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好迷茫...”

“我最近好迷茫...”_第1张图片

前不久,慢小姐的世界里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大概就是“我最近好迷茫啊”。

发出同样此类感慨的朋友里,有初入职场刚开始感受社会冷暖的小学妹,有工作多年早已锻炼成职场“杜拉拉”的小姐姐,也有结婚多年一直以来为了家人孩子默默付出的全职妈咪……似乎成长到二三十岁,生活里便开始时不时地浮现出许多“迷茫”因子。

打开微博,敲进去“迷茫”两个字,

@栗子hli :现在找到工作了反而很迷茫,好像整天没事干似的……

@李晓静19920123 :又是一天、感觉自己天天好迷茫……前方的路在哪?

@adorkable-惜:真是矫情,打了几千字的生日文把自己写哭,写了又删写了又删……唉,终于还是到了可以买酒的年纪……未来还是那么迷茫 Master or Ph.D. ,stay or back,cs or eco,banker or faculty ...年轻真好……

@永远的丑儿:最近一段时间充满了变数和挑战,自己也在过程中不断学习。回头看看,心态和应对已然到了新的层次。少了些迷茫和急躁,多了些方案和笃定。

@索马里的小海盗:有很多个瞬间,是迷茫的,没有鼓励,没有理解,也没有方向……

有关“迷茫”的微博足足占据了50页,单单是首页几条读下来,就能大致感受到“迷茫”这个词遍布在各个年龄层,它仿佛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通病。

然而,人为什么会产生迷茫感呢?

最常见的说法大概是,迷茫就是找不到努力方向。

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但事实上,这样的论调未免来的太过武断。

慢小姐曾和身边一位年长的朋友聊过她的成长经历。谈话间,她也说到自己“曾有过一段相当漫长的迷茫期,许多时候不知所措,力不从心,迷茫到绝望”。可事实上,熟悉她的朋友都知道,生活中的她确是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人,工作起来十分“拼命三郎”,上进的她,曾还是慢小姐生活里非常仰慕的 idol 。

这么看来,迷茫似乎与努力和目标感关系不大。

那迷茫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在这里想说两个因素:欲望和方法。

事实上,成长在中国70、80、90年代的人是很辛苦的,70年代的人苦于责任,80年代的人苦于突破,90年代的人苦于自我。

在中国的基础教育里,这几个年代的人自小就被灌输了太多“力争上游”“勇争第一”,人的价值体现就是要在群众中出类拔萃,然而却未曾教育我们那些面对失败的态度与方法。

原本培养荣誉感是好事情,可一旦当荣誉感经岁月沉淀放大成过分要强,甚至在如今浮躁的社会里扭曲成无限膨胀的欲望,迷茫便开始敲响心门了。

就像金星在节目里所说的那样,“真正让你迷茫的不是你的人生,而是你的欲望!”

在这个一切都以“快”为论调的时代里,所有的人、事、物都来去匆匆。去年某品牌的新款设计,到今年就成了“烂大街”的过季品;新开的西餐厅口味口碑都不错,过几天就成了朋友圈的“网红”“头条”;前两天看的某某剧男主不错,没一阵就成了众人口中的当红“小鲜肉”……似乎都应了张爱玲的那句,“出名要趁早”。

但是,与众不同的背后,往往是一些不足为人道的辛酸。张爱玲在写下每一个字的过程里,一样也是枯燥的、乏味的。那些愿意把内心情愫,敲成文字,分享给千万读者粉丝的自媒体小主,在码下一篇又一篇文字时,肯定也有过那么一瞬间,脑海里曾蹦出“放弃”二字。

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在制造过程中,意味着加倍的耐心去克服那一份枯燥与重复。

所谓的成功,只是一个结果,它或许水到渠成,或许永无来日。

然而,只有笃定地坚持到最后的人,才有资格知道结果,更多的人早在中场,就已经耐不住寂寞,反被欲望吞噬了。

中国的年轻人,没有谁是不迷茫的。

这是这几代人的宿命。

站在命运的门前,不妨多拿出一点耐心,哪怕多等一天、多等一个小时、多等一分钟,结果可能就会截然不同。

不用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又如何?

人生原本就是对对错错,何况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早已无所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最近好迷茫...”)