前十位。(https://www.jiqizhixin.com/articles/062701)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NIST)直属美国商务部,主要任务是建立国家计量基准与标准,提供为美国工业和国防服务的测试技术,参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标准等。
NIST 指导下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数据均来自真实业务场景,意味着测试结果代表该技术在实战场景中的表现;数据规模是通过对百亿对样本采样,达到百万量级。
如此大规模的测试集可以稳定评估算法性能,详细区分不同算法的优劣;测试数据不公开 (盲测),这保证了测试的公正性,因为参赛的算法团队无法利用测试数据做模型训练,可以有效避免过拟合或直接作弊等手段。
该测试以其评测标准的严谨性、一致性和全面性,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标准最严、竞争最激烈、最权威的人脸识别算法比赛。

小结一下,所谓的“全态识别”也好,“步态识别”也罢,没有权威的测试认证,也没有科学的数据说明,报道中都是主观体验和文字描述,无法做出客观的判断。

最后,个人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这事情:

  1. 国内BAT及四大人脸识别公司(商汤,旷视,依图,云从)都在做图像识别,目前主推人脸识别应该是有他们的原因的。相信他们的技术实力及科研能力,不会比银河水滴差,应该不会想不到所谓的“全态”和“步态”。(话说银河水滴这名字我挺喜欢的)
  2. 在一线城市挤地铁的上班族应该能体会什么叫前胸贴后背吧,脸都不一定能让闸机看到,还有机会给闸机看你的全身?
  3. 想法和概念不一定是错的,也不一定不可行,但要落地的话,很难。相信做过工程的人都能体会吧。能在南宁做充分的实验,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肯定玩的很爽,感觉很幸福。
  4. 技术不怕竞争,大家一起拉出来遛遛。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弯道超车是互联网时代的常态。

最后的最后,用李善友教授常说的一句话结尾,“我今天说的,都是错的。”

但我会不断更新自己。

20181226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南宁地铁“全态识别”的个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