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去年三月,我发起了“个人提升阅读分享计划”,一年的时间里,为番茄酱们分享了包含学习方法、知识管理、时间管理、逻辑思维和高效工作五大主题在内的30余本书,到现在为止,这个系列分享获得了2000+小伙伴参与,总计约5万的学习人次。
这个阅读分享计划里的每一本书,我都是通过自己独有的阅读方法来阅读,在之前的文章和微课中,我曾简单分享过我的阅读方法,却一直没有花时间写一篇教程,来详细介绍它的实践方法。
而在撰写这篇 文章之前,我特意在Google了一圈,发现几乎没有人用这样的方法,真是极大的遗憾。
这一次,我将通过这一篇长文,来告诉你,我是如何精读每一本干货书籍的。
在这之前,我先为这个阅读方法起一个并不高大上的名字——“大纲阅读法”。
大纲阅读法简介
什么是大纲阅读法
大纲阅读法,故名思义,就是在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按照书的内容框架,在方格本上或者App中以层级大纲的形式将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形成树状结构。
这份大纲,就是读完一本书后的最大收获,通过这份大纲,你可以快速回顾书里的所有知识点。
而对于大纲,我们绝对不陌生,我们上学时,老师会用大括号的形式来书写板书;每一本书都会有目录,这也是一种大纲的简单表现形式。
为什么要用大纲阅读法
如果你用大纲阅读法读过几本干货书籍,那一定会发现:如果不使用大纲阅读法来阅读一本书,那么,对这本书的知识点理解,是绝对不可能完整的。
为什么?
我们知道,几乎每本书,都会有一个组织结构,比如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每一部分中,又会有很多章节,比如第一部分有三个章节,第二部分有五个章节。而每个章节中,又会有多个小节,每个小节中,会又有很多或并列、或穿插的知识点。这些所有大小元素,构成了一本书的庞大结构。
但问题是,这个结构应该是立体的,而我们所阅读到的书,却是平面的,也就是说,单单只是靠普通的阅读方法,无论对阅读的基本技巧掌握得多么炉火纯青,也无法重现这个立体化的结构。
所以,根据我的统计,采用普通的阅读方法,能够吸收到一本书中20-30%的精华,而大纲笔记术,则能够吸收到60-80%,阅读的效果翻了至少三倍。
除了能够更全面理解书籍的框架之外,大纲笔记还有一个更大的作用——配合记录关键词,并合理运用回想技巧,就能做到对读过的书过目不忘。所以,你认为自己读完就忘是记忆力差?其实并不是,运用大纲阅读法,就能根治阅读过程中的健忘症。
实践大纲阅读法
现在,我们来实践伴随我多年的大纲阅读法。
工具
要实践大纲阅读法,你需要使用一个A4的方格笔记本,以及一支使用起来顺手的笔。
使用A4的方格笔记本,有两个原因:第一,它足够大,可以书写更多内容;第二,本子的内页由5mm方格构成,鉴于这个特点,你能够很轻松地控制大纲的层级,而不会写着写着就歪歪扭扭。
至于笔,我个人喜欢用0.5mm的自动铅笔,如果是签字笔,强烈推荐无印良品0.38mm的蓝色签字笔。
另外,你还会用到一款App——大纲工具幕布,绝对的神器。
实践步骤
实践大纲阅读法极为简单,分细一点,可以有这么几个步骤。
Step1. 写下阅读信息
首先,在方格本的顶部,写下这本书的基本信息,通常,我只会写下这本书的名字,并在前面写上阅读的起始日期20180404。
这些信息,你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来记录,比如写上书的作者、阅读结束日期,或者记录下每天阅读的番茄时间。
Step2. 记录大纲
然后,就开始阅读这本书,在阅读的过程中,记录这本书的知识点大纲框架。
有一些小伙伴不明白什么是大纲框架,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以树状结构一层一层地记录知识点。
在记录时,你可以以书的目录作为参考,例如,书一共分了五部分,那么,这五个部分,就是大纲的第一级,而每个部分中的章节,就是属于其所在部分的第二级大纲,其次再是小节、知识点等等,它们是按照层级结构来层层推进的。
但在阅读的过程中,你不能先把目录完整地抄在本子上,而需要读完一个部分或章节,再写下下一个部分或章节,因为你并不知道第一部分的大纲会写到什么位置结束。
在记录的时候,有两个原则:
- 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最常见的层级关系是包含关系,比如一个小节下面,包含三个知识点,那么,这三个知识点应该缩进在这个小节下面。
