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缘起
《品牌崇拜》书如其名,讲的是一个公司良好的品牌形象如何建立如何评估。全书的核心就是公司品牌的正向建立。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的几章讲基本概念,最后一编的几章讲公司品牌如何评估。所以中间两编建立品牌崇拜和强化并延伸品牌崇拜才是关于公司品牌建立的干货。
对于这个星球上绝大多数喜欢读书的人而言,即使兴趣爱好是阅读商业书籍,大概也不会去读这本书。因为能用到这本书所讲内容的人太少了。即使身处商圈的人,可能也仅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思考此类问题。
那么,我是为何起意要读这本书呢?当我拿到书后简单几翻,我就意识到,这本书对于公司品牌建立的系统研究,非常适合拿来套用于个人品牌的建立,而关于后者的研究实在是少得可怜。
所谓“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子也曾曰过“举一反三”。书中提到的理论和方法论,能够为个人品牌的建立提供很好的借鉴。当然,即使意识到本书这个层面的效用,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不需要打造个人品牌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的名字打造成品牌,投身于这个泥沙俱下的知识变现热潮中。
有鉴于此,我们可以把意义的探寻更进一步:即使不需要建立个人品牌,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中都需要一个定位,或者说基本人设。这本书,对于建立自己的人设也是有帮助的。
以上的分析似乎完全违背我一贯读书的原则,我认为在读一本书之前过分地探求或是预设读这本书的意义,这本身就是很无意义的。一本书的意义,应该在你读完后思考。
然而这并不代表对意义的追问是无谓的。毕竟对于一本我极少阅读的商业实用类书籍,我仍然需要一点点理由来说服自己。这可能是我对走出自己阅读舒适区的一种鼓励。
02 内容
回到这本书,全书通篇讨论公司品牌的建立,我们可以理解为法人形象的建立。将这套理论落实到自然人,竟然无缝对接。从人的社会属性上讲,法人和自然人的某些共性也由之产生了。
全书的要旨其实很简单,把握三个词即可:赋能(enabling benefits)、赋情(enticing benefits)、赋意(enriching benefits),简称3E原则。(行文至此,打开百度检索这三个词,仅有两条反馈项皆为这本书的介绍,可见这三个词对于全书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三个词的翻译非常精当,从汉语的字面意思上就能大致猜测其涵义。
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3E规则本身具有递进性。以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喜欢一个品牌为例。最初一定是产品能够解决你的某个问题或者满足某个需求,比如一瓶水可以解渴,一支笔可以写字。如果这种解决和满足能在你的预期之上,你会有很大概率喜欢这个产品的品牌,因为你要以此为标记来做选择,就好比我们听到一段优美的旋律后,总是想知道歌名,甚至歌手名。只完成这两个过程,尚不足以称为一种“崇拜”,崇拜一定与意义相关联。这种意义可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比如农夫山泉淡淡的甜味恰是你跟ta初吻的味道,又或者你人生的第一支钢笔是LAMY。于是,你喝瓶装水只喝农夫山泉,用钢笔只用LAMY。这种顿悟式的意义关联未必是“赋意”的全部,更多的则可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的渐悟,比如连续几部手机都是苹果,喜欢一个餐馆是因为某个菜有妈妈做出的味道。
以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品牌崇拜的建立过程,或者说古典意义上品牌崇拜建立的过程。书中并未讨论如果将过程倒置,结果是怎样。同行业倒置是不可能做到的,能做到的只有跨行业倒置。比如,你因为喜欢小米的手机,所以乐意尝试小米的烟雾报警器。在当下的中国,这种倒置其实并不少见。回到本文最初讨论的个人品牌的建立上,粉丝经济就是一种典型的倒置。现在,还有一个更接地气儿的名称“带货”。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带货”看作一种品牌延伸。个人品牌建立后,卖什么都是品牌延伸,这在本质上,跟小米开始卖抽油烟机没什么区别。
3E规则赋能、赋情、赋意,在品牌理论上完美对应了功能性、体验性和符号性。这种对应如此完美,以至于无需多言。
03 翻译
在这里,有必要谈一点翻译的问题,这也是书中某篇序言也讨论过的问题。本书的英文名称为《Brand Admiration》,翻译成“品牌崇拜”似乎有点过。有可能译者在考虑译名的时候想要强调3E规则中的赋意,即符号性。咱们日常说到崇拜,一般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比如宗教崇拜。但从公司的经营者来看,肯定希望粉丝们对自己的公司和品牌具有一定的崇拜。诛心地说,他们希望消费者们最好能像邪教那样追捧自己的产品才好。
落回到我们大概能使用到本书理论的个人品牌建立,Admiration就很有趣了。崇敬是一种非常好的状态,但崇拜就稍稍有些不好。最近六十年,我们因为个人崇拜也付出过惨痛的代价。之所以要分辨这个词义,用意也正在此。
04 他山之石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人设呢?第一,你应该做个有功能性的人,具备某方面的才能,可以给他人赋能。这并不是违反孔子说的“君子不器”,而是充分理解了人类具有多层次多角度的需求。比如,你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这都可以帮助很多人。第二,从赋情的角度来说,你要修身养性,让大家都喜欢你,至少不讨厌你。这就是说我们在具有某方面才能的同时,其他方面也不能太差。第三,尽量不要赋意,最好别让谁崇拜你。除非,你想做个教主。
很多时候,我们读一本书的意义,并不在于书本身讲了什么,而是这本书的内容如何印证到你自己的身上。愿书香与你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