- 只记录关键词,而不是完整的语句。比如,一个概念,你只能记录它的名字,而不能记下这个概念的具体解释。至于为什么,我会在下文详述。
读完一本书后,你会得到这样一份详尽的大纲笔记——
Step3. 回想
记完大纲笔记之后,你便完成了对整本书框架的理解,换句话说,你把一本二维的书,还原成了三维的立体架构,这是精读一本书的第一个阶段。
但这还没有完,所以,记完大纲笔记之后,可不能就束之高阁,从此不再宠幸它,你还需要对照这份大纲笔记,进行不定期的回想,以此加深理解和记忆。
回想周期的最好参照标准,就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所提出来的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指出了人的遗忘规律,比如学习后20分后,42%被遗忘掉,58%被记住;1小时后,56%被遗忘掉,44%被记住;1天后,74%被遗忘掉,26%被记住;1周后,77%被遗忘掉,23%被记住;而1个月后,79%的内容会被遗忘掉,只有21%能够被记住。
针对这个遗忘曲线,可以得出需要回想的时间,通常,我的回想频率是这样的:
24小时内,回想一次,然后依次是一周内、三周内和两个月以内。
另外,这里所说的回想,不等于复习。
复习,是对照着完整的资料,来进行回顾,而回想,你所有的资料,就只是一份关键词的大纲,你需要看着它,去回忆这背后的具体信息。
至此,运用大纲阅读法阅读一本书的步骤完成。
大纲阅读法的技巧
大纲阅读法,理念和步骤都非常简单,以上的介绍,读完就能直接上手,而在运用过程中,可以参照收下的技巧——
如何记录关键词
之前在分享中,我曾多次分享我的阅读方法,核心就是大纲和关键词。这个方法,我用了很多年,因此对我来说,它只是无意识的技能,而很多小伙伴在听完分享后,提问如何记关键词,这让我有点懵的同时,发现了自己自己的疏忽。
所以,我总结了一下,记关键词的技巧。
通常,我在阅读时所记录的关键词,有这么三个类别:概念、步骤和案例。
概念很简单,比如前面提到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这就是一个概念,那么,在记录它时,你只记这个名字,后面的遗忘规律,不用记录。
步骤呢?对于简单的步骤,我只写下一共有几步,这样在回想时,我需要去回想每一步是如何操作的;复杂一点的步骤,每一步我会写一个关键词。
最后是案例,关于案例,最好的例子是我曾分享过的好书《习惯的力量》,里面几乎都是故事线,但分解下来,每个案例都有不同的作用——尤金保利的案例证明了习惯的生物原理、小白鼠的案例证明了习惯的运作方式、纺必适的案例证明了如何在商业中利用用户的习惯……
所以,每个案例,我都把这其中证明原理的关键过程用几个字写下来。在回想的时候,看着这些关键词,去回想案例的发生过程。
使用大纲,而不是思维导图
我非常不推荐你在阅读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而是使用大纲,原因如下——
- 思维导图的展现形式,决定了我们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专注于当前的内容,而总是会受到其他信息节点的干扰。而大纲的展现形式,可以很好的避免这个问题。
- 如果在阅读一本书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来进行记录,会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不知道有多少内容的情况下,很难控制思维导图的篇幅,你一定遇到过在记录一个子节点时还需要翻页的尴尬和恼火:左边留得太多了,右边又写不下。
- 一本书的大纲笔记通常会很多,我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大纲笔记记了整整4页A4纸,如果用思维导图,我该如何记录?
大纲记录工具
在阅读过程中,我会使用不同的工具——对于像阅读分享计划中的每一本干货书籍,我都使用纸质A4方格本;而对于重要程度没这么高的书,我会使用幕布。因为,如果在任何时候都使用电子工具,你必须得面对很多不必要的干扰。
而通常,即使是用方格本记录的大纲,在完成阅读之后,我也会将大纲录入到幕布中。
幕布?什么玩意儿?
幕布是一个简单的大纲制作工具,利用幕布,我们能够很快的以大纲形式记录书中的知识点,并很方便的控制它的缩进。
而且,你还可以利用幕布直接把制作好的大纲分享给小伙伴,甚至直接转换成思维导图。
去年,我在幕布中完成了数十本书的大纲笔记——
结语
感谢你学习我运用多年的大纲阅读法,我相信,它将会同样帮